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新疆“民族音樂記錄人”以數字化保護傳承老技藝

發佈時間:2023-08-15 10:15:56 | 來源:中國新聞社 | 作者:胡嘉琛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新社烏魯木齊8月14日電 題:新疆“民族音樂記錄人”以數字化保護傳承老技藝

作者 胡嘉琛

來到新疆近13年,王江江的足跡遍佈300多個村莊,為2000多名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記錄了文字和影像資料。“意義是什麼?最終想達成什麼效果?”不少人對此感到疑惑。“並不是踏上了一條路,就要盼著路盡頭的模樣。”王江江説,傾心做熱愛的事,過程比結果重要。

出生於河北的王江江自幼喜愛音樂,大學就讀西安音樂學院,之後前往義大利深造,主修歌劇表演與作曲。在義大利留學近三年時間裏,王江江對西方音樂理解漸深,同時發現海外對中華文化尤其是音樂知之甚少。他不禁自問:璀璨中華文化中的各類音樂形式不應被更多人所知嗎?

2009年,王江江回國開始了一人一車的尋“樂”之旅,走過10余個省份,他學習到不少此前未接觸過的音樂形式。直到無意間從紀錄片中看到一段新疆維吾爾族老人表演木卡姆,深受震撼。“代入感很強,直擊內心深處,很容易産生共鳴。”此後,他著迷地搜索各類木卡姆資料,並産生強烈衝動:要去新疆。

2010年,王江江幾經週折成為新疆若羌縣文體局的一名志願者。人生地不熟的局面借由音樂改變。“通過音樂認識了第一個朋友,然後,又認識了更多朋友。可以説是‘以樂會友’的過程。”在王江江看來,與音樂藝術的碰撞和人與人相處之道一樣,從相互吸引到深入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和包容。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是一種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古典音樂藝術形式,其音樂結構完整,曲調豐富,節拍和節奏變化鮮明。在若羌縣的時間裏,每有木卡姆演出,王江江總是第一時間去近距離觀看聆聽。“木卡姆表達的感情豐富細膩,它有很強的融合性,也具有世界性的音樂特點。”

隨著對木卡姆愈發了解,王江江也有了隱憂,“木卡姆的表現形式多樣,不同地域的形式不同。此外,除非遺傳承人外,還有很多民間藝人懂木卡姆,這項老技藝已經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沒有系統的音視頻等資料去記錄這些。”

此後,王江江追尋著不同木卡姆的表現形式,在南北疆之間奔波進行系統記錄和整理。“尋找傳承人、民間藝人,把可以唱出來的片段都錄影,為他們拍肖像照並建立電子檔案等。”木卡姆成為王江江與藝人們拉近距離、溝通情感的紐帶。他也學會了維吾爾語,並先後創作了40余首具有地域風情的音樂作品。

2021年,王江江開始將記錄的資料劃分出如傳承人面對面對話、非遺展示、拍攝花絮等欄目,在不同網路平臺進行多樣化分眾傳播,從而覆蓋更多群體。他説:“這項工作也算實現了來新疆時的初心,將傳統文化,呈現給更多人,引起更多人關注。”

曾為了音樂追尋至新疆,如今新疆已成為王江江的第二故鄉。除木卡姆外,哈薩克族“黑走馬”、土陶製作……一切在新疆這片熱土上的多元文化都吸引著他去挖掘、記錄、整理。“在這裡,我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多元性和百花齊放。相較而言,我做的工作僅是一小部分,文化傳承保護之路還將繼續走下去。”(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