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共建兒童抑鬱情緒預警系統 家庭學校應聯手預防兒童抑鬱症

發佈時間:2023-08-29 10:20:14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鄒立業


據媒體報道,近些年我國兒童抑鬱症發病率逐年升高,但家長與教師對此了解可能並不充分。一些家長認為抑鬱症不會發生在兒童身上,或將兒童抑鬱症的症狀誤解為逃避學習等。這些都可能導致錯過干預的最佳時機。我們應從科學的角度重新審視兒童抑鬱問題,深入了解其特點、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兒童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但其症狀表現可能不那麼明顯,並且可能因年齡、性別、家庭環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影響也比較多樣化。在身體方面,兒童抑鬱症可能導致身體不適、食欲改變和睡眠障礙等問題,影響兒童的生長髮育和免疫系統功能;在心理方面,兒童抑鬱症可能導致自我評價過低、自卑、焦慮、恐懼等問題,影響兒童的社交能力;在學業層面,抑鬱症兒童可能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産生行為問題等。


與成人抑鬱症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等不同,兒童抑鬱症往往表現為情緒波動、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這種差異容易讓家長對兒童抑鬱症有誤解,著急下結論,認為孩子學習不用心、性格孤僻。


相比于成人抑鬱症患者,兒童通常不太懂得如何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更多的是通過行為變化表現出來,如情緒波動、煩躁不安、失眠、食欲改變、社交回避等。這使得兒童抑鬱更為隱蔽,也更為危險。因此,家長和教師需要了解常見的兒童抑鬱症症狀和跡象,以便及早發現並採取干預措施。


早期干預可以減輕孩子的痛苦,並阻止抑鬱症的進一步惡化,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情緒調節機制。事實上,早期干預不僅有助於改善孩子的心理健康,還可能增強他們的心理韌性,並對未來産生積極影響。因此,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內心,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擾,及時發現問題並提供支援。


家庭和學校是兒童心理健康的兩大支援系統,家長和學校應該共同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建立緊密合作機制。及時的溝通和合作可以幫助孩子得到更早的干預和治療,降低問題的嚴重程度。在抑鬱防範階段,家長應為孩子創造一個支援、理解和尊重的家庭環境,鼓勵孩子錶達情感,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學校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掌握情緒管理的技巧,培養學生的情感認知和情感調節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壓力和情緒波動。家庭和學校的合作可以形成有力的防線,幫助孩子抵禦心理壓力,建立積極的心理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抑鬱症狀在不同環境或不同時間可能有不同的表現,如一天之中嚴重程度通常並不相同,晨起更為明顯,晚上相對緩解。兒童在家庭與學校也可能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情緒狀態,這有可能導致家長與教師對兒童狀態判斷的偏差,從而延誤抑鬱症的診斷。因此,學校與家庭保持良好溝通,共建兒童抑鬱情緒預警系統是兒童抑鬱症防範的重中之重。


客觀來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預防兒童抑鬱症的重要手段。孩子們應該學會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情緒,學會與他人交流,掌握應對壓力的方法。簡單的心理健康技巧,如拉伸運動、冥想、深呼吸、畫畫、聽音樂等,都有利於更好地處理情緒問題。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可以賦予孩子應對生活挑戰的能力,讓他們在面對困難時能夠更從容地應對。同時,引導孩子正確面對社會環境的挑戰,教導他們辨別資訊,保持積極的心態。


了解兒童抑鬱症,助力孩子健康成長,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社會應該加強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宣傳和教育,減少對抑鬱症的誤解和歧視。媒體、社會組織和政府部門都可以發揮作用,推動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提供更多的支援和資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鄒立業係深圳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