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證監會原副主席高西慶:證監會被埋怨因權力太多

  • 發佈時間:2016-03-12 10:42:23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高西慶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新京報記者 李飛 攝

  去年6月至7月間的股市異動、今年1月初的熔斷機制等股市大事件,使各界對證券法修改充滿期待。日前,張德江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表示,證券法修改今年將提上日程。

  證券法修改對於證券資本市場能起到多大作用?導致股市異常波動的主要因素都有哪些?就這些問題,新京報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高西慶。

  高西慶是我國資本市場的創始人之一,曾任證監會副主席、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等職務。在他看來,證券法對於規範證券市場會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一部證券法難以解決所有問題

  新京報:各界對於證券法修改充滿期待,你覺得修法會給證券市場帶來多大改變?

  高西慶:在整個法律框架中,證券法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整個民事行為是一個民法的範疇,民法範疇裏分出民商法,商法裏面又分出來公司法,公司法裏再具體分出來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中公開發行證券的,才是證券法的調整範圍。因此,證券法對於規範證券市場會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新京報:哪些重要問題是證券法這一部法律難以解決的?

  高西慶:比如怎樣厘清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係。就證券法而言,其本身的很多規定都是技術層面的,不應該指望證券法能夠把政府和市場的全部關係都表達出來,這不是證券法的任務。

  那麼規範政府和市場關係的任務落在了哪?落在了《憲法》裏,黨的決議中。從十八大公報,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五中全會的決議,説得很清楚。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證券市場要搞好,首先就是落實這個規定。

  新京報:厘清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係,這方面的問題在證券市場表現得突出嗎?

  高西慶:表面看來,證券市場似乎這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可是我覺得,證券市場不算是最差的,因為存在的問題基本都顯現出來了,證券市場的市場化程度還是比較高的。比如,一些干預會對指數的波動有影響,可是這些干預並不能決定指數是多少,這是做不到的。

  證監會總被埋怨是因為權力太多

  新京報:20年前你就提出過推行註冊制,去年底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也通過了關於註冊制的授權決定,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並沒有提及註冊制,對此你怎麼看?

  高西慶: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行註冊制,當年的老同事就打電話問我,你是不是很高興?我説,第一我很高興,第二我覺得沒有那麼快。因為註冊制不是撤掉(證監會)發行部這麼簡單,而是整個公共治理的問題,在整體公共治理的一些矛盾沒有解決之前,不能指望它在證券市場上單兵獨進。

  新京報:亟待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高西慶:問題的關鍵是由市場來做市場的事,政府來做政府應該做的事,讓市場來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這是最基礎的原則。前幾天,有人問我,為什麼證監會總被埋怨?我説是因為證監會的權力太多。其實官員們都很辛苦,一天干十幾個小時,週末還經常加班,經常開會,結果呢?仍然按下葫蘆浮起瓢,為什麼?因為管的事太多了。這是我們整個政府治理的機制存在這樣的問題,不是證監會自己想要把權力抓在手裏。

  新京報:那麼哪些是證監會該管的?哪些是不該管的?

  高西慶:監管者的職能是非常有限的。20多年前在證監會工作時,我就説過,證監會相當於警察,只管秩序。所以,證監會應該加大力度查處內幕交易、市場操縱。另一方面,可以由市場來做的事,審批也罷,市場每天的漲落也好,應該後退一步,不要管這些事。這樣政府資源就可以更多地放在監管市場上。

  新京報:你的意思是説,證監會不應該對指數漲跌負責。那麼救市呢?

  高西慶:我在證監會工作的時候,證監會曾經幾次公開表態,不以股市高低來決定我們的業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要求,政府不要因為股市的一時波動,就發言、表態、干預,使股民錯覺,對指數的漲跌、跌到了哪,政府是有底線的。當然,如果出現了金融危機這樣的大問題,政府進行干預,國際上也是有先例的。

  調查股市異動可由獨立第三方負責

  新京報:有關方面表示,證券法修改要吸取股市異動的經驗教訓。你覺得應該吸取哪些經驗教訓?

