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國家數字化戰略的浪潮下,各大博物館紛紛開啟探索傳統博物館線上化、數字化轉型之路,疫情更是加快了這一轉型過程。在博物館線下展覽等活動按下暫停鍵的同時,博物館數字化産品及服務的供給側成為工作重點。如今,隨著元宇宙的火熱,不少博物館開啟了元宇宙的建構嘗試,如何將元宇宙融進博文館的未來,成為文博界關注的熱門話題。
一直以來,博物館對於數字化建設的探索腳步未停。早在2014年,國家文物局就推出了智慧博物館建設的試點名單,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則在更早的時間就推出了數字故宮、數字敦煌。2021年,全國各類博物館線上展覽達3000余個,網路總瀏覽量超過41億人次。中國國家博物館自2018年起開始積極佈局“智慧國博”建設,申報承擔智慧博物館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示範等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推動智慧庫房、智慧展廳、智慧樓宇建設,智慧保護、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水準不斷提升。今年7月22日,正式上線首個虛擬數智人“艾雯雯”,開啟了“上雲用數賦智”新的打開方式,在業界引起熱烈反響。
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看來,數字技術發展一直被博物館界關注,不單是疫情催生,這跟博物館的使命有關。“博物館原先的定位是文化殿堂,隨著文旅融合,包括人們越來越多地進入博物館進行文化消費,博物館承載的東西比過去更豐富,觀展形式也更多維度,在這種情況下,數字化展覽,沉浸式體驗展覽,能夠為觀眾提供更好的體驗。”
近期,在歐洲“博物館行業聯盟”發佈的一篇名為《未來的博物館:來自10家國際博物館的見解和思考》的報告中,對未來博物館的走向做了如下描述:未來博物館的關鍵詞是“分享”,即分享藏品和空間,與新觀眾建立聯繫;第二個關鍵詞是“講故事”,觀眾將會被博物館講故事的能力所吸引,他們由此而産生共鳴;第三個關鍵詞是“與公眾一同創建”,公眾既是資訊的接收者,也是文化內容和資訊的製造者。對此,報告認為,“數字技術是實現博物館使命的一種方式或途徑。”實際上,元宇宙與博物館的宗旨和理念是相通的,與博物館的未來和使命也是相融的。
廣大博物館館長和專家學者在博物館積極參與建構元宇宙方面具有高度的共識:元宇宙在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中,需要大量來源於實體世界的物質標本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元素,以建構與真實社會體系融合的數字生活空間。而現實世界裏同時擁有這兩個元素的最佳場所,正是博物館。多位專家學者提出,融入元宇宙只是博物館順應社會發展浪潮邁出的最新一步。博物館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資源優勢,協同探索創建優質應用場景,在參與建構元宇宙中實現博物館自身高品質發展,積極參與探索博物館領域元宇宙建設標準規範。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認為,近兩年火熱的元宇宙及其應用場景,雖然還存在不確定