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萬里走單騎》第三季將播出 踏訪新疆絲路等12個遺産地

發佈時間:2022-12-15 16:48:1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蘇向東 | 責任編輯:姜壹平

中國網12月15日訊(記者 蘇向東)“用溫度講好世界遺産故事”,12月18日,《萬里走單騎——遺産裏的中國》第三季將在浙江衛視、騰訊視頻同步上線播出。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將帶領周韻、牛駿峰、唐九洲,組成新的“萬里少年團”,再次開啟12個文化遺産地的旅程,探尋世界遺産的“前世今生”。

再啟文化之旅 開拓世界遺産的多維內涵

福建“三坊七巷”、湖南醴陵、北京長城、澳門歷史城區、德州大運河、龍泉青瓷窯遺址、山東曲阜……《萬里走單騎》第三季將再次開啟12個文化遺産地的旅程,通過世界遺産地實地探訪、當地世界遺産保護和傳承者講述、專家和學者生動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産呈現等手段,挖掘世界遺産背後那些可連結歷史、當下與未來的動人故事,讓人們了解、熱愛和傳承世界遺産。

《萬里走單騎》自2021年開播以來,以兩季的歷程走過了浙江良渚古城遺址、福建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湖北黃石礦冶工業遺産、江西九江廬山國家公園、重慶大足石刻等24個世界遺産地,帶領觀眾沉浸式感受世界遺産地的歷史厚度與生命溫度,開創了綜藝節目聚焦世界遺産內涵、講述世界遺産故事的新模式。

繼第一季“普及”世界遺産認知、第二季“吸引”年輕之力後,《萬里走單騎》第三季提出了“引領”文化風潮的主張,以“用溫度講好世界遺産故事”的主題,引領“認同而共情”的世界遺産守護。

《萬里走單騎》第三季在呈現世界遺産之“美”的同時,深入挖掘世界遺産在經濟、文化和社會層面的多維內涵,引領人們認識世界遺産的多重價值。

除了內容層面的創新,《萬里走單騎》第三季還將開展一系列跨圈聯動的“大事件”。節目內,“世界遺産喚醒行動”通過海南五指山黎錦走秀、福州三坊七巷劃龍舟、浙江龍泉雅集等新穎多樣的形式,讓傳統文化與年輕人“破圈”相擁;節目外,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推出的新書《萬里走單騎·辛醜季》也將於今年發佈。

首推虛擬數字人“青鳥”聞青青,是本季《萬里走單騎》的一大亮點。作為首位“突破古代神話與現實世界次元壁”的中國傳統文化KOL代言人,“聞青青”的原型選取《山海經》中的異獸青鳥形象,並進行了擬人化的再創造。傳説中,唯有“青鳥”識得人間與仙山的路途,隨著其“信使”的身份頻繁在詩詞歌賦中出現,“青鳥”也逐漸成了傳遞美好的吉祥象徵。

關注普通人的故事 推動世界遺産動態傳承

“每個人都有世界遺産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要把更多的權利交給民眾,就要加大民眾對於世界遺産保護的理解和認知,這就是我們今天強調的世界遺産保護要更加注重世代傳承性和公眾參與性。”《萬里走單騎》召集人單霽翔説。

《萬里走單騎》第三季深入挖掘世界遺産保護者、參與者的故事,通過講述身邊平凡人的故事,呈現普通人和世界遺産的聯繫。節目讓人們對世界遺産的關注點從“靜態保護”升級到“動態傳承”上,引領更多人加入到讓世界遺産“活起來”的隊列之中。

在北京箭扣長城,《萬里走單騎》第三季將鏡頭對準土生土長的工程師程永茂和平均年齡55歲的“五十勇士”,他們為長城修復奉獻了18年的青春,至今仍堅守在一線,詮釋了“擇一事,終一生”的精神。

在浙江龍泉,節目講述了一位位龍泉青瓷傳人,他們普通而堅韌,有人靠古籍中記載的只字片語和一張來自海外客戶的模糊傳真圖片,用了五年時間,重新找回“冰裂紋”技藝;有人用自己的眼睛目測數據,前後做出500余只“失敗”作品,最終復刻成功……

在千年瓷都湖南醴陵,節目圍繞“釉下五彩瓷”在醴陵的誕生、傳承與創新,探尋醴陵瓷的前世今生,對話接續奮鬥的醴陵瓷人。當地人組建朝旭學社,每個月討論交流;引進先進生産線,智慧化制胚燒瓷;外出研修取經,開拓商業之路;擁抱網際網路,小步快跑創新産品研發,兩千年前延續至今的醴陵瓷在新時代獲得新生,吸引一個個醴陵的“瓷二代”,從老一代手中接過傳承的火炬。

節目總出品人、國聞文化董事長郭永強表示:“我們希望第三季節目當中人情味與煙火氣的交織能夠再次打開這檔節目的格局與胸襟,最終聯合各方的力量一起上交一份獻給世界的‘中國世界遺産保護答卷’。”

從浙江龍泉到海南五指山,從湖南醴陵到新疆絲綢之路遺存……《萬里走單騎》第三季向觀眾展示,世界遺産可以融入人們的生活,帶動當地文旅融合,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的重要力量。

“將世界遺産當作珍稀物品保留下來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發掘世界遺産中的精華,為人類現代生活服務。”單霽翔説,“世界遺産不但有輝煌的歷史,也應該健康地走向未來。”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