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網際網路+農業”新方向:分享經濟撬動閒置資源

  • 發佈時間:2016-03-12 10:41:08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喬紅康  責任編輯:孫朋浩

圖片來源: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3月12日訊(記者 喬紅康)2015年,“網際網路+” 成為社會熱詞,攪動了各行各業的創新熱潮;2016年,兩會熱詞屬於“分享經濟”,在未來的“分享經濟”浪潮中,網際網路企業、傳統行業、個人都會獲益,農業也不例外。

  分享經濟,一種依託網際網路平臺,公眾自由參與,通過分享資源而産生收入的經濟業態和經濟形態。

  目前,我國分享經濟涉及的業態主要在房、車領域, 還沒有成為一股巨大的經濟力量。隨著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提出,這一新型商業模式,會成為繼“網際網路+”之後的又一個“風口”,將會加速向租賃、物流、教育、文化、農業等行業延伸滲透。

  農業中,能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而獲得更廣泛的共用的一是有形資産(農機、專利産品、場地),二是無形資産(智慧財産權、品牌資産、技術專長等)。此外,諸如農村金融 、閒置人口再就業、閒置土地流轉、休閒農業等,都能成為農村生産生活中可以分享的資源。

  以美國一家成立於2013年的公司“庭院俱樂部”為例,它採取的就是一種典型的有形資産分享方式:他們將建築公司和承建商那裏閒置的推土機、挖掘機、反鏟機等重型機械設備出租,幫助前者獲得額外收入的同時,也省卻了不需要經常使用這些設備的小公司一筆不小的投入。

  在我國,各地的農機合作社承擔了這一角色,幫助所在地從耕、種、收及加工全程機械化,不但提高了生産效率,大幅降低了生産成本。但是,由於受地域和習慣的局限,農機合作社沒能實現“分享經濟”模式,使用率無法得到最大限度提高,使用範圍也沒有得到擴大,有待網際網路+農業的觸角加快延伸到農機領域。

  無形資産方面,最直接的“分享經濟”模式體現在網際網路化的農技服務上, 以“雲種養”平臺為首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為例,其打破了農技服務自上而下的傳統方式,實現專家與農戶的無縫連結,讓農民能自主選擇專家、隨時隨地諮詢問題,讓專家能無界限的展示才華,凸顯個人品牌和信譽。

  未來,“分享經濟”與“網際網路+農業”融合加速,農業資源得以充分利用,三農創新發展值得探索和期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