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古代文獻裏的“機器人”

發佈時間:2023-10-27 16:49:44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趙運濤 | 責任編輯:蘇向東

漢代畫像石中的“計程車”——“記裏鼓車”是古人發明的測算里程的計量工具。作者供圖

李嵩的《骷髏幻戲圖》表現了宋代特別興盛的民間伎藝“傀儡戲”,畫中描繪了大骷髏操控小骷髏的場景。作者供圖

戴進的《太平樂事圖·觀戲》展現了明代人看傀儡戲的場景,戲臺上的小“機器人”惟妙惟肖。作者供圖

最近,在四川成都舉辦的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上,我國科幻作家榮獲雨果獎。這是我國科幻作家第三次摘得世界科幻領域最高獎項。

如果我們把目光投向歷史典籍,會驀然發現,我國古人就有著腦洞大開的想像力,他們的科幻能力和創造能力一點也不弱。現在流行人工智慧“機器人”,其實我國古人就有相似的創意和想像了。在這個世界最高規格科幻盛會在中國舉辦之際,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各個朝代古人想像中和實際製作的“機器人”是什麼樣子。

大約成書于漢代的《列子》中寫了一個周代的故事。一位叫偃師的人給周穆王造了一個“機器人”,會唱歌跳舞。在給周穆王表演的時候,它偷偷向周穆王左右侍妾拋媚眼。周穆王大怒,要殺偃師。偃師慌忙解釋説,這是假人,不信拆開看看。拆開之後,周穆王發現,“機器人”是由革、木、膠、漆、白、黑、丹、青製成的,肝膽、心肺、脾腎、腸胃,筋骨、肢節、皮毛、齒發等都是假的。當周穆王把它的心拿出來,它就不能説話了,把肝拿出來,它就看不見東西了,把腎拿出來,它就不能走路了。如此看來,這個機器人極為高級。五臟與身體活動能力的對應關係,體現了古人對人體的認識。

周穆王是西周的,再來看一則東周的。《拾遺記》記載,周靈王時期,有叫做“機妍”的玉人,能夠自己轉動。

再來看看秦朝的“機器人”。漢晉時期的《西京雜記》記載,劉邦進入咸陽宮,在秦朝府庫中發現不少珍寶,其中就有十二銅人,都有三尺高(按秦尺,70釐米左右),在同一張席子上。每人持一種樂器,或琴或築或笙或竽。銅人衣服華麗,如真人一樣。席子下有兩根銅管,上邊的管口離地數尺,從席後伸出。其中一根管是空的,一根管裏裝有手指那麼粗的繩子。一個人吹空管,一個人扭動繩子,琴築笙竽就會一齊鳴奏,和真人所奏音樂沒什麼兩樣。

唐段安節《樂府雜錄》記載,漢高祖劉邦征討匈奴,在平城被圍。謀士陳平想了一個計策,他知道匈奴首領的妻子愛吃醋,於是製造了一個美女“機器人”在城頭跳舞。果然匈奴首領妻子看到後,以為是真人。她擔心攻下城池,單于會納此女為妾,影響自己的地位,於是勸單于退兵。就這樣,陳平靠著這個跳舞的“機器人”,解了劉邦的平城之圍。

東漢王充《論衡》記載,漢代李子長髮明瞭一個木頭人,可以斷案,把犯人帶到它面前,如果有罪,這個木頭人就不動,如果無罪,被冤枉了,這個木頭人就站起來搖頭。

《三國志》記載,一個叫馬鈞的人改進了一套進貢來的、不會動的雜技木人。他用木頭做齒輪,設機關,用水作動力,這套雜技“機器人”在戲臺上可以奏樂跳舞。還有打鼓、吹簫、疊羅漢的,有丟木球、擲劍、走繩索、翻筋斗的,動作靈活。“機器人”還能坐堂審案,做出舂米磨面、鬥雞等各種各樣的動作。

《晉陽秋》説,晉代的區純製作了一個木房子,又製作了一個木婦人在其中。人一敲門,婦人就會來開門,行完禮,就又進去,把門帶好。他還做了一個飼養老鼠的遊戲器具,四四方方的一個盒子,開四個門,每個門前都有一個小木人,把四五隻老鼠放進去,老鼠要出門,木人就會用槌錘老鼠,每個門都這樣,老鼠永遠出不來。此外,他還做了一個可以自動加工糧食的小木人,可見其心靈手巧。

唐《朝野僉載》記載,南北朝時期北齊的蘭陵王聰慧過人。他製作了一個會跳舞的“機器人”。每次宴會時,蘭陵王想要勸誰喝酒,他就能控制這個“機器人”捧著酒杯向對方作揖勸酒。人們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是什麼。

隋朝第二個皇帝楊廣,在登基之前和文士柳抃就是好友。《隋書》記載他登基之後,因為禮制原因,有時不便把柳抃召進宮內。楊廣於是命人照柳抃的模樣做了一個倣真“機器人”。裝上機關,這個機器人能坐能站,還能叩拜。楊廣每次在月下喝酒,想起自己這個好友時,就讓人把像柳抃的“機器人”取來,與他一起對飲歡笑。這個“機器人”有點克隆人的水準了。

