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3月11日訊 (記者 葛蕾 秦金月)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接受中國網專訪。
李群指出,國家文物局將重點在聯合考古、中外文物展覽交流、世界遺産聯合申報、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等方面,持續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文物交流合作,發揮好文物“金名片”作用,講好中國文物故事。
中國網:今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十年以來“一帶一路”文化遺産交流合作取得了怎樣的成就,今年有什麼亮點?
李群: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一帶一路”文化遺産交流合作不斷拓展深化,為促進民心相通發揮了獨特作用。
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開展的歷史古跡保護修復項目從1國1處(柬埔寨吳哥古跡周薩神廟)拓展到6國11處(柬埔寨、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尼泊爾、緬甸、蒙古國)。與“一帶一路”沿線17個國家開展33個聯合考古項目,得到相關政府與人民的高度評價。2022年,習近平主席在沙特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過去幾年,中沙聯合開展塞林港遺址考古,出土的大量中國宋代、元代瓷器訴説著兩國友好的過往”。中國和烏茲別克聯合開展希瓦古城歷史古跡保護修複寫入習近平主席在烏發表的重要署名文章。李克強總理訪問柬埔寨期間出席中國援柬吳哥古跡茶膠寺保護修復項目移交儀式。
世界遺産申報紮實開展,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世界遺産,“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産保護與聯合申遺有序推進。文物展覽成為“一帶一路”人文交流“金名片”。“十三五”期間,文物出入境展覽累計300余項,“華夏瑰寶”文物展、“東西匯流:13—17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物展、“綿亙萬里—世界遺産絲綢之路”展,特別是與亞洲46國及埃及、希臘合作舉辦的“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以文物展覽凸顯與各國文化關聯、交融與互鑒。
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文物保護修復、考古、博物館、學術研究、人員培訓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推進世界遺産申報管理,加強中外文物展覽交流。今年,國家文物局將做好中國政府援助柬埔寨吳哥古跡保護修復項目、柬埔寨柏威夏寺保護修複國際協調委員會中國主席國履職工作、中意文化遺産地結對等文化遺産國際合作重要項目。擬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辦“一帶一路”文物考古相關展覽,出版“一帶一路”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圖集,梳理十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遺産與聯合考古合作取得的豐碩成果。
中國網:2019年,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提出“中國願同各國開展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行動,為更好傳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撐”的重要主張。今年,為落實“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行動”的國際倡議,國家文物局將有什麼進一步的舉措?
李群:2019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宣示“中國願同各國開展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行動,為更好傳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撐”,為促進亞洲文化遺産保護和文明傳承提出了新方案。文化遺産合作成為亞洲文明交流合作中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
2021年,國家文物局以線上方式主辦“亞洲文化遺産保護對話會”。會議期間,中國等亞洲27國發佈《關於共同開展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行動的倡議》,中國等亞洲10國發起“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聯盟”。此後國家文物局持續推進聯盟機制建設,設立聯盟秘書處,並不斷推進聯盟向實體化國際組織發展。
今年,為進一步夯實“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聯盟”作為亞洲政府間文化遺産專業性交流合作機制的作用,擬舉辦“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聯盟大會”,邀請聯盟創始成員國,中亞、東盟等30余個亞洲國家文化文物主管部門官員、專家參會。會議將正式成立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聯盟,並舉辦一系列相關活動。
中國網:社會公眾都很關心我國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請介紹下近十年來的具體情況,有什麼亮點?
李群: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涉及複雜的歷史、政治、文化、外交因素,牽動海內外億萬中華兒女的心弦。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對義大利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與義大利總理共同見證796件流失文物返還中國,高度評價流失文物返還在促進文明交往、增進民心相通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1年,“完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制度”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2022年,國家文物局設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辦公室,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制度化、體系化程度不斷提高。目前我國已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産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與美國、義大利等24個國家簽署防止盜竊、盜掘和非法進出境文物的政府間雙邊協定,逐步形成了外交談判、執法合作、民事訴訟、協商捐贈等工作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共實現31批次、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藝術品回歸祖國,涉及港澳臺地區和美國、義大利、法國、英國、日本等10個國家。2019年,國家文物局在國家博物館舉辦《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流失文物成果展》,精心遴選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25個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歸案例,展出600余件珍貴文物。
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實施了多起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代表性追索返還案例。2020年,68件走私文物從英國順利追索回國,為這次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句號,入藏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專櫃展出。同年,國家文物局成功阻止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流失隋代佛首在日本拍賣並促成回歸,亮相2021年央視春晚,之後回歸原屬地。
中國網:文物是中華文明走向世界的“金名片”。隨著疫情防控措施不斷調整優化,未來,國家文物局還將在文物國際合作、文明交流互鑒等方向開展哪些新的工作?
李群: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力度,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部署,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全面落實《關於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實施意見》,加強文化遺産交流合作,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一是讓文物走進國際舞臺,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配合國家重大外事活動,推動讓文博機構成為“國家文化客廳”,讓文化遺産的感召力為大國外交助力,增強文物國際合作的親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發揮文物展覽“金名片”作用,積極參與文化遺産全球公共産品供給,讓文物活起來,講好中國故事、中華文化故事、中國與世界的故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積澱轉化為文化軟實力、文化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
二是深度參與文化遺産國際治理,進一步提高國際話語權。用好國際文化遺産領域制度性權利,繼續加強針對文化遺産主要國際組織、國際合作機制和項目的人員輸入和方向引導,宣傳中國觀點、發出中國聲音,持續提升國際話語權。用好國際組織、國際合作機制和項目平臺,實施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行動等品牌項目,推進中外聯合考古與世界遺産跨國申報,推動中國文物工作者走出去,中國文物保護理念、方法、標準走出去,中華文化影響力走出去,增強文物對外交流合作的親和力、感染力、吸引力。
三是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助力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圍繞服務“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持續夯實政府間文化遺産交流機制,擴大“一帶一路”文物保護、聯合考古、展覽交流、人員培訓、防止文物非法進出境等各領域合作。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文化遺産保護智力支援和技術援助,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把文化遺産合作同改善民生、連通民心融合起來,助力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四是推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聯合相關國家,將文物流失國關切納入最新國際文書,體現在最新國際協調機制中,與廣大文物流失國共建更加平衡合理的文物追索返還國際秩序。綜合運用執法合作、司法訴訟、協商捐贈、搶救徵集等多種方式,促成一批有影響力的文物返還成功案例,加強國內國際宣傳,振奮民族精神、激蕩愛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
五是進一步畫好文化同心圓,增強中華文化凝聚力。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引領,構建內地與香港、澳門全方位文化遺産合作新局面,支援港澳更好融入國家文化發展大局,提升港澳民眾知史愛國意識,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打造中華文化走出去樞紐平臺。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