  高西慶:我剛才説了,第一位的就是政府明確你自己的責任是什麼,在市場中該做什麼。第二位的就是厘清監管部門的責任,監管部門現在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在資源分配方面權力太大;另一個是在打擊內幕交易等方面權力太小。證監會如果把主要力量放在監管上,我相信用不了兩年,在中國證券市場敢做壞事的人就會大大減少。

  新京報:你覺得,引發去年6月至7月股市異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高西慶:我其實已經公開呼籲過幾次了,希望能有中立的來自第三方的研究報告。可到今天為止,大家都是用推理的方式、用直觀的方式,總結出來各種各樣的原因,場外融資、杠桿等等,一些機構也作出了一些研究報告。但這些報告一般都是幾家證券公司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寫的,沒有一家能夠拿到整個數據,因為數據沒有公開。拿不到數據怎麼去研究?只能隔靴搔癢。

  從1987年開始,我研究過很多國家的股災,他們是怎麼做的呢?首先要搞清楚,股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那麼他們會選擇誰來調查呢?首先會排除有利益關係的人員,不能讓調查人員先想辦法擇清楚自己,所以不會選擇監管部門;再有,不能讓直接參與者參加,所以不會選擇某個券商公司。因此,調查人員會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家等沒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組成。

  新京報:那你認為在我國,這個問題可以怎麼解決?

  高西慶:我建議,我們可不可以由全國人大或者其他部門牽頭,成立一個調查組,授予其獲取全部數據的權力,限期查明股市異動這類事件的原因,比如認為是場外配資造成的,那麼就要調查場外融資怎麼形成的,錢從哪來的,怎麼進入股市的。

  熔斷機制沒問題是具體設計有問題

  新京報:今年一開年,熔斷機制實行一週就被叫停,原因是什麼?

  高西慶:熔斷機制是美國1987年股災之後推出來的,當出現大的波動之後,把所有的電腦停了,故意把速度降慢,停一分鐘,停三分鐘,停十分鐘。而我們第一停得很多,第二國外的熔中斷點一般定在20%、30%,我們定在了5%。這些都是技術問題。

  新京報:也就是説,熔斷機制本身沒有問題,而是我們的具體設計有問題。

  高西慶:是的,我們不希望有黑天鵝事件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這類事件仍難以避免,所以就有了熔斷機制。熔斷機制是為了預防黑天鵝事件這樣的偶發事件,所以熔中斷點不能太低。對一般性的波動,不能動用熔斷機制應對。

  新京報:一些股民很憤怒,認為朝令夕改。

  高西慶:朝令夕改當然不好,不過,公平地説,證監會馬上決定停止,這總比繼續執行錯誤的決定要好。馬上停止錯誤的決定,這是一個積極的態度。

  新京報:有人認為,中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股民不成熟,你認可嗎?

  高西慶:我特別反對這個説法,什麼叫股民不成熟,股民成熟與否是和你這個市場本身發育有關的。我考察過很多國家的股市,平均來講,中國老百姓的炒股能力,計算的能力、花的時間,在全世界我覺得都可以排進前十名。到了外國去炒股,中國人炒得好的很多。

  ★新聞記憶體

  熔斷機制實施一週即暫停

  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發佈指數熔斷相關規定,設置5%和7%兩檔閾值,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今年1月4日,2016年首個交易日,出現連續暴跌5%和7%,兩次觸發熔斷機制,導致A股25年來首次“提前收盤”近一個半小時。三天后,滬深300指數再一次接連跌穿5%和7%的閾值,觸發熔斷導致提前收盤。對此,市場普遍認為熔斷機制加速了股指的暴跌。

  1月7日晚間,三大交易所發佈通知,自1月8日起暫停實施指數熔斷。證監會也連夜對此作出回應,熔斷機制不是市場大跌的主因,但權衡利弊,目前負面影響大於正面效應,因此決定暫停熔斷機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