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藝術與創作的定義模式

發佈時間:2023-03-12 13:59:04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作者:續鴻明 伊麗妍冬 | 責任編輯:姜一平

飛速發展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技術,不但影響著各個領域與學科,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斷拓展應用場景。近年來,區塊鏈、NFT、元宇宙、Web3.0等一個個刷屏的新概念輪番衝擊著大眾的認知。隨著ChatGPT的火爆出圈,AI應用更是成為全球性的熱議話題。

ChatGPT在開啟人工智慧新紀元的同時,也衝擊著人類固有的思維方式。當AI逐漸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藝術與科學的關係再次成為焦點。有關藝術的定義、AI藝術的價值、ChatGPT如何改變藝術生態等話題,引發廣泛討論。

ChatGPT掀起AI競賽

2022年9月,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場藝術競賽中,遊戲設計師傑森·艾倫使用AI繪圖工具生成的作品《太空歌劇院》在數字類別比賽中奪得頭獎。這在藝術史上是人類第一次把獎項頒給人工智慧生成的作品。

僅數月後,美國創業公司OpenAI發佈ChatGPT,成為最受歡迎的AI軟體,甚至掀起全球的AI競賽。正如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所説:“ChatGPT是我從業30年見過的擴散最快的技術,對於知識型工作者來説,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就是工業革命。”

作為一款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程式,ChatGPT的基本原理是將網際網路上已有的數據進行整合,並通過深度學習來模擬人類的聊天行為,還能根據聊天內容來進行互動,甚至能夠完成撰寫郵件、視頻腳本、文案翻譯和論文等工作。在文字知識領域,ChatGPT能夠取代傳統的搜索,進行資料整合,回答人類提出來的問題。

與此同時,各大科技公司竭力追趕ChatGPT的腳步,先後宣佈測試和推出類似ChatGPT服務的計劃。如微軟于2023年2月7日發佈了基於ChatGPT的搜索引擎新版本New Bing,谷歌、百度等傳統搜索引擎平臺將推出Bard、文心一言(ERNIE Bot)等大模型項目,阿里巴巴、騰訊、網易、京東也確認開發相關産品。

回顧AI繪畫在這一年間的成長變化,可以説是按天計算的。2022年2月,一款名為Disco Diffusion的AI繪畫神器開始流行;3月,LAION開放了跨模態數據庫LAION-5B,用於訓練各種從文字到圖像的生成模型;4月,OpenAI發佈文本生成圖像模型DALL·E 2代,AI繪畫工具Midjourney同時開放內測;8月,有AI界“神筆馬良”之稱的Stable Diffusion橫空出世,可在幾秒鐘內生成令人驚嘆的作品……

據報道,百度推出的AI藝術創作産品——文心一格在眾多技術人員和藝術專家的操作下,經歷AI學習、AI續畫、AI上色、AI生成詩詞等多個步驟,應對完成了人機繪畫流程融合、可控性、高解析度等三大挑戰。2022年12月,由百度文心一格續畫的民國才女陸小曼未盡稿、聯同海派畫家樂震文補全的同名畫作《未完·待續》在雲朵軒30週年拍賣會上以110萬元落槌成交,是全球首次AI山水畫作的成功拍賣。

藝術批評家、策展人顧振清認為,ChatGPT的出現意味著網際網路世界生産力結構的徹底改變。它幾乎可以完成自然語言處理的絕大部分任務,例如面向問題的搜索、閱讀理解、語義推斷、機器翻譯、文章生成和自動問答,甚至還可以依據任務描述自動生成代碼。而基於ChatGPT的AI藝術,如要真正適應AIGC元宇宙經濟模型,還需要具有原創力的設計師和高情商的提示工程師與ChatGPT人工智慧進行深度溝通,並在應用層面繼續訓練。

藝術家是否有可能被取代

在AI技術的高速發展下,通過人類指令生成了越來越具有表達性的作品,讓普通藝術愛好者乃至專家難以分辨人類創作與機器人繪圖的細微差別。長久以來,藝術被認為是最不易被AI“入侵”的領域,如今看來也危機重重。當下最具代表性的問題是:ChatGPT會取代藝術家嗎?

