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故宮“雕版館”開館 多爾袞《攝政王令旨》雕版等首展

發佈時間:2023-10-30 18:31:2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蘇向東 | 責任編輯:姜壹平

中國網10月30日訊(記者 蘇向東)故宮博物院“雕版館”今日開館,“吉光片羽——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雕版文物展”同時開幕,庫房式陳列展出文物15000余件(組),其中,存世罕見的多爾袞《攝政王令旨》雕版現身。這是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首次舉辦該類專題文物展覽。

《攝政王令旨》雕版   攝影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

中國傳統木刻雕版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它的發明促進了文化傳播與資訊共用,極大地推動了世界文明進程。故宮博物院不僅藏有清代內府印刷的成套典籍、相關的刻書檔案,更珍存宮廷雕版20余萬件,時代上至明代,下迄晚清。這些雕版文物具有內容豐富、文種多樣、版式各異、雕琢精巧等特點,較為完整地保存了人類大規模印刷活動的痕跡,承載著先民的記憶與智慧,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一脈相承的歷史見證。

為深化古籍文獻類文物的保護與活化,故宮博物院在對院藏雕版文物進行整理、保護、研究的基礎上,在太和門內東南崇樓及朝房開設“雕版館”。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此次展覽是對故宮博物院藏雕版文物整理與研究的成果性展示。重點展出32件(套)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從國政、文教、技藝三方面,將清代宮廷雕版放入中國典籍史、印刷史、清代宮廷史的大背景中進行解讀,挖掘蘊含在雕版文物中的歷史資訊,發揮其在文獻學中的特殊作用。在此基礎上,故宮博物院將繼續加強對雕版文物的整理、保護、研究與展示,做好雕版文物歷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創造性轉化。

本次展覽名為“吉光片羽”。“吉光”是傳説中的神獸,“片羽”指吉光身上一小塊毛皮,比喻珍存的清代宮廷雕版文物。明清之際,是雕版印刷大放異彩、全面普及的時代。但書版具有唯一性,隨著歷史變遷,不免書厄浩劫。如檔案記載同治八年(1869)武英殿修書處大火等,對雕版造成無法估量的破壞,留存至今者,早已是鳳毛麟角。

《攝政王多爾袞諭諸王及大臣令旨》雕版是此次展覽的重磅文物。該雕版于清內府順治元年五月刻,是一件存世罕見的、用來印刷政令文書的底版。據《清實錄》記載,該《令旨》發佈于清軍入京之後,內容大意為:攝政王多爾袞告誡各位王公和大臣,在此進取中原之際,應各盡其職,不得為一時之利而貪贓枉法,違者必將嚴懲,很有漢高祖“約法三章”的意味。在《清史圖典》中,收錄了這件底版的印刷品。作為下達諭旨、政令的憑證,四週還套印有龍紋邊框,規制極高。為清內府早期從事印刷活動的重要實物依據,在整飭朝綱和穩定國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為《十三經注琉·記疏》雕版《二十一史·宋史》雕版,明萬曆北京國子監刻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內府重修版

《十三經注疏》《二十一史》雕版是明萬曆北京國子監刻、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內府重修版。以《十三經注疏》《二十一史》為代表的儒家經典和紀傳體史書,在中華文明史、印刷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明嘉靖年間,南京國子監曾將所收的宋元舊書版進行整理、並修補刷印。萬曆時,北京國子監據“南監本”重刻《十三經注疏》《二十一史》,是清代官方編修經學、史學著作的重要底本。據康熙朝實錄記載:“明代南北兩雍,皆有十三經注疏、二十一史刻版。今國學所藏漫漶殘缺,宜及時修補”,因此將“北監本”雕版書口處的萬曆年款挖去,嵌入“康熙二十五年重修”的字樣後,重新刷印。如今“南監本”雕版已不復存在,此“北監本”更顯珍貴。

清代內府套版印刷  圖為康熙“體元主人”“萬幾餘暇”印章雕版

據悉,此次展覽是故宮博物院、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北京字節跳動公益基金會合作開展的“古籍保護與活化公益項目”內容之一。展覽于10月31日起,在故宮雕版館正式向公眾開放。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