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心理中國論壇 | 新時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如何開展?

發佈時間:2023-08-29 09:50:36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藺秀雲等

近年來,國家和教育部門多次發佈關於推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相關文件與政策。2019年底,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有利於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環境,形成學校、社區、家庭、媒體、醫療衛生機構等聯動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門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圍繞學生心理健康部署了八項重點工作。

幫助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培養積極樂觀、堅強自信、勇於進取的健康品格,讓每個孩子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促進青少年健康走向未來,亟須建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更加健全完善的教育體系。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注重“系統治理”

學校在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體系建設和具體工作落實中承擔著主要職責,要統籌教師、課程等建設,同時要充分協調家庭、社區、醫院等各方面資源,輻射學校教師、學生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開展心理健康工作,為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氛圍。

(一)抓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建設的關鍵

第一,學校應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責任部門,可建設以德育副校長為責任人、專職心理教師為核心、兼職心理教師和班主任為主要負責人、全校教職工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主要工作包括:明確各方工作的主要內容及考核標準,設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流程體系,不斷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業化、制度化和規範化水準。

第二,加快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配備,提升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素養。中小學校根據自身規模和工作需求應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教師。心理教師為學校根據自身情況開展各項工作提供專業建議,同時負責落實心理輔導室建設與維護、心理課程與活動組織實施、心理測評與危機篩查、學生心理檔案建設等具體工作。同時,學校應支援全校教職工提升心理健康素養和教育教學水準,對教職工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及時進行家校溝通與合作,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個性化關注,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引導與鼓勵,等等。

第三,積極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從學科融合、綜合實踐活動等角度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與各學科教育的融合,設計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與法治、體育、勞動、美術、音樂等課程融合的新方案。根據學生和學校實際,積極開展運動會、勞動實踐、藝術節、“525”心理節等活動,以學生樂於參與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位。

第四,推動學生心理健康分層管理體系建設。目前總體上中小學生發展和適應良好,但有一部分學生面臨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甚至已經形成嚴重的心理障礙。鋻於這種情況,學校可以採用分層管理,聚焦不同心理髮展主題、適應學生不同發展需要採取相應管理方式:給絕大部分心理健康狀態良好的學生提供心理知識、技能和支援,促進其積極心理品質發展;對出現心理適應問題的學生及時干預;對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治療。

第五,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經費,積極推動學校軟硬體建設。包括:建設1—2間專業的心理輔導室,配備沙盤遊戲等相關心理諮詢所需工具;聘請相關專家、家長和各領域從業人員進校園,推進生命教育、親情教育、生涯教育、心理學素養提升等活動的開展,從校級、年級、班級不同層面組織相關活動等。

(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教育教學融合

新時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加強思想轉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從“應對心理問題與危機為主”轉變為“通過健康教育提升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為主”,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提升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具體來講就是要將積極心理學和成長型思維融入心理健康體系建設與日常教育教學中,貫穿學生成長全過程。積極心理學旨在促進人積極心理的發展,預防問題的發生,而不是等有了問題去治療[1]。區別於固定型思維,成長型思維認為個體能力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個體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關注過程所帶來的收穫和體驗,追求進步和積極應對挑戰;在面臨高難度任務時,表現出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和心理素質,並傾向於對任務目標保持高度的專注和投入。

學校可以將積極心理學作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指導理論,融入學生生活各環節,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提升。將身心素質提升、性別教育、美的教育、愛的教育、道德教育等融入道德與法治、語文、體育、音樂、美術、勞動等學科課程中,使學生在體育課程與活動中強健身心;在勞動課程與活動中感受生活;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培養自律品質,形成正確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在藝術課程與活動中形成美學意識,學會感受藝術的美,並將其作為自身身心健康發展與調節的資源;在語文、地理、化學等學科教學中設計和引入關於生活細節之美、堅韌頑強克服困難、努力拼搏提升個人能力實現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案例,培養學生對生活、生命、人生發展的正確態度,提高他們應對外界衝擊、應對學習生活挑戰與人生挫折的能力。

學校不僅要以成長型思維看待學生學業能力的發展,更要以成長型思維看待學生各階段發展過程中的心理、行為表現與成長困擾,在課堂、考試與日常溝通中鼓勵和認可學生每一階段較于過往的提升,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速度與不同表現,提高學生自我認同感與自我效能感,引導學生自信自強。

