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鄭和研究為何在世界上熱度不減?

發佈時間:2023-10-27 10:13:47 | 來源:中國新聞社 | 作者:陳悅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新社吉隆坡10月26日電 題:鄭和研究為何在世界上熱度不減?

——專訪中國鄭和研究會秘書長孫治國

中新社記者 陳悅

中國鄭和研究會秘書長孫治國説,近年來,他走進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處處感受到鄭和這個名字的熱度;體會到當地社會對鄭和的紀念;感受到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鄭和研究與日俱進。為何時隔600多年,“鄭和熱”依舊,鄭和依然受到多國多地學界的關注和研究?孫治國近期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解析其中原因。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近期,鄭和研究會和馬來西亞馬六甲在地鄭和研究者考察馬六甲五嶼等地,有何新收穫?

孫治國:今年年中,我曾和馬六甲當地文化界人士在馬六甲海島發展局局長阿查哈的大力支援和安排下,親身前往馬六甲五嶼島探訪鄭和遺跡。

馬六甲五嶼在中國古籍《瀛涯勝覽》中就曾被提及。據該書記載,從佔城往正南方向航行,如果日麗風和,8天就可以到龍牙門。再向西走兩天,就能夠抵達滿剌加。滿剌加附近海上有五個小島(嶼),被叫做五嶼。滿剌加就是今馬六甲。

我們在五嶼實地考察發現,島上有15口年代久遠的古井,可以推測在鄭和下西洋時此地有豐富的淡水資源。在五嶼上還發現過部分明代日用品。

根據此次實地探訪,結合古代文獻資料和馬六甲當地館藏文物,我們和當地學者認為,五嶼島馬來文名字“wu shu”可能來自閩南語發音。在唐宋年間、最遲不晚于南宋年間,這裡已成為遠洋船舶在馬六甲期間的補給和停泊點。在鄭和下西洋駐節馬六甲期間,具備地理優勢和豐沛淡水資源的五嶼島和黃金海灣一帶的海域,很可能是鄭和船隊大船的停泊地點和補給基地,眾多船員再由此利用小船往來阿萊魯容(馬六甲河)河段及老城區(馬六甲河)河段以作交流、經商之用。

通過這次合作考察,可以得到很多啟示。首先,這説明鄭和研究在世界很多國家都很活躍,還在持續推進,簡而言之就是“鄭和熱”熱度不減。其次,可認識到,通過國際合作推進鄭和研究,尤其是深入到鄭和船隊足跡所在之處,開展實地合作研究大有可為。

中新社記者:可否請您介紹當前世界各國鄭和研究的總體情況?

孫治國:長期以來,鄭和下西洋是多國學者不斷深入研究的課題。作為中國鄭和研究會的負責人之一,我長期致力推動世界各國鄭和研究的交流與合作。我看到,從亞洲到非洲再到歐洲,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再到大西洋,各種不同膚色的學者都被這位東方航海家所吸引。截至目前,海內外已經有30多個鄭和研究團體和組織,遍佈五大洲。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南韓、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俄羅斯以及很多非洲國家都有致力研究鄭和的學者或團隊。

馬來西亞馬六甲是鄭和下西洋在海外留下最深印跡的地方之一。這裡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遺址、遺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産數量眾多,比如“三寶山”“鄭和將軍路”“三寶井”“漢麗寶公主井”“三寶公廟”“五嶼島”等。馬六甲各界對鄭和抱有友好感情,不但當地學者、文化界人士繼續研究鄭和,傳承鄭和精神;馬六甲官方也注重紀念鄭和,將鄭和相關遺址和紀念鄭和相關活動作為推動中馬交流、促進馬六甲旅遊發展的重要平臺。

中新社記者:“鄭和熱”與鄭和研究為何熱度不減?

孫治國:從歷史定位來看,鄭和下西洋,開啟了大航海時代的序章。鄭和下西洋,給所經之地都帶來很多正面效應,受到所經之地民眾肯定和懷念。同時,鄭和精神對當今世界也有著啟迪意義。

回顧歷史,鄭和船隊把中華科技文化集中展示到海外,引起世人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鄭和強大的船隊,帶給各國的是絲綢、瓷器、茶葉、冠服、曆法、圖書、鐵器等,也是文化的潤澤。

以馬來西亞為例,鄭和船隊當年到馬六甲,“賜頭目雙臺銀印、冠帶袍服,建碑封城……遂有滿剌加國”。鄭和還在此建設了海外基地“官廠”。

浩蕩的船隊架起文化、經濟交流的橋梁。大量歷史資料和遺跡充分説明鄭和下西洋大大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鄭和之後,大量華人移民海外,被稱為“下南洋”,這可以看作是鄭和下西洋的繼續,也促使中華文化廣泛影響諸國。

另一方面,當今世界,全球化、資訊化浪潮都呼喚有著以和為貴、平等相待、互利共用、交流互鑒等內涵的鄭和精神。這種精神始終受到各國人民的普遍歡迎,所以鄭和的故事能在600多年來廣為流傳,熱度不減。

比如,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人們到處為鄭和建廟樹碑,記載他的恩澤,香火歷600多年而不衰。各國還留下許多用“三保”命名的地方,流傳著大量鄭和的故事和傳説。對鄭和的紀念成為這些國家和地區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中新社記者:中國鄭和研究會未來將如何進一步通過國際交流合作助力“鄭和熱”?

孫治國:加強國際合作推動鄭和研究,進一步弘揚包容、合作的鄭和精神,是中國鄭和研究會未來幾年工作的重點。我們希望通過加大國際合作交流,聚焦優秀的研究成果,增進學術交流的力度,促進海內外研究人員形成協力,讓鄭和研究越來越熱,取得更多成果,進而弘揚中國海洋文化,增進文明互鑒。

鄭和精神符合和平、和諧、合作的世界潮流。鄭和研究正跨國際、跨種族、跨宗教,在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方向發展。我相信,這定能為推動更廣闊範圍內的民心相通提供助益。(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