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奔赴山海 無盡藍綠丨《中國攝影》藝術鄉村為何選擇了蒼南?

發佈時間:2023-07-17 10:41:00 | 來源:中國攝影雜誌 | 作者:邊野 | 責任編輯:秦金月

黃金海岸線上的璀璨明珠——中國東海岸1號公路 孫新尖  

幅員遼闊的中國擁有3.2萬公里的海岸線,但並不是每一段海岸線都可以把水清沙幼的黃金沙灘,風雲激蕩的海防城堡,甚至是600年工業文明和農耕文明的碰撞交融都匯于一身。而在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有一條全長168.8公里的海岸線,卻是這些元素的集大成者,穿梭其間蜿蜒曲折的公路,如同項鍊一般將這些自然和文化的珍寶串聯起來,它就是中國東海岸1號公路。

2023年7月5日,中國東海岸1號公路攝影名家采風暨“中國攝影藝術鄉村”共建啟動儀式在蒼南縣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中國攝影》雜誌社、溫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蒼南縣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攝影家協會、溫州市攝影家協會協辦,中共蒼南縣委宣傳部、蒼南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蒼南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蒼南縣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蒼南農商銀行承辦。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左五)在現場宣佈儀式啟動 李士明 攝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浙江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趙曉剛,中共蒼南縣委副書記、縣長曾仁海,《中國攝影》雜誌社主編徐艷娟,浙江省文聯副主席、溫州市文聯主席楊明明,中國新聞社攝影部主任毛建軍,人民網人民圖片主編徐星瀚,新華社浙江分社圖片總監、浙江省攝影家協會主席王小川,秘書長沈峰,中共蒼南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邱智強,《中國攝影》雜誌社運營部主任姜書芳等諸位領導和嘉賓出席了本次啟動儀式。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宣佈活動啟動。

浙江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趙曉剛在現場致辭

中共蒼南縣委副書記、縣長曾仁海在現場致辭

為了更好地以攝影藝術宣傳蒼南、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東海岸1號公路的魅力,蒼南縣人民政府在活動現場聘請了毛建軍、王芯克、王強、顏勁松四位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為“中國東海岸1號公路攝影宣傳大使”。

四位金像獎獲得者榮獲“中國東海岸1號公路攝影宣傳大使”稱號

借著啟動儀式的難得機會,為了讓蒼南當地攝影愛好者們零距離聆聽金像獎獲得者的創作理念和技術技法,在7月6日下午,在蒼南馬站鎮第二小學寬敞的多功能廳中,金像獎獲得者顏勁松舉辦了題為“‘集錦式’攝影長卷拍攝與創作”的主題講座,來自溫州乃至浙江各地的影友踴躍參加,在講座結束後同顏勁松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顏勁松“‘集錦式’攝影長卷拍攝與創作”的主題講座現場 李曉威 攝

《中國攝影》藝術鄉村為何會選擇落戶在蒼南?這要從蒼南地區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歷史風貌講起。

蒼南縣位於浙江省最南端,素有“浙江南大門”之稱。雖然行政劃分上屬於浙江,但是由於地理位置更加靠近福建,而且明清時閩南的莆田人大量移民到此地,因此很多生活習俗頗具福建特色,例如閩南話在當地更為通用,除此之外,甌語、蠻話、金鄉話、蒲城話、畬語等其他5種方言也是境內的流行語言。語言體系的複雜是蒼南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寫照。這個自明代起就是抗倭前線的海防重鎮,佇立於山海之間600多年,因此行走在蒼南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看到海洋文化與山地文化高度和諧地交織融合在一起。

《中國攝影》藝術鄉村的標誌性打卡點 李曉威 攝

采風活動中影友們在進行創作 王芯克 

太平洋上吹來的海風,給蒼南帶來光風霽月,千帆過盡的美景,凹凸有致的山石,無拘無束的海浪,為這裡帶來持久無限的變幻,有著“東方夏威夷”之稱的漁寮沙灘長2000米,寬800米,是我國東南沿海大陸架上最大的沙灘,這裡海水清澈,沙粒細膩,整個沙灘就像一塊黃金巨毯舒蔓在東海的岸邊。

