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故物生華 博知鼎新|德厚流光 準格爾文化探尋

發佈時間:2024-05-06 09:17:3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曹川川 | 責任編輯:姜一平

如果説浩瀚的史書描繪了中國歷史的主幹,那文物則填充起了不為人知的細枝末節。古老的準格爾大地,文物古跡星羅棋佈,無論是充滿滄桑的遺址,還是製作精良的藝術品,每一處都仿佛是一部鮮活的歷史長卷,靜靜地訴説著準格爾的千年傳奇。春秋迭易,歲月流轉,作為多元文化交融的重要場域,歷史的塵埃在這裡層層沉積,進而鑄就了準格爾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映照出了民族相互交融的春和景明。

在準格爾旗博物館的珍藏中,一件磁州窯作品——“大元國內”銘白釉褐花罐,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歷史價值,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此罐相貌端莊,方唇直口,鼓腹平底,罐內施褐釉,外施白釉,器表繪牡丹花卉圖案,從胎質、釉色到器型都顯示出了典型的磁州窯風格。尤為令人矚目的是,罐體上從右至左書寫的三行十五個漢字:“至元二十二年,大元國內,二月二十日”。在元代瓷器紀年款落款還未形成定制的時候,制瓷者能留下如此準確的製作時間資訊,這在同時期的瓷器遺存中實屬罕見。

準格爾旗文物的種類和數量之多,令人嘆為觀止。“古城遺址不斷代、文化遺存無缺失”,從新石器時代的農耕文化遺跡,到戰國時期與中亞地區的文化交流印記,再到北魏、隋、清等朝代皇帝推行的文化交融政策……準格爾的歷史脈絡清晰可見,每一處文物遺跡都仿佛在向世人訴説著多元民族文化和合共生的故事。

然而,這些文物分佈之廣泛、數量之龐大,且保存狀態各異,無疑也給當地的保護工作帶來了挑戰。儘管如此,準格爾旗對文物保護的堅持與努力從未停歇。老一輩文物工作者們不畏艱辛,深入挖掘,使得這些塵封的歷史重見天日;年輕一代文物工作者們則繼承老一輩的精神,不斷學習運用新技術,對文物進行更加科學的保護和修復。

準格爾旗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塔石窟寺,在年久失修以及歲月的侵蝕下,石砌佛塔的塔基已有坍塌之勢,塔身也佈滿了滄桑的裂痕。為了保護這一重要歷史遺跡,準格爾旗當地迅速行動,對廟塔進行保護修繕。此外,還加強了對石窟寺的日常保護和管理,通過24小時監控以及專業文保人員的日常巡視和檢查,確保廟塔石窟寺的安全和穩定。

“考古遺跡和歷史文物是歷史的見證,必須保護好、利用好。”經過一代代準格爾文保人的不懈努力,當地許多重要的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修復,遺址也得到了妥善的管理和維護。

文物,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文化的傳承。今天,當人們站在準格爾的土地上,凝視著這些古老的遺址和精美的藝術品時,仿佛能夠穿越時空,回到那個文化交流頻繁的時期,在品味歷史的同時,更加珍視和尊重這片土地的文化底蘊。

出品人:王曉輝 

總策劃:韓燕 

總監製:薛立勝

總製片人:詹海濤 楊力

策劃:任艷華 蔚力 李小奇 許浩成 裴永耀

總導演:陳自成

導演:羅傑 趙陽 田野 劉沐頤 胡笛 楊智健

編導:丁素雲 曹川川 張芃芃 

視覺:胡俊 呼丹 王瑞娜 王冠初 遇翔

攝像:胡博鈞 楊碩 姜川 張博 趙曉乙 

音頻:李翔宇 

燈光:范恒宇 

後期製作:

李汀 王肇鵬 劉昌 王哲

大衍視崛

于春曉 馬濤 彭伊婷 范怡心 羅雅雯 彭梓桂 胡美

統籌:劉蕾 張建國 周大慧 張濤 王彥東

製片:陳曉

推廣:孟超 姜壹平 王雁青 張靜 葛蕾

本期作者:曹川川

節目承制:正楊映像

出品方:

中共準格爾旗委員會宣傳部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中國網文化發展中心

準格爾旗融媒體中心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