舊題唐顏師古撰《大業拾遺記》(大約成書于宋代),記載隋煬帝和群臣一起欣賞《水飾圖經》上記載的各種水力機械“機器人”:有神龜背著八卦從黃河裏爬上來獻給伏羲,河圖洛書的故事,有大禹治水、姜嫄履跡、武王伐紂、呂望釣磻溪、劉備渡檀溪、周處斬蛟、秋胡妻赴水、屈原沉汨羅水、巨靈神手劈華山、巨大鯨魚吞舟船等七十二種故事。上面的人物、動物都會隨著水的流動而活動,簡直就是古代的電視機,節目屬於影視頻道。還有藝術頻道,書中記載有的小船,上邊有木人演奏樂曲,有的木人擊磬,有的彈箏,有的鼓瑟。還有的木人表演各種雜技,如舞劍、爬竿、擲繩等。在看“電視”節目的時候,還有倒酒的“機器人”,在勸酒的小船上,一人拿著酒歪立於船頭,一人捧酒缽站在後邊,一人在船後撐船,兩人在中央划槳。酒船到了客人面前就會自動停住,船頭拿酒的小木人就會把酒遞給客人,然後客人接過杯喝酒,把杯子還回去,小木人就接過杯子,轉身從捧著酒缽的小木人那兒拿過來木勺,再將空杯斟滿酒,然後劃向下一位客人。斟酒“機器人”的小船總能找到需要酒的客人,定位異常準確,而且行駛比較快。當載著各種傳説故事的小船沿岸繞池一週時,斟酒船已經繞池三周了。

唐代還有勸酒的“機器人”。唐《朝野僉載》記載,有個縣官叫殷文亮,他喜歡製造一些小玩意,且喜好喝酒。有一次他製作了一個身著華麗服飾的木人。和朋友們聚宴飲酒時,這個小木人就會按照次序給客人斟酒、敬酒。如果你酒杯裏有酒,沒喝完,他會識別出來,就不斟酒。殷文亮還製作了一個女“機器人”,可以唱歌和演奏樂器。如果你酒沒有喝完,她就連唱帶吹地催促你繼續飲酒。

唐《朝野僉載》還記載,有一個叫楊務廉的人,製作了一個木僧,這個“機器人”手裏拿著一個碗向人們乞討,碗中的錢滿了,就會觸發機關,木僧就説“謝謝佈施”。大家都想聽他説話,於是一天內,楊務廉靠這個投幣“機器人”就獲得了數千錢。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了宋代水上表演的“機器人”。船上有白衣小木偶人釣魚,過一會兒真釣上活著的小魚一條。“又有一小船,上結小綵樓,下有三小門,如傀儡棚,正對水中。樂船上參軍色進致語,樂作,彩棚中門開,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垂釣,後有小童舉棹划船,遼繞數回,作語,樂作,釣出活小魚一枚,又作樂,小船入棚。繼有木偶築球舞旋之類,亦各念致語,唱和,樂作而已,謂之‘水傀儡’。”

劉若愚《酌中志》詳細介紹了明代“機器人”的故事表演。明代盛行表演的劇目有英國公(中國古代爵位)三敗黎王,孔明七擒孟獲,三寶太監下西洋,八仙過海,孫行者大鬧龍宮等。

清初《虞初新志》記載,黃履莊七八歲的時候製造了一個長寸許的小木人,把它放在桌子上,就可以自動行走,木人的手腳也能自己動。清代《聊齋志異·木雕美人》中寫了這樣一個木雕美女,有一尺多高,穿著艷麗的衣服,跟真人很像。給狗安上一個小鞍子,她就可以騎在真狗的身上,把狗當成馬表演各種馬術。比如腳踩馬鐙,蹲藏到狗肚子一側,從狗腰向狗尾滑墜,抓住狗尾飛身上狗,或者在狗背上跪拜站立,變化靈巧而不失手。她還會和另一個木雕男子一起表演昭君出塞的故事,木雕男子帽插野雉尾,身披羊皮袍子,跨在另一隻狗身上跟在木雕美女後面,木雕美女扮演的昭君頻頻回頭張望,男子則揚鞭追趕,跟真人表演一樣。

清《埋憂集》記載了一位茅山道士,一個叫戴曠如的村民向他學習法術,道士從懷裏拿出一個小竹筒給他,告訴他,要是有什麼問題,對著竹筒詢問,從中就會出來一個小人為你解答。戴曠如試了試,念動咒語,果然從竹筒中出來一個二寸許的小人,他跳在地上,瞬間長丈余。這個竹筒有點像“語言音響”,或者是我們手機上的語音機器人了。

這些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機器人”,有些是確實存在的,是古代科技水準的一種體現,有些可能是出於“想像”,屬於科幻範疇。總之,從歷代記載可以看出,我國古人在科技上並不缺乏瑰麗的想像力和強大的動手能力。

(作者:趙運濤)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