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文化中國行)鐘鼓樓老街區的古都新事

發佈時間:2024-05-06 15:22:30 |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陳雪檸 鹿楊 | 責任編輯:姜一平

春夏之交,中軸線北端的鐘鼓樓畔,遊人如織。這個“五一”假期,鐘鼓樓推出“我在鼓樓”生活節,遊客在悠揚的民謠音樂、獨特的非遺體驗中,感受歷史與潮流的碰撞交融。周邊的鼓樓東大街等街巷衚同也成為熱門打卡地,人們漫步騎行,將青磚灰瓦、樹影婆娑的老城風光盡收眼底。

“暮鼓晨鐘”開啟時光之旅

假期的鐘鼓樓景區熱鬧非凡。5月3日下午4時,伴隨著“咚咚咚”的擊鼓聲,遊客拾級而上,觀看振奮人心的擊鼓表演,眺望北京中軸線的壯美景色。

“在鼓樓聽一場擊鼓表演,讓人感受到歷史帶來的直接震撼。”趁著小長假,來自廣州的遊客王先生帶著一家人來北京玩,他特地將鼓樓選做必打卡景點,“沒想到,不光能看、能聽,還能體驗,挺新奇的。”讓王先生倍感驚喜的,是位於一層的“時間的故事”數字藝術展。

步入展廳,一次“時光旅行”開啟。虛擬的更鼓和永樂大鐘懸在鼓樓券洞內,遊客只需擊打螢幕前的按鈕,就能聆聽鼓聲,甚至化身鼓手,演繹一齣擊鼓報時。向券洞深處走,體驗撞鐘的遊客排起了長隊,只需雙手緊握鐘杵撞向光影投射出的巨鐘,鐘聲即刻響徹展廳。

不一會兒,整個展廳暗了下來,一場沉浸式燈光秀上演,關於鐘鼓樓和中軸線的傳統文化元素一一投射在墻壁上。“真美!這場秀不僅讓我看到了現在的鼓樓,還遊覽了一回曆史上的鼓樓。”一位遊客説。

生活節上體驗“最北京”

鐘鼓樓下,巍峨的古建成為鏡頭裏最美的背景,“我在鼓樓”生活節在假期精彩上演。

白天,這裡有熱鬧的國風文創市集,飾品、香氛、手作……各式各樣的攤位讓遊客目不暇接。在一個挂滿了漆扇的攤位前,3名遊客正親手體驗非遺技藝漆扇的製作過程。“我想把這個漆扇帶給老家的朋友,因為是自己親手做的,絕對獨一無二。”遊客秦女士説。

夜晚的鼓樓,卻是另一番風情。“我是連著3天來,每天都不一樣,很有意思。”市民劉女士家住東城,聽説假期有生活節,欣然前往。京劇與布魯斯音樂交融、崑曲與爵士音樂結合、皮影戲與民謠聯袂、復古的露天電影上映……輕柔的晚風中,人們散坐在臺階上,聆聽藝術之聲。

百年前,北京鼓樓被辟為“京兆通俗教育館”,並附設電影院。如今,當經典電影《天書奇譚》再度放映,仿佛喚醒那些沉睡的舊時光。“真的感覺回到了小時候。”劉女士感慨,“最北京”的文化體驗就在鐘鼓樓。

街區漫步一景一故事

鐘鼓樓景區的熱鬧勁兒一直延續到周邊的街區。

沿鼓樓東大街向東行,寫著“鼓樓園”三個大字的匾額高高懸挂。“自從去年重新開業,我沒事就愛約著朋友來這兒望鼓樓、看夕陽。”北京姑娘胡琳説,登上觀景臺,紅墻灰瓦的鼓樓、灰墻綠瓦的鐘樓盡收眼底。

這個“五一”假期,鼓樓園裏更熱鬧了,老金記、德和齋、八旗烤肉、門框衚同百年滷煮等京味餐廳裏座無虛席。“今年‘五一’,是我們開業以來客流量最大的假期了。”一位餐廳店員告訴記者。

走出鼓樓園,折返向西,就行至鼓樓西大街。始建於元代的鼓樓西大街,是京城最古老的斜街之一,經過多年整治提升後,如今的老街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

在鼓樓西大街小八道灣衚同裏,假期前兩日,鼓樓西劇場帶來了特別的舞蹈作品《盛會》,由18位不同背景、年齡、職業的北京市民共同演繹,大膽而前衛的表演詮釋著包容的力量;鼓樓西大街與舊鼓樓大街交會處,由雜院改造而成的鼓西33號院,新與舊共生共存,成為集創意咖啡、新式餐飲和文化市集于一體的創新空間。

“萬萬沒想到,北京鐘鼓樓是這樣的!”遠道而來的年輕人,在這裡品街韻、聽故事,一磚一瓦中,藏著老北京的熱烈生活圖景。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