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蝴蝶夫人”孫秀葦:東方歌者如何活躍在世界歌劇舞臺?

發佈時間:2023-07-18 09:06:38 | 來源: | 作者:高凱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電 題:東方歌者如何活躍在世界歌劇舞臺?

——專訪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完美的蝴蝶夫人”孫秀葦

中新社記者 高凱

孫秀葦是活躍在世界歌劇舞臺的女高音歌唱家,依靠努力與才華,她在強手如雲的歐美歌劇舞臺上打下了一塊藝術天地。在世界歌劇藝術的故鄉義大利,孫秀葦憑藉舞臺上的出色表現獲得觀眾認可。

在其歌劇生涯中,孫秀葦成功塑造眾多女主人公,其中最著名的是“蝴蝶夫人”,至今已在全世界各大劇院中演出200多場。她所扮演的“蝴蝶夫人”被譽為“完美的蝴蝶夫人”。

2023年3月,孫秀葦正式受聘為浙江音樂學院歌劇學院藝術總監,這位享譽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寄望以自己的舞臺積累和國際聲望,幫助更多中國青年走進歌劇的世界,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中新社“東西問”近日專訪孫秀葦,就其如何理解作為西方文化代表的歌劇,如何完成與這一純西方表演形式的交融,如何看待歌劇藝術在中國的發展等展開問答。

現將採訪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是如何喜歡上歌劇並將其作為終身事業的?唱聲樂主要是依靠天賦嗎?

孫秀葦:我從小就非常喜歡聲音,熱愛歌唱。後來接觸到歌劇,感受到這種藝術形式的魅力。我喜歡用歌唱表達劇情和情感,也非常喜歡在角色中歌唱的感覺。

聲樂確實需要天賦,這一點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如何讓天賦發揮出來也非常重要,要學會認識和運用自己的聲音。

中新社記者:在人們印象中,歌劇起源於西方,西方歌唱家演唱比較多。東方歌唱者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孫秀葦:我個人不覺得有明顯的區別。從聲音及舞臺表演表現來看,頂級的藝術表達是一個有機的呈現。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再具體到同一個人的不同階段、擅長的不同劇目等。我認為,東西方歌劇藝術家並沒有以地域形成的明顯差別。

藝術的神奇之處在於,其在不同的演繹下會呈現出不同神采,這個“好”難以靠數字指標框出來,但每個欣賞者都能感受到。

當然,因為形象上的接近,亞裔歌唱家被選擇參演《蝴蝶夫人》《圖蘭朵》等作品的頻率更高,這很正常。有人會説是一種局限,但其實也是機會,凡事都有它的兩面性。

中新社記者:您之前説過,歌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事實上它又是一種純西方血統的藝術。作為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東方人,去融入它會不會很難?在這條路上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孫秀葦:困難肯定有,但我真的沒有特別難的感覺,因為我一直有一種強有力的支撐,這就是熱愛。我的情感很直白,從小就有對歌唱的強烈熱愛,後來還有對在舞臺上塑造角色的熱愛。

這中間有語言障礙,環境也完全陌生,但我渴望和熱愛舞臺,很想到更大的舞臺上歌唱。作為歌劇的故鄉,義大利經常舉辦各種歌唱比賽,我就從參加比賽開始努力。最初可能談不上實現更大的夢想,只是一心想在比賽中拿第一。

在別人眼裏,在義大利的最初兩年我頻繁參賽,堅持下來可能很不容易。但由於個性的關係,比賽反而不會讓我有太大壓力,有登上舞臺的熱情作為支撐,我不覺得其他困難有多難。機會在這中間産生了,我逐漸有了試唱機會,開始正式出演歌劇。因為沒有任何經驗,最初和樂隊、導演的磨合也會出現問題,但我學會了在過程中總結和提高。所以説,歌劇是一門綜合太多元素的藝術,除了演唱、表演,還要學會與團隊合作。

中新社記者:您的海外表演經歷多姿多彩,其間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一直以來您對歌劇藝術的理解是否有過變化?歌劇最大的魅力在哪?

