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星人物

左紅梅:探索青春成長的“家庭密碼”

發佈時間:2023-08-11 09:37:38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李超

左紅梅在為學生們做輔導。受訪者供圖

打開手機,連上耳麥,每到夜深人靜,也是揚州大學輔導員左紅梅最忙碌的時候。暑假正值家庭矛盾高發期,作為網上小有名氣的“網紅”,每天要幫一眾粉絲答疑解惑。

走訪1500余戶家庭,寫下200余萬字家訪筆記,帶過2.1萬餘名大學生無一掉隊……這是左紅梅26年的教育“成績單”。她是窮盡半生架設家校共育“聯姻橋”的高校教師,也是全國最早提倡家庭教育溯源的專家。講求獨立的大學生為何仍需家庭教育?高校與家庭的教育力量怎樣融通?……26年間,左紅梅在家與校、大與小間探索著青春成長的“家庭密碼”。

“您的‘不拋棄、不放棄’讓李浩順利畢業。我們以家庭名義設立助學基金,希望幫助到更多家庭。”今年畢業季,左紅梅突然收到一條資訊。3年前,就是發資訊的這位母親,面對挂科16門、數次處於退學邊緣的兒子,一籌莫展。

原本成績優異的李浩為何會落到即將退學的地步?2020年,左紅梅成了他的輔導員。一上崗,就接觸到幫助李浩的棘手任務。為了弄清緣由,她主動走進李浩的內心世界。僅微信裏,兩人的聊天記錄就超過2000條。

“這屬於典型的‘空心病’。”左紅梅逐漸查出了“病因”。無理想、無生機、無目標是“空心病”的常見特徵。近年來,類似這樣的“佛係學生”逐年增多。鼓勵也好、批評也罷,窮盡各種辦法,很難激發起他們的積極性和力量感。

“‘空心病’的産生與家庭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揚州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周敏介紹,目標及興趣缺失、價值感不強、情緒感知力低、心理需求不足等是“空心病”的主要特徵。這種心理狀態一般在大學期間表徵明顯,但形成和發展卻往往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尤其是青少年時期家庭的價值、情感和心理教育長期缺位或錯位會導致“空心化”。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高地”,也不能成為家庭教育的“洼地”。在人們的潛意識裏,進入大學等同於進入了“保險櫃”,家長自然會主動“放手”。但現實中,家庭是個體最原始的生存環境,其影響是烙入學生思維和行為深處的“思想鋼印”。

解鈴還須繫鈴人!為幫助李浩找回信心,左紅梅聯繫家長開啟了一場持續3年的助學“攻堅戰”。

畢業前,李浩結合自身經歷撰寫的《“一個不落”地喚醒“躺平”學生》入選江蘇省大學生成長優秀案例。

今年4月,左紅梅作為證婚人,參與了一場特殊的婚禮。新人是她的兩個學霸學生。

其實,學霸情侶也有“幸福的煩惱”。學業與就業如何選擇?出國與陪伴孰先孰後?你家與我家怎樣平衡?……每每至此,他們都會找左紅梅這個情感專家當參謀。

大學生“半隻腳踏入了社會”。婚戀和家庭是其面臨的極為關鍵的人生階段。對正處在成長、成年與成才交匯期的大學生來説,自發形成了一定的家業意識,但總體而言,多處於陌生、疑惑,摸索乃至迷茫階段。

因此,構建家庭情感教育體系,補全大學生走向社會的“最後一課”尤為重要。

“立德樹人只有從心底出發才能直抵心靈。”該校副校長蔡穎蔚介紹説,情感教育的本質是心貼心陪伴。左紅梅是全國較早開展家庭和情感教育的輔導員。左紅梅用“笨方法”練就了“大學問”。26年來,她累計寫下家庭教育工作筆記200余萬字,記滿了50余個筆電,摞起來有半人高。

形塑社交人格、彌合親情衝突、培養愛的藝術……多年來,左紅梅以“水磨功夫”寫就半生春秋,在她的幫助下,一批批青年學子收穫成長,26年裏,她帶過的2.1萬餘名大學生無一掉隊,抽屜裏靜躺著的200余封感謝信,默數著春風化雨育得的桃李芬芳。

今年5月底,左紅梅的專著《新時代大學生婚戀家庭素養教育》正式出版。工作至今,她已累計發表家庭情感教育相關學術研究論文20余篇,主持相關省部級課題10項,打造出家庭情感教育金招牌。

江蘇、安徽、河南……在左紅梅的工作室裏,有一張貼滿標簽的地圖。這是她近4年的公益足跡。2019年起,她牽頭啟動“家庭教育百人千村萬戶”公益行動。組織團隊通過專題講座、案例攻堅、研討矯正等方式將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帶進千家萬戶。

“大學生群體中常見的心理障礙等問題溯源到中小學階段。”左紅梅介紹説,早在2000年,她就組織開展了大學生心理和行為的溯源性調研分析,研究發現,青年群體面臨的學業、職業、生活等問題,相當多的部分都與早期的家庭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尤其是一些較為極端的成長難題,如社交危機、應激創傷、心理障礙等,更容易在原生家庭找到緣由。

為此,左紅梅在全國較早開展了“大中小家庭教育一體化”的探索。2015年,她牽頭成立了高校家庭教育矯正中心,致力於從成長全週期尺度,為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困惑的學生及家長提供公益諮詢及案例矯正。2021年,左紅梅受邀成為揚州市家庭教育促進站特聘專家,利用高校矯正經驗反哺青少年家庭教育。

一時間,左紅梅成為了高校和地方家庭教育的“香餑餑”。近5年,她受邀走進高校、社區、企業開展家庭教育講座120余場,精準矯正家庭案例70余次。

“專業性人才缺失是制約家庭教育科學發展的關鍵短板。”左紅梅介紹説,全國共有約4.94億家庭戶,若按照100:1的配比估計,目前家庭教育指導師的人才缺口達490萬之多。

為此,近年來左紅梅一直在推動家庭教育人才培養,建立課程、團隊、研修、應用、推廣“五環聯動”的人才體系,以輔導員為主體,累計培養職業化和專家化家庭教育團隊100余人。“家庭教育百人千村萬戶”啟動以來,已走遍了13個省份的4300余戶家庭。

2022年,在左紅梅等專家的推動下,家庭教育指導師正式被國家納入了職業分類大典。

大與小牽手,溯源成長密碼。左紅梅的家庭教育筆電上,記錄著26年來,親自走訪過的1500余戶家庭。更可貴的是,不少受助的學生和家長主動申請加入到她的公益團隊。受助者變為幫助者,愛與被愛水乳交融。

張運  記者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