(三)促進家校以學生心理健康為目標有效合作

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家校合作需要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工作:家長心理健康評估、家長心理健康支援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家校合作。建議每學年對學生家長心理健康和家庭情況進行測評與摸底。一方面,這樣可以有效掌握家長的心理狀況和需求,及時了解相關變化,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供關於提升家長自身心理健康、家庭關係建設、養育理念與方法的系列培訓講座和知識科普,提升家長的身心健康水準,促進家庭和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掌握學生成長中可能的風險因素,對出現經濟困難、家庭變故、父母有心理健康障礙、家庭關係與氛圍測評得分較低的學生進行重點關注,及時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從而達到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最終目的。

(四)積極聯合社區、醫院、婦聯等相關部門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爭取社會支援

學校應積極聯合派出所、社區街道、醫院、婦聯、校友會以及正規的商業機構與公益組織等社會主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促進建設有利於學生成長的社區環境,聯合相關部門、社區對學校周邊環境進行治理,減少遊戲廳、黑網吧等對學生成長有消極影響的場所。聯合醫院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提升學生和家長對心理障礙的預防、識別能力,正確看待心理障礙的治療與康復過程;對有較嚴重心理困擾與心理障礙的學生和家長進行進一步評估診斷,開通就醫綠色通道。聯合社區、婦聯等開展家庭教育宣傳與指導相關工作,對家庭經濟困難、家庭暴力、家庭變故的學生家庭積極開展幫扶工作。

二、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教師的心理健康水準和精神面貌對於自身安全與職業發展至關重要,同時也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和學習行為。一項關於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元分析表明,2011—2020年,我國教師群體的SCL-90得分高於1986年和2018年全國常模,提示我國教師近十年心理健康水準低於全國成人心理健康平均水準[2]。因此,對教師隊伍進行心理輔導與培訓,提高教師的心理學素養,進而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水準,可以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校園環境和心理支援,對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教育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學校針對教師的心理健康相關工作應考慮納入教師心理評估與支援、任課教師的常規培訓、心理教師的長程專業培訓等主要內容。

(一)對教師心理健康進行評估並給予支援

教師心理評估應包括其個性人格、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婚姻家庭關係及心理健康情況等內容,也包括學生管理風格與能力、學生問題識別等相關內容。積極評估和掌握教師關於個人生活和職業發展的心理健康狀態及其心理學知識與素養水準,可以為支援教師提升生活和工作體驗及後續的教師培訓培養提供參考。針對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需求,可以面向教師提供關於職業發展與價值認同、婚姻與職業人際關係、情緒調節與壓力管理等方面心理學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支援,促進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也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加積極可靠的支援和引導。

(二)常規培訓滿足教師優化教學和管理班級的基本需求

面向全體教師的常規培訓重點在於滿足班主任、任課教師乃至校領導對於優化教學和管理班級的需求。具體可包括在日常教學中考慮學生體驗感受的意識,認可、鼓勵、支援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能力,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識別學生心理困擾與障礙的方法等。常規培訓可以通過線下常規講座和線上雲課堂等方式進行,主要涉及發展心理學、學習動機激發、班級有效管理、師生積極溝通、學生心理問題識別與行為矯正等方面內容。

(三)對心理教師提供系統而專業的培訓

《行動計劃》提出,中小學每校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到2025年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學校比例達到95%,並鼓勵配備具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現狀與目標要求之間仍有較大建設缺口。過去關於中小學心理教師的研究表明,心理教師對家庭諮詢與輔導、個體諮詢能力等方面專業成長需求大,不同專業背景的心理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都有著急切的需求[3]。可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中小學教師在學生心理問題疏導、心理健康管理方面的勝任力,是充分發揮並擴大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題中之義。

學校應支援心理教師提升心理測評與檔案建設、危機識別與干預、諮詢與轉介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業能力,從理論學習、技能輔導和案例督導等方面為心理教師提供專業資源,積極組織如“拒學厭學”“網路使用”“選科與生涯教育”等家校教育中常見心理問題的專題研討,建設心理教師專業成長的長期系統培養與短期技能培訓相結合的培養體系,切實提高心理教師的工作能力。

三、健全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增多,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以及社會資訊化深入發展,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等社會公共事件不斷衝擊著民眾的心理健康防線。兒童青少年是身心尚未發育成熟的脆弱易感群體,同時還面臨著更多挑戰——“內卷”激化同輩競爭、網路世界魚龍混雜……多方壓力給學生日常生活的安全感、控制感和生命意義感等帶來深刻影響。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亟須重視並加強改進,要開展積極心理素質培養,加強心理評估與干預,進一步健全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

(一)加強積極心理品質培養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其重點是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

