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關注新時代文藝 | 唱響新時代勞動者之歌

發佈時間:2024-04-30 10:12:01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姜一平

用雙手,我們可以創造什麼樣的世界?答案在豐收的田野裏、滿載的漁船裏,在深海的“蛟龍”與太空的“天宮”裏,也在新時代壯美的畫卷裏、勞動者歌以咏志的音符裏。

“五一”是勞動者的節日。讓我們用文藝之筆,抒寫勞動者的奮鬥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詮釋勞動創造幸福的真諦,並以此向堅守在各條戰線上的勞動者送上節日的問候和祝福!

——編者  

寫農人農事為勞動而歌

單小花

身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山區西吉縣的一位農民,勞動是我最熟悉不過的事情。勞動就是我的生活。

麥黃六月,這是農人最辛苦的一個月,也一度是我最難熬的一個月。每天天還沒亮,我就起來烙饃,燒茶,磨好鐮刀,準備去地裏割麥子。到了麥地,俯下身子,一手抓著麥子,另一手握著鐮刀,一步一步地向前趕。驕陽射在背部,如火球在燒,射在臉上火辣辣地疼,汗水很快就浸透了衣服。中午回家後,顧不上緩一會兒,趕緊給牛羊添草飲水,然後洗手洗臉,給一家人做飯。吃完飯就得再去地裏,頭腦昏昏沉沉的,險些栽倒。走到麥地,一陣山風吹過,麥香撲鼻而來,看著麥子喜人的長勢,我的疲勞瞬間煙消雲散。麥子隨著舞動的鐮刀一排排地倒在地上,我弓著身子,把它們扎成個,十個一碼,看著碼好的麥子如駱駝隊一樣,心裏有説不出的喜悅。

這些忙碌的生活,磨煉了我的意志,也為我日後的創作積累了素材。

一段時間裏,因為繁重的生活負擔,再加上遭遇家庭變故,我身處低谷,心情憋屈難受,感覺有好多話要説。於是,我拾起多年沒有動過的筆,開始寫日記。因為日久生疏,很多字不會寫,我就用拼音代替,還寫了不少的錯別字。把心中的不快寫出來後,心情一下子輕鬆了,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靜。從此以後,我白天干活,晚上陪孩子寫作業時,就開始邊看孩子的課本學習字詞,邊寫日記。我不僅體驗到久違的讀書寫字的快樂,也從中獲得生活下去的勇氣。

在一位為我看病的醫生鼓勵下,我拿著自己寫的文章,懷著忐忑的心情,敲開了西吉縣文聯辦公室的門。文聯老師們熱情地接待了我,不僅看了我的文章,而且將其整理成電子版,推薦給雜誌刊發。很快,我就在雜誌上看到自己寫的文章,還收到了400元的稿費。我像個孩子似的開心地跳了起來,那是我第一次收到稿費,當時我在挖蒲公英補貼家用,挖一天才能賣20多塊錢,這400元稿費對我來説是巨大的肯定。

讀著寫著,我的精神世界日漸充盈起來。家裏的牛羊雞狗,地裏的蕎麥洋芋,左鄰右捨得鄉親們,都成了我的寫作對象。文章陸續在自治區內外各種刊物發表,我也先後加入縣裏和自治區作協,還被推薦到魯迅文學院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培訓班學習,出版了合集和個人作品集。2016年5月13日,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來我家慰問,她對我説:“文學讓你走出了小村子,使你內心明亮,面對苦難你沒有倒下,而且活得很有尊嚴。”這是對我莫大的鼓勵。

文學來源於生活,又照亮生活。身為農民作家,我有責任講好農村故事,説出農民心聲。我沒有太多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但希望能如照相機一樣,實事求是地寫,寫出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我最想寫的,無疑就是身邊的農人農事。農民們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作,從不因生活的磨難而失去勇氣,也從不自暴自棄,他們憑著毅力憑著韌勁,突破艱難險阻,綻放自己的生命活力,活出自己的精彩。如今,雖然機械化代替了牛耕地,但農民們依然閒不住,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兒。我的作品很多都是寫生活在西海固大山裏男女老少的故事。每篇作品裏都有我熟悉又難忘的面孔,棗紅的、黑褐的、佈滿灰塵的、汗流滿面的、爬滿皺紋的……一張張被歲月刻畫的臉,一個個勤勞、樸實、堅韌的平凡人生,還有豁達樂觀、無私奉獻的精神,給我最深刻的啟迪和戰勝困難的足夠勇氣。

寫作和種地一樣,都是辛勤的耕耘,也都有發現的喜悅。我在喂牛羊、打掃庭院、田地勞作的間隙,總會抬頭看看天空,看看周圍的環境,心胸就變得寬闊起來;傍晚時分,看著山頭披上金黃色的衣裳,牛羊在泉水邊暢快地飲水,又會感到溫暖和慰藉。在勞動的時候,在寫作看書的時候,我才是完整的自己,心身合一,沒有雜念。

