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堅定崇德尚藝的追求(堅持“兩創”·關注新時代文藝)

發佈時間:2023-08-15 10:04:29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濮存昕 | 責任編輯:姜一平

核心閱讀

無論是站在舞臺戲臺還是通過熒屏銀幕,演員面對的都是人民。沒有對人民的熱愛、對藝術的敬畏、對專業的赤誠,是演不出角色的真實感、走不進觀眾內心的

心繫觀眾,所以不斷錘鍊藝術,以更好服務觀眾;心繫觀眾,所以時時謹慎謙和,在行風藝德上嚴格自律。這是值得我們今天學習的典範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心懷對藝術的敬畏之心和對專業的赤誠之心,下真功夫、練真本事、求真名聲。”從事演藝事業40多年,我愈加體會到,無論是站在舞臺戲臺還是通過熒屏銀幕,演員面對的都是人民。沒有對人民的熱愛、對藝術的敬畏、對專業的赤誠,是演不出角色的真實感、走不進觀眾內心的。下真功夫、練真本事、求真名聲,是演員要走的正道與大道。

基本功是決定演員能走多遠的生命線

這幾年,在演員工作以外,我又多了教員和導演的身份。擔任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的藝術指導,給北京人藝表演學員培訓班授課,執導上海戲劇學院表演係首屆西藏本科班的畢業大戲《哈姆雷特》,帶著北京人藝的年輕演員一起重排戲劇經典《雷雨》和《海鷗》……曾經,我是被前輩優秀演員藝術家提攜起來的後生,如今,我想用自己學到的本領、幾十年專業方面的經驗教訓,啟發這些二三十歲的青年演員,激發他們身上的能量與活力。

許多藝術行當都有明確嚴格的基本功訓練。話劇表演一直以來多強調個人的內心、感情,在基本功上缺乏統一的訓練標準。我試著摸索總結,並在教學和排練中予以檢驗。比如臺詞,可以説是話劇表演最重要的基本功。只有字正腔圓、呼吸通暢、四聲到位、準確達意,才能使語言有力量、送得遠,才能讓觀眾聽見、聽清、聽懂、聽得入心。我進入中國戲劇家協會工作後,開始向戲曲學習。每次演出,我會在側幕條看戲曲演員的表演,再回過頭來錘鍊自己的臺詞和基本功,自覺是有長進的。演員也是語言藝術工作者,要在舞臺上把中國話説好。北京人藝一直堅持在舞臺上使用原聲,不借助麥克風、話筒等擴音設備,為的就是儘量保留住舞臺表演的原汁原味。

老一輩演員在臺上有一種舍我其誰的自信,背後打底的是紮實無比的基本功,是大量時間精力的專注投入,還包括表演的直覺和即興。戲曲界論表演有“三形六勁兒心已八,無意則十”的説法。有模有樣,三分;詞兒準,腔兒圓,勁兒足,六分;走心動情,八分;隨心所欲,怎麼演都對,十分。等到了“無意則十”的階段,就不是演員跟著弦兒唱,而是司鼓、琴弦跟著演員走。既有我又無我、既是演員又是角色,這是舞臺表演的魅力所在。

來自生活的積澱,熔鑄起舞臺上獨一無二的角色

“會演戲的演人,不會演戲的演戲”,這是中國話劇先驅洪深對表演的理解。陳薪伊導演給北京人藝排話劇《原野》時也説過這樣一句話:“演員這行就是演一個人的正常。”你可以雲淡風輕、鬆弛自然,也可以山呼海嘯、激情洋溢,但都是在特定情境裏人的正常狀態。

還記得剛進北京人藝的第二年,在由小輩演員學演的《雷雨》中,我演我父親演過的角色周萍,沒有多少個人真情實感,理解也不夠,基本上是像初練書法描紅模子一般地學我父親。所以,任寶賢老師對我説:“你怎麼演得這麼明白!”很久以後我才領悟到,我那樣只是在演我父親對人物的理解,只演出了情緒表面的動作結果。

北京人藝許多老演員既會演戲又會生活,舞臺上一舉一動背後,都有深厚的生活積澱。生活中自在,演戲必然自在。在《天下第一樓》中演常貴的林連昆老師,雖不是主角,但他只要在臺上,就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天下第一樓》已經排到第二幕的時候,他才頂替別人參加排練。林老師拿著劇本邊對臺詞,邊適應對手演員已經排好的調度,有的地方他走起來不舒服,就停下來試一下別的辦法。突然,他在説一大段臺詞的時候變換了動作,往門柱上一靠,抹了兩下餐桌,然後用手指撐著桌角。林老師扮演的角色是堂頭,一天到晚不知得接多少客、幹多少活,所以,能抽會兒空閒聊幾句的時候,會有靠一靠、撐一撐的形體感覺,特別有生活,角色也立住了。當時整個排練廳的演員都對林老師的表演讚嘆不已。