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中小學生發展特點和發展任務以及育人目標,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培養可從以下六大維度並行開展:基礎心理健康素質培養,主要聚焦個性與社會性發展促進、意志品質素質培養、學習動機培養與激發三大維度;積極心理健康品質培養,主要圍繞情緒覺察與調節能力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和時間管理與規劃三大維度。同時,根據小學低、中、高年級及初高中學生的發展特點和需要設計不同的知識內容,非畢業年級應保證每週心理健康課時,畢業年級根據實際需要在入學時、大考前後以及備考時提供相關心理支援。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發揮課堂教學作用,結合心理講座、影視賞析、心理劇表演、書籍閱讀分享、心理節活動等學生喜愛的形式,促進學生理解、掌握和實踐應用心理知識和積極心理品質發展。

(二)開展心理健康評估篩查與干預

學校要積極落實學生、家長、教師隊伍的常規心理評估普查,及時掌握學生及其重要社會支援系統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及學生各個維度品質的發展情況。以下六種情況適宜實施心理評估:學校了解學生發展狀況與心理狀況時;學生本人想了解自己的心理、學習、職業興趣等情況時;學生入學一個月內;考前焦慮檢測;危機評估時;針對個別表現出症狀和障礙的學生進行測評時。根據中小學不同階段的發展主題及以往研究發現的學生主要心理困擾,學校可圍繞個性性格、學習學業、人際關係、親子互動、心理健康五個維度,選取信效度高的相關量表建立科學有效的評估工具體系。

建議學校每學期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至少進行一次測查,對遭遇學業與生活危機(包括但不限于學業成績嚴重下滑、情感危機、家庭變故、校園欺淩等)的學生及時進行評估。根據學生測評結果如“良好”“一般”“初級心理困擾”“中級適應困難”“嚴重心理障礙”“高危機”等進行分層管理,為開展後續心理支援工作提供參考。測評過程和結果注意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嚴格遵守測量工具的適用人群和使用方法,針對測評結果提供專業準確的解釋和針對性建議,避免出現測評工具使用不當、解釋與建議有歧義或誘導誤導的情況。

同時,學校需要根據學生心理健康水準的具體情況,向他們提供心理健康發展的常規支援、心理諮詢、家長溝通與轉介等干預服務,積極向學生、家長宣傳正規的公益心理諮詢熱線與危機干預熱線等心理服務途徑,增加學生、家長對心理諮詢等心理服務的相關知識,提高對相關服務的接受度和可獲得性。

(三)提供心理危機評估與干預

學生心理危機評估與干預是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應推進建設心理危機的全流程管理體系,在評估階段可著力建設“學生心理普查評估→預警學生重點評估→高危機學生一對一專業訪談危機評估”的三階段心理危機評估體系,提高學生心理危機評估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之上,建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危機干預體系是有效處理緊急情況的必要準備。具體而言,學校可以針對心理危機發生前的預警、危機發生時的處理和危機善後三個階段,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確保對出現心理危機的學生做好提早預防、應急處理和事後安撫的健全機制得以落地。包括:提前設置好每一階段明確的處理流程,明確心理危機干預人員組織架構,組織學習急救知識,對接相關資源,等等。另外,在出現自然災害、公共危機事件、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等重大突發事件時,學校應及時提供心理支援服務與危機干預。

(四)重視心理檔案建設

根據學生心理健康評估與心理危機評估結果,應進一步建設學生心理檔案,做到“一人一檔”,科學管理,以便追蹤學生心理品質發展與心理健康狀況,為學生的心理品質培養、心理教育教學的內容設計和危機干預的管理提供數據支援。學校應積極了解學生的心理品質各維度發展情況與心理健康變化情況,落實保密原則,根據最小暴露原則嚴格把控不同數據的接觸人員,科學有效運用學生心理檔案數據支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們常常把學生比作祖國的花朵,花朵的健康成長既離不開自身向上生長的力量,也離不開肥沃的土壤和充足適宜的陽光雨露滋養。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體系的建設,既要促進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發展,提升學生自身的心理韌性,也要為學生、教師、家庭和社會提供適宜的支援和服務,幫助學生應對心理困境,向陽生長綻放。

[1] 張倩,鄭涌. 美國積極心理學介評[J]. 心理學探新,2003(3):6-10.

[2] 張婕,查世梅,趙婭含,劉召霞. 近十年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元分析[J]. 社區心理學研究, 2022,14(2):240-253.

[3] 鄧林園,馬博輝,伍明明,王工斌. 不同專業背景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工作現狀對比研究[J]. 教師教育研究, 2014,26(3):49-54+74.

《人民教育》供稿  作者:藺秀雲,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劉張行、邱辰琰,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臨床與心理諮詢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