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與良渚古城規模相當!石家河遺址最新考古成果公佈

發佈時間:2023-03-10 15:17:12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劉微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劉微)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佈史前聚落石家河遺址最新考古成果,首次確認石家河古城由內城、城壕(護城河)和外郭城構成,總面積為348.5萬平方米,是長江中游同期最大城,與長江下游的良渚古城規模相當。同時,水利系統的新發現,深化了對長江流域距今5500-3800年城市規劃和佈局的認識。

石家河古城佈局圖。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石家河遺址發現于1954年,是長江中游規模最大的都邑聚落遺址。1992年,在該遺址發現石家河古城,當時探明面積為120萬平方米。202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天門市博物館聯合組隊,對石家河古城進行全面調查勘探和試掘。

本次考古首次確認古城城墻,城墻除東北進水的水門、南部出城的水門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合。城墻基本寬100-80米,體現適應南方雨水多城墻寬堅實的需求,基本同等的寬度,則體現了一定規制;城墻依自然崗地特別是依山勢而建,尤其是西北轉角的嚴家山、東北轉角的毛家嶺、東南轉角的楊家灣(貫平堰)很好地利用山崗地形,體現了城市規劃的獨具匠心。

石家河古城的北部水系分佈圖。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引河流進入護城河、小型蓄水水庫、引水入內城以滿足用水需求及水門、攔水壩的新發現,反映了距今5000年長江流域對水資源的管控與利用,城居於崗地可以防洪,引水入護城河、城內興建小型水庫以蓄水抗旱。

本次考古還發現了石家河古城在農業方面的合理安排。在城西南的西河與南城之間低窪地安排水稻作業,既利用了西河自然河道,又可利用西城壕(護城河)、城南蓄水小水庫等蓄水設施以保乾旱時所需,保證了農業用水,便於水稻生長;石家河遺址發現大量的水稻相關遺存,也是農耕文明發達的佐證。

此外,石家河遺址肖家屋脊(後石家河)文化時期發現大量精美絕倫玉器和突然出現甕棺葬,以及高柄豆、淺腹肥圈足盤、藍紋矮領廣肩罐等王灣三期文化的典型器物,多被認為與歷史文獻記載的禹徵三苗相符,進而與石家河古城在肖家屋脊(後石家河)文化衰落相對應。

“繼1992年發現石家河古城至今已有30餘年,此次應該算是一個非常全面的發現”,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勤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城市是一個文明的重要指標,這麼規模宏大的一個城市,以及先民對於水資源的管控與利用水準,可見當時的文明達到較高高度,對研究長江中游的文明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