我在寫作路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也希望能將生活給予我的感動傳遞出去,讓更多人感受到人間的溫暖與善意,更認真更努力地去生活。現如今,鄉村生活蒸蒸日上,我和身邊的鄉親們盼著更多好政策好項目落到實處,更多有理想的年輕人反哺家鄉,大家一起勞動致富,建設和諧文明的新農村。

(作者為農民作家)  

在勞動影像志中感受時代精神

劉忠波

“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採蜜糖,幸福的生活從哪來?要靠勞動來創造。”每當“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人們耳邊常會響起美術片《小貓釣魚》的這首主題曲。經典歌曲唱出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樸素道理,而以影像記錄勞動場景、塑造勞動者形象、傳揚勞動熱情,則是紀錄片創作者的不懈追求。

紀錄片是社會現實的鏡像,也是時代精神的映射。進入新時代,聚焦勞動者的紀錄片不斷涌現。這些作品或關注擇一事終一生的勞動模範,或描繪青年一代的勞動理想,或表現數字時代的創新創造,在內容題材、表現手法和思想內涵上新意迭出,塑造了許多帶有鮮明時代印記、彰顯時代精神的勞動者形象,展現了當代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跟隨勞動者步伐,紀錄片為各行各業留下了真實鮮活、生動翔實的勞動影像志。《守護解放西》中,公安民警在街頭巷尾為居民們排憂解難;《廚房裏有哲學家》裏,中餐主廚明辨火候、體味人生;《碼農的異想世界》裏,程式員敲出一行行代碼,構建著網際網路空間;《今天忙啥呢?》和《Hi,新職業》裏,手語翻譯、實景地圖採集員、農業經理人等,反映了多樣化的職業選擇。隨著職業分工越來越細,勞動者的外延也極大拓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圍繞各行各業展開的作品,飽含著普通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也通過記錄勞動對象和勞動方式的改變,反映著時代的日新月異。

聚焦大國重器、科技創新,紀錄片通過追蹤一項項重大成就,定格勞動者昂揚奮進的精神風采。《我們的征途》生動講述航太設計師的心路歷程,從僅有的0.5克研究樣本到如今採集到的1731克月壤,背後是探月工程幾代中國航太人的堅定信念和艱辛探索;《港珠澳大橋》記錄總工程師林鳴堅守項目8年的點點滴滴,在人們歡呼沉管成功入海時,他卻安靜注視著無邊的大海;《智慧時代》描繪人工智慧研究者開啟智慧世界的路線圖,洋溢著創造熱情和創新激情……這些紀錄片以衛星攝影、航拍攝影、水下攝影、數字建模等手段,從太空到深海,從細胞到星球,逐一展示科技一線與建設現場,通過陌生又震撼的畫面繪就勞動畫卷,生動傳達新時代建設者的昂揚之氣。

講述勞動者個體的人生故事,觀照他們的情感世界,最是動人心。紮根敦煌60餘年的研究者樊錦詩,托起山區女孩夢想的教師張桂梅,帶著重托奔赴鄉村的扶貧幹部黃文秀,駐紮海島衛生院30多年的醫生王桂湘……《2020我們的脫貧故事》《追光者2:奮鬥的青春》《我和我的新時代》等一批紀錄片,在煙火人間中鐫刻勞動者的情感歷程,破解他們篤行不怠的心靈密碼。這些作品多用第一人稱記錄人生選擇和生活感悟,呈現生命的縱深感。片中勞動者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內心充盈著愛與溫暖,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勞動創造幸福的真諦。他們內心的幸福與自得,質樸與真實,溫暖著、感動著、激勵著螢幕前的你我。

傳統文化裏不僅有勞動場景,更有一代代能工巧匠積澱的工匠精神,這種精神正得到新時代勞動者的傳承。《掬水月在手》《但是還有書籍》《我在故宮修文物》《尋找手藝》等作品將鏡頭對準文化傳承人,展現他們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和純粹又深遠的審美追求。鏡頭裏,漆料的塗抹、服裝的裁剪、釉料的打磨,內蘊著代代相傳的生活觀念和祖祖輩輩在長久勞作中發展出來的生活美學。各具特色的傳承人故事匯聚在一起,凸顯了中華文化歷久彌新、日用而活的特點,也激勵觀眾接續展開新的創造。

紀錄片記錄美好生活,反映新的時代風貌,展示勞動者的豐富情感,也使那些平凡而厚重的勞動創造被更多人看見。新時代新征程上,紀錄片創作者正在用影像譜寫新時代的勞動者之歌,記錄下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成就、新輝煌。

(作者為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版式設計:蔡華偉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30日 20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