藝術家李心沫直言:“我們正在進入人工智慧時代,也就是腦力勞動被替代的時代,甚至人類引以為自豪的藝術創造也受到挑戰。作為一個語言模型,ChatGPT是基於深度語言學習而創建的,更多是用語言的方式而非視覺的形式與人交流。從藝術的角度,它也會提供創作的可能性和新途徑,有的藝術家已經開始在思考運用它進行創作。”

“如果説在藝術領域産生巨大影響的,要屬建立在視覺深度學習基礎上的人工智慧,這個方向也一直在推進,並且已經出現了令人震驚的視覺人工智慧,相信很快會出現更具顛覆性的模型。人工智慧藝術早已開始,並將繼續。有些藝術家用已經開發的人工智慧創作;有些藝術家的作品裏出現機器人以及操控機器人;有的藝術家在寫程式,用自己寫的程式進行創作;甚至還有人工智慧機器人直接成為畫家,舉辦畫展,銷售作品……”李心沫認為這是一個不可逆的方向,即人工智慧正在改變藝術與創作的定義模式。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費俊則表示,ChatGPT以及其他AI技術並不會取代真正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儘管AI技術可能會取代一部分設計師的工作,但與此同時,它也可能創造出更多的工作。任何一項技術革新都是如此,就像汽車的發明幾乎消滅了馬車夫這個職業,但是創造出司機這個人數更多的職業。”費俊認為,AI技術越發達,創造力和想像力會變得越有價值,但是這項技術有可能會逐漸取代以視覺製作為核心技能的美工。人機協同式的藝術與設計實踐將成為常態,尤其是人工智慧輔助設計將會深刻改變設計行業的工作流。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博士後高登科認為,關乎自我真實情感、以人性為價值基石、對現實充滿問題意識、關注人類未來命運的藝術家和作品將不會被取代,相反會在大浪淘沙中得到新的價值確認;而工具化的“藝術”會逐步被人工智慧代替,資訊的壟斷被打破,視覺加工、知識服務的成本會急速降低,藝術會以更便宜的價格進入百姓生活。

智慧時代的藝術轉向

毫無疑問,我們還將見證一個“AI大爆炸”的時代。

一問一答的背後,是對機器思維基礎的重大突破。從PGC到UGC,再到迭代速度呈指數級增長的AIGC,從深層學習到超越經驗的智慧創造,生成式人工智慧將使人類智慧的邊際成本降低。ChatGPT或將改變藝術的生産方式,為區塊鏈、NFT、元宇宙等技術領域賦能,為人工智慧開闢新的可能。

在圖像生成領域,藝術家比普通人更具優勢,他們擁有想像力和創造力,更擅長以獨特的視角表達自己的想法。基於ChatGPT的AI藝術,更需要這些具有原創力和高情商的藝術家、設計師。

生於加拿大、在中國香港長大的華裔跨學科藝術家鐘愫君,致力於探索由人手和機器創作的痕跡圖畫。她認為,人工智慧的前景為藝術家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這既是一種自我反思,也是將自己作品的創作實況作為數據。“關於AI系統中所存在的偏差有很多討論,這種偏差在經受藝術性訓練的AI系統中更加常見。其實我們可以將視覺語言描述為一種視覺偏見,即藝術家主觀觀點的視覺化表現。通過將這種視覺語言轉化成機器行為,我試圖在人與機器之間創建一個共用的交互主體性。”

“ChatGPT對文化的衝擊,主要集中在對既有知識的使用、重組、轉譯方面,如果我們所説的‘創造’‘學術’是指那些對原有知識的鉤沉、考據、復述和重組,那麼,這個概念上的‘藝術’無疑將在未來遭受降維衝擊。”藝術評論人、策展人趙子龍稱,隨著演算法的日益精密,人工智慧將逐漸消解智慧財産權體系,而版權正是現代文化工業得以順利運作的重要基礎。隨著這一基礎的坍塌,“藝術”的概念空間也將被壓縮,從而加速藝術的哲學化、主觀化、形而上化;加速藝術向未知思想領域和視覺資源延伸;實用主義美學、視覺美工等日益從專業/藝術向日常蛻變。

在為AI技術突飛猛進歡呼之餘,也應當看到其引發的巨大爭議:有人認為是“新世界的誕生”,也有人質疑是“人類末日的開始”。它對我們的生存方式將産生怎樣的轉折性影響?它會惠及每個個體還是造成新的不平等?它將把人類文明帶向何方?

ChatGPT的核心是演算法、計算力、數據,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事實上,人類探索和追逐AI新技術應用的腳步不會停歇,所以,過分樂觀不可取,過分悲觀亦屬多餘,擁抱未來者相信科技向善。

費俊對AI應用之於藝術的改變持樂觀態度。他説:“我們大可不必因為ChatGPT、AIGC這些人工智慧技術而感到焦慮,或有一種職業的危機。相反,我們應該反思作為一個藝術家和設計師的核心能力是什麼。在當下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需要更進一步去強化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不是將單純的美學服務作為自己的能力,這樣的反思和定位能夠讓我們更從容地去應對人工智慧這樣更加自動化的視覺工具,因為至少就目前來説,人的情感以及想像力是不可被計算的。”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