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現實題材電視劇展現時代魅力 文化記憶引觀眾共情

發佈時間:2023-03-10 10:40:11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作者:王筱卉 羅弈為 | 責任編輯:蘇向東

近年來,我國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數量屢創新高,在我國電視劇創作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這些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與時代同頻共振,在故事結構、人物塑造、造型和場景設計等方面貼近現實,反映了千姿百態的社會生活,具有時間跨度大、人物眾多的特點,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歡迎。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完成了文本與現實的勾連,實現了時空的再現和重構,主觀和客觀視角強化了受眾的身份認同。隨著我國現實題材電視劇製作水準不斷提高,精品力作不斷涌現,現實主義作品的魅力也不斷展現。與此同時,優秀電視劇作品在符號認同、文化認同、身份認同等方面也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

符號認同——

符號系統的建構

創作者利用歷史和現實的拼貼,將現實場景編排在電視劇中生成了多重意義,觀眾的記憶和情感被一一喚醒,産生了劇集敘事場域下的符號認同。

一、環境符號

現實題材電視劇大多有著特定的故事背景,背景設置是故事合理髮展、有序推進的基礎,在尊重時代歷史背景的基礎上,詳盡闡述故事背景是必要前提。

電視劇《山海情》描寫了西北人民響應國家易地搬遷政策,通過辛勤勞動改變命運的故事。劇中人物在漫天黃沙、飛沙走石的戈壁灘、泥土縫裏謀求生存,這樣的環境符號既符合時代背景,又帶給人們在惡劣環境中改造自然、勤勞致富的震撼。情感的表達要靠景物來展示,電視劇正是通過情景交融展現符號意境的最高境界。《山海情》的創作團隊在福建、寧夏等實地考察采風,用半個月時間搭建起一座真實的“金灘村”。劇中道具有的是從影視城搬運而來,有的是從民間獲得,比如鬧社火的馬燈、火把、農具、音響等,這些道具都成為劇中很獨特的符號。

二、人物符號

人物是電視劇的重要組成元素,通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觀眾感受人物的思想情緒和內心世界,既要有個性鮮明、“名片”式的核心人物,也有作為配角的人物群體,共同構成劇中人物符號系統。

電視劇以典型人物為中心,塑造個體的差異性,將個人的生活際遇與時代變遷相結合,通過生動的敘事和真切的細節達到觀眾期望的真實。語言學家索緒爾提出,決定意義的不是“內容”,而是系統中的“關係”。意義是由影像和觀者之間的對話建構出來的,既是生産者創作理念的體現,也是觀眾觀照自我、觀照人生的渠道。

電視劇《我們的新時代》由6個單元組成,從城市到鄉村,從日常生活到國家航太事業,用具有代表性的6個故事為新時代描摹。其中,《騰飛》這個單元的女主角是飛機製造廠的一名鈑金工學徒,最終成長為“大國工匠”,展現了航空人薪火相傳的奮鬥精神。老師傅、夥伴等角色通過符合受眾情感和生活邏輯的演繹,脫離了公式化、概念化的符號意義,成為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注意到,當下的觀眾愈發期待從不加粉飾的真實生活中去尋找自我、發現價值。因此,現在的電視劇創作也往往以多圈層受眾審美的最大公約數為創作基石,用更貼近生活、觀照人性的鏡頭引發觀眾共情。

文化認同——

時空的再現與重構

文學文本只有通過接受者“重新塑性”才能成為完整的作品,即觀眾對文本的接受、解讀和傳播。在接受過程中,文本的內容和形式都被重新賦予了特定的內涵。體現在電視劇中則是觀眾對電視劇文化內核的價值認同,表現為傳統文化回歸、情感認同與文化記憶相結合、年代特色與地域色彩相伴隨。

一、地方文化展現地域風情

如今,呈現地方生活和區域文化成為電視劇創作的趨勢之一。地方生活能否引起受眾的興趣,很大程度取決於現代傳媒如何原汁原味地呈現鄉村生活,這也折射出深層次社會心理與敘事認同。解讀電視劇中的地域風情文化,有助於把握當代影視文化的脈動。地域文化包括自然環境、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世間百態等。豐富的地域元素融入影視劇中,為電視劇的視覺藝術空間增加了層次,也有效助力了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播。尤其是近年來,隨著“鄉音”“鄉情”等被不斷提及,電視劇創作者開始關注地方文化。