漁寮大沙灘的朝霞 林元科

航拍視角下的漁寮大沙灘 林元科

金色灘塗 黃君毅 圖片來自“2021首屆中國山海攝影大展”入展作品

位於蒼南縣馬站鎮蒲城片區的蒲壯所城是東南沿海保存最為完整的海防城堡,距今已經有636年的歷史。在古城裏隨處走一走,一派古樸的氣息在我們的眼前漸次展開。這裡的節日民俗更加出名,每年在元宵節期間舉行的“拔五更”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據傳説該活動是明朝抗倭時期,為了防止抗倭官兵在春節期間疏于訓練而組織的。可惜,我們在7月份的到訪,無緣見識“拔五更”的熱鬧場面,這個遺憾為我們再來蒼南留下念想。

蒲壯所城一隅

蒲壯所城的甕城

蒲壯所城中的提線木偶表演 王芯克 

福德灣村,又被稱為福德灣礦工村,是我國非常難得的,保存完整的礬礦開採工業遺址,這是一座因採礬而生、煉礬而盛的山地採煉礬傳統村落。早在宋元時期,這裡便已有零星住戶居住,後來到了明清時期,隨著明礬業的大幅發展,福德灣村也隨之漸成規模。新世紀以來,由於人工制礬技術的日益完善,勞動力密集並且具有一定污染性的採煉礬行業逐漸衰落,福德灣的礦工企業逐漸向文旅行業轉型。因此600多年來,隨著礬礦的興起和衰落,礦工村也呈現了不同的佈局特徵。在村內沿著小路徐徐前行,在藍天白雲和青山綠樹的掩映下,眼前的福德灣更顯斑駁與古樸。廢棄的爐塔煙囪,磚石堆砌的傳統民居……每一處歷史遺跡都訴説著這個曾經興盛的礦區過去的輝煌。

礬礦遺址公園 黃通左 圖片來自“2021首屆中國山海攝影大展”入展作品

礬礦礦硐內的地下會議室

福德灣礦工村的石頭臺階充滿了時光的印記

福德灣礦工村小景

沒有真正踏足位於浙江最南端的霞關老街之前,對它的印象都停留在紙面介紹之上,但是當那充滿浙南風情的煙火氣撲面而來之時,這條老街會讓人瞬間“陷落”。它依山勢而築,一頭蜿蜒至山坡,一頭連著漁港,見證了霞關600多年的歷史變遷。其中原生態的居民院落和具有現代情調的書店、飯店、咖啡館交織在一起,給遊客一種變慢了時光的錯覺。

霞關老街對面的碼頭 顏勁松

入夜後的霞關老街

霞關老街的晚霞

霞關老街的小街小巷

霞關老街一隅

以上文字中的種種,僅是蒼南值得“打卡”的一部分,它還有山中有村,村中有窯,連亙的屋宇層層疊疊的碗窯古村;可觀日出、賞雲海、覽奇石的玉蒼山國家森林公園;配備了精良設施的韭菜園房車營地……這些在無盡藍綠之間,肆意展開的美麗畫卷,為我們呈現了浙南鄉村結合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厚重的人文歷史所蘊含的無限潛力,而《中國攝影》藝術鄉村的宗旨就是通過攝影藝術對中國鄉村自然生態、人文歷史、生活方式等生動呈現,充分發揮攝影對地方旅遊、文化産業的推動作用,用新技術手段為傳統鄉村賦能,讓影像為手段給傳統鄉村之美的傳播提供更多的突破口。

古龍窯 蔡起望 圖片來自“2021首屆中國山海攝影大展”入展作品

棕櫚灣晨曦 蔡啟增 圖片來自“2021首屆中國山海攝影大展”入展作品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中國攝影》藝術鄉村與蒼南的共建是一次雙向奔赴的過程,通過對優勢資源的整合,實現價值的最大化。此次共建將包括並不限于舉辦攝影大展、攝影人采風、攝影文化研討與交流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讓我們共赴山海,聚焦人文,在文化氤氳處,共用影像的盛宴。

本文圖片除特別標注外,均由王江拍攝。(本文圖片均由中國攝影雜誌提供)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