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是北京人藝角色塑造的優良傳統。但體驗生活不是瞪著眼睛去找生活,硬找是找不到的。藝術來源於生活,一定是很多經歷、很多記憶中的形象慢慢疊加,再加上演員個人的品性、習慣等,一起“化”成舞臺上那個獨一無二的角色。

為了演話劇《白鹿原》中的白嘉軒,我曾到故事原型地體驗生活,留意尋找白嘉軒的形象。他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我想到羅中立畫的《父親》,但那個形像是平面固定的,沒有人物説話走路、待人接物的動態。和村民同吃同住、下地幹活好多天,都找不到白嘉軒的影子。最後在和原著作者陳忠實吃飯的時候,我猛然發現,陳忠實不就是一個“白嘉軒”嘛!他樸實耿介,沉穩謙遜,有一種不偏不倚的正直之氣,就連臉上的線條也極有雕塑感。從此我開始留意他觀察他,演出的時候會想到他模倣他,最終實現了角色塑造。

生活無處不在。做一個有心的演員,就要時刻把所見所聞所想往文藝創造上靠,過了多少年後,這些都會成為演員創造角色的靈感和理解角色的底色。戲劇如同舞臺畫框裏上演的文學,它展示生活展示人,也引發觀眾思索生活思索人。相應的,我們演員的學問就是曉天下、明事理,培養解讀生活、人物和各種各樣事情的能力。

守住演員本分,心繫觀眾服務觀眾

近來總是有人向我推薦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可能也是因為我演了30多年的李白。話劇《李白》從1991年演到今天,不光是我在塑造李白,李白也在塑造我。隨著年歲和閱歷的增長,我不斷揣摩李白的人生,不斷感悟和融入李白的角色。電影《長安三萬里》的格局、角度,不是史學家的視角,也不是大藝術家的視角,而是年輕人的視角,是孩子的視角。演李白要演出他的赤子之心,演出他生命的昂揚與自在。記得有一次在深圳演出話劇《李白》,演出前我剛看了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電影天馬行空的想像影響到了我,讓我在舞臺上快意淋漓地演繹出李白天真的一面。

除了李白,我還扮演過曹操、曹植、魯迅、弘一法師,朗誦過蘇東坡、陸游、聞一多等很多大師的美文,也演過莎士比亞、契訶夫、易卜生、曹禺和老舍等文學巨匠筆下的人物。他們的人生和心靈影響著我,我以角色的名義感悟並言行。在塑造角色的過程中,改變自己,提升自己,這是身為演員的幸運。

我是被角色提升的演員,是被前輩藝術家提升的演員,也是被觀眾提升的演員。在我心中,陪伴最多的是觀眾。就像契訶夫在《海鷗》裏借特裏果林的臺詞説:“為了可以採集最美的花朵,創造出蜂蜜來奉獻給人們,連我都不知道這些人們是誰……”可我確定,每一場演出,睫毛遮著燈光,面向觀眾,我在向他們坦誠自己對作品、對角色的理解。在這個意義上,我永遠都是觀眾的考生。

詞作家閻肅曾有“天分、勤奮、緣分、本分,本分最不易”之説。守住演員本分,不把自己“擺錯位”,是我對自己的告誡。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每到一個場子演出,一亮相先看場子的深淺寬窄,看二樓有沒有廊柱擋住觀眾,如果深了擋了,他的亮相就自覺多墊半步,確保每個觀眾都能看到自己的一招一式。心繫觀眾,所以不斷錘鍊藝術,以更好服務觀眾;心繫觀眾,所以時時謹慎謙和,在行風藝德上嚴格自律。這是值得我們今天學習的典範。

戲劇空間是現代生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同劇種不同題材有不同的觀眾群,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演出,就要想觀眾之所想,瞄準觀眾之所需,以優秀作品吸引人、滿足人、提升人,讓觀眾在一個審美方式和文藝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依然願意走進劇場,看完劇之後還想再來。戲劇人不斷傳承中國戲劇的傳統,開掘當代劇場的潛力,夯實學養經歷的積澱,堅定崇德尚藝的追求,這一切讓我們有理由期待戲劇事業更加美好的前景。

(作者為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本報記者胡妍妍採訪整理)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