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線下演出恢復後,線上演出如何出彩

發佈時間:2023-04-18 09:39:32 |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作者:韓業庭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光明日報記者 韓業庭

4月14日晚7時,全國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戲曲摺子戲展演的一場演出,即將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方林村文化禮堂上演。很多觀眾來到文化禮堂,沒有進入劇場,而是舉著手機掃描起演出海報上的直播連結二維碼。“回家邊看直播邊吃飯,兩不耽誤”“現場位置太靠後,不如看直播效果更好”,觀眾紛紛表示。全國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戲曲摺子戲展演,持續三天,共有20多家平臺進行了線上直播,觀眾達幾百萬人次,大大滿足了觀演需求。

之前曾有人預計,隨著線下演出的復蘇,線上演出將逐漸淡出。如今,線上演出不僅沒有淡出,還成為很多演出的“標配”。當下的線上演出,如何與線下演出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又如何不斷出新出奇出彩來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

線上線下“雙演融合”加速推進

線下演出恢復了,線上演出還會持續嗎?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近日的一項調研給出了答案:60%的從業機構表示線下市場恢復後依然會嘗試線上演出。“這説明演出行業的數字化拓展,是個不可逆轉的方向。”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燕説。

疫情期間,線下演出近乎停擺,而線上演出為演員和文藝機構開闢了“第二舞臺”,增加了收入渠道。比如,2022年各類文藝表演團體線上演出直播和錄播達1.21萬場,線上觀眾人數達57.3億人次,線上演播收入超過2.43億元。中央民族樂團、中國交響樂團、中央芭蕾舞團等國家級文藝院團均已啟動線上演播。

除此之外,個人進行的線上演播活動更多。以抖音為例,2022年該平臺上演藝類直播超過3200萬場,場均觀看人次突破3900人,相當於每天都有近9萬場中等觀眾規模的演出上演。演藝類直播打賞收入同比增長46%,超過6萬名主播月均直播收入過萬元。

不僅如此,線上直播還開始反哺線下演出,讓“雙演融合”加速推進。對此,廣東粵劇院一團團長文汝清感觸頗深。最近,文汝清帶著劇團到粵西地區進行春班演出,每一場都有一兩萬觀眾。這麼多的觀眾在以前不可想像,文汝清將其歸功於線上演出。原來每次演出前通過直播、短視頻進行宣傳,很多粉絲會慕名而來,看完演出後,不少人也會開直播、發視頻。“就這樣,我們的表演被迅速傳播擴散到更多地方,線上演出與線下演出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文汝清説。

“第二舞臺”需要新模式

線上演出産生之初,新鮮感是左右演員和觀眾的重要因素。當線上演出常態化,“第二舞臺”如何持續吸引觀眾,成了擺在平臺和主播面前的現實問題。

為了利用“第二舞臺”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觀賞體驗,文藝機構和院團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2022年8月,北方崑曲劇院利用直播的多視角技術,發起了一場多視角《牡丹亭》直播,觀眾聽曲賞戲的同時,可以隨意切換臺前、幕後、樂隊、舞美、互動聊天等,感受線上演出的新體驗。2023年元旦,中央芭蕾舞團也與抖音直播合作,帶來了三台經典芭蕾舞劇目的線上演播。其中,經典劇目《吉賽爾》是第一次線上上亮相。這次展播嘗試了線上付費觀看,帶來了新的票房收入。

在江蘇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陳澄看來,網路直播的低門檻,可能會導致直播內容泥沙俱下,應加強對直播內容的管理,對提供優質內容的主播進行扶持,限制低俗、媚俗、庸俗內容的傳播。京劇表演藝術家孟廣祿表示,一些習慣線下演出的演員,缺乏新媒體素養,對直播語境比較陌生,直播的內容缺乏“網感”,難以引起青年網民的興趣,浪費了向大眾展示自己的機會。業界專家認為,平臺應從産品、運營、節目、培訓等方面,加強對主播的扶持力度,通過直播內容和直播模式的豐富迭代,幫助主播、文藝機構拓展多元化的演出形式。

事實上,一些平臺一直在進行探索。比如,作為平臺方的抖音直播,2022年以來,相繼推出“DOU有好戲”計劃、“舞蹈傳承”計劃、“DOU有國樂”計劃,為優質內容和優秀主播提供資源、流量、服務等方面的支援。抖音直播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下線上演藝正處於關鍵窗口期,抖音直播希望與演藝行業從業者一道,推動行業向上發展,讓“第二舞臺”煥發新的活力。

培養新的觀演習慣

“線下演出一兩個小時,雖然有人中途退場,但大部分人都能看完全場。同樣的時間,如果是線上演出,估計大部分觀眾都很難堅持看完。”在浙江音樂學院藝術與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院長林宏鳴看來,線上演出如果想獲得持久的生命力,不能簡單地把線下演出的錄影往網上一放,而要不斷豐富演出內容供給。

他舉例説,線下演出,觀眾看到的只是舞臺上演員的表演,舞臺背後的東西,如演員如何化裝、平時如何排練等,觀眾雖然感興趣,但看不到,這些內容完全可以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提供給觀眾。

吉林省和平大戲院負責人韋素芳介紹,疫情期間,他們舉辦了大量線上演出活動,很多演員成為“網紅”。疫情之後,為了更好地滿足觀眾的需求,在直播中,演員們除了自己唱歌跳舞,還教觀眾如何唱如何跳,變單向的表演為雙向的互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過去,線上市場沒有培育起來,制約了戲曲等非遺的傳承。現在,不少戲曲演員通過直播獲得收入,提升了傳承非遺的積極性。正如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嗩吶演奏員、抖音嗩吶主播王肖磊所言,觀眾在直播間付費“點歌”,民樂人為他們帶來高水準演奏,二者形成相互信任、欣賞的觀演關係,讓非遺傳承人獲得精神與物質的雙重認可,從而對非遺傳承事業的前景更有自信。

不過,新的觀演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此前一些文藝機構推出的“付費點播”模式,就因為觀眾接受度低未能推廣。線上演出要想出奇出新又出彩,還要持續探索和創新。

《光明日報》( 2023年04月18日 09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