充滿濃郁陜西地方特色的電視劇《裝臺》,講述了古城西安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故事,以及對裝臺人悲歡離合的生活寫照。該劇從作者到主創班底大多是陜西籍,在西安實地取景,陜西方言和陜西普通話貫穿全劇,被觀眾譽為“西安人演出的西安煙火氣”。古城場景和陜西風味美食成為靈魂,展示了肉夾饃、油潑面等特色美食,描繪了陜西的風土人情,展現了當地百姓的生存狀態。該劇將“方言入劇”的意義最大化,方言背後的地域文化不僅引發陜西民眾的共情,也豐滿了劇中人物的性格特性,將家長裏短的市井生活渲染得極具現實溫度。

二、年代文化喚起集體記憶

影像作為文化記憶建構的重要媒介,表述著不同時代社會價值的追求。電視劇不同年代影像的展現,喚起了人們對不同時代的集體記憶。

現實題材電視劇紮根於時代的沃土,在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中汲取養料,其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電視藝術的不斷發展成熟,以生動的熒屏形象、鮮活的語言、波瀾壯闊的史詩般敘述,成為普通百姓生活和情感的光影見證,折射著中國的歷史變革和社會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作者更加注重從時代變革和人民生活中提煉主題、萃取故事,把時代發展進步的前沿當做電視劇創作的前沿,把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當做打造影視精品的主戰場,把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當做選題策劃的主要來源,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恢弘氣象。電視劇中微觀視角的平民敘事更加親切真實,帶給觀眾沉浸式的審美體驗。電視劇將家國情懷、年代文化細化到日常個體的生存感悟,拓展了藝術創作的外延。如《人世間》中的光字片、《心居》中的上海小市井、《喬家的兒女》中的南京巷子,這些生活化的場景濃縮了某一段文化記憶,不同群體都能在其中尋找到自己的生活剪影和年代記憶,從而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身份認同——

主客觀視角展現現實觀照

身份認同是對自我身份的定位。受眾在與電視劇的互動中,扮演著接收者的角色,在電視影像中模擬了一種類似現實生活的人物觀察和擬社會互動,完成了受眾生活現實和心理現實的雙重意義指涉。在這一過程中,受眾重新審視自我,獲得一種主觀上具有一致性且合理的身份存在,達到身份認同的效果。

一、客觀視角——演員群像的身份構建和價值訴求

近年電視劇打破了單一的敘事模式,多采用平行化敘事結構,往往沒有一個絕對主角,而是“並列主角”,打造了豐富多彩且互相關聯的人物群像,在客觀角度為觀眾提供了一個趨向多元化的價值訴求,契合社會多元價值觀的現狀。受眾會無意識地調動生活經驗,以沉浸式體驗的感性認知參與其中,強化對人物角色的身份認同。

電視劇《人世間》描述了城市底層平民50餘年的生活史。把國企幹部、省級領導、高級知識分子、青年工人等各類人物糾纏在一起,在全方位描繪時代發展進程的同時,生動再現了百姓酸甜苦辣的生活,反映了不同人群的人生追求。周秉昆、周秉義兩兄弟,前者溫潤儒雅、立身為民,後者至情至義、勤勞純樸,他們的成長串起了劇情的主線脈絡,展現時代變革潮流下的命運浮沉,他們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也讓受眾看見了自己。同時,該劇採用大量篇幅刻畫次要人物,這些次要人物的來回穿插,既為情節的推動提供契機,也使故事跌宕起伏、張弛有致,産生節奏美。各類次要人物呈現的人生百態幫助受眾構建對他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判斷。

二、主觀視角——觀眾的選擇性接受和多元參與

近年來媒介形式愈發豐富多樣,電視劇以“臺網聯合”形式播出。現實題材電視劇往往有著很強的現實導向和價值內核,引導各年齡段的受眾參與其中。這些電視劇在微網志、微信等即時社交平臺上的宣傳和推廣,可以讓受眾掌握最新的劇情推進和演員動態,論壇、貼吧等網路平臺上的觀眾則更加專業化、細分化,能夠針對某些電視劇的話題進行更為深入和專業的探討。如今,觀眾不再是默認接受的旁觀者,已經成為在各類平臺上自我表達、參與互動的主動人群,將個人的審美體驗在公共空間中進行表達。觀眾對電視劇的分析與解讀,甚至構建出比原作更加豐富的文本。此外,一些電視劇也以短視頻方式挑選某些劇集的片段在一些短視頻平臺播放,“長短交融”的播放形式使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傳播形成了全面開花的良好局面。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