孫秀葦:最大的收穫是我一直和歌劇在一起。在不斷認識歌劇的過程中,我也一直在成長。半生的學習和表演,讓我越來越愛自己做的事情。比起音樂會,我更喜歡徹底融入一個角色的感覺,沉浸在人物情緒中的表達特別過癮。歌劇讓我著迷的不僅是聲音,還有充滿戲劇性的人物,這是其魅力所在。

我認為在歌劇表演中的最佳狀態是,頭腦冷,而心裏熱。也就是説,對唱詞的處理、自己的走位、聲樂技巧這些方面腦子裏是冷靜而清晰的;與此同時,心裏必須是熱的,熱到足以被人物的情緒填滿,忘記自己。

中新社記者:您飾演的“蝴蝶夫人”享譽海內外,因為完美的舞臺表現,各大劇院演出邀約密集不絕。能否談談您對這個角色不一樣的感情?

孫秀葦:我在舞臺上塑造了太多角色,但如果説對哪個角色的感情最不一樣,那肯定是“蝴蝶夫人”。算上綵排場,截至目前,這個角色我已唱過不低於300次,“巧巧桑”(《蝴蝶夫人》中角色)可以説已經長在了我身上。我感覺自己和“巧巧桑”一樣,是一個堅信愛、對愛情堅貞而執著的人。我也非常喜歡該劇作曲家普契尼的音樂,唱過很多他的作品,帶有一種近乎狂熱的喜愛之情。從我最開始知道《蝴蝶夫人》這部作品,到開始嘗試學裏面的唱段,我逐漸走進了“巧巧桑”的內心,知道音樂和生活賦予她的是什麼。對愛情、對生活的美好期待,讓她的生命精彩無比。即使是一部悲劇,但我內心依然深深愛著她,我想這就是對愛的一種信仰和追求。

中新社記者:今年3月您正式受聘為浙江音樂學院歌劇學院藝術總監,能否理解為您的工作重心已逐步轉向國內?如何看待歌劇藝術在中國的發展?

孫秀葦:我現在長居杭州,接下來會傾力培養浙江音樂學院歌劇學院的學生。我愛自己的每一個角色,愛歌劇,自然也想為她做更多的事。所以當接到浙江音樂學院王瑞院長邀請我回國任教的電話時,我感覺這就是一種恰逢其時的“雙向奔赴”,他的這份信任讓我很感動。

現在歌劇藝術在中國有了越來越多的觀眾,學習歌劇演唱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學習條件也越來越好。想看頂尖大師的演出,人們有大量的資料可以即時學習。很多年輕人都是從國外學了很多年後回國的,他們在這個世界上聽過、看過、學過,所以中國的歌劇教育整體是往前走的。看的人多,學習的人多,也有越來越多人願意了解歌劇藝術,這讓我覺得一切都很蓬勃,充滿希望。

我對這份工作特別的熱情也在這裡。對於歌劇這門綜合藝術而言,基礎的演唱、語言只是一個方面,舞臺與合作同樣很重要。我發現有些本科甚至研究生畢業的學生,一到舞臺上就無所適從,表現很僵硬,對如何與歌劇導演、樂隊等進行磨合和合作更是幾乎一無所知。這些年輕人距離真正的歌劇舞臺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因此,歌劇學院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我願意為他們搭起一座橋,幫助他們站上真正的歌劇舞臺,走向更大的世界舞臺。(完)

受訪者簡介:

孫秀葦,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師從於著名的抒情女高音高芝蘭教授,及義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瑪拉斯匹娜,現任浙江音樂學院歌劇學院藝術總監。

孫秀葦從1995年在義大利正式開始歌劇生涯。先後出演了《阿依達》《蝴蝶夫人》《圖蘭朵》《托斯卡》等,是至今仍活躍在歐洲歌劇舞臺上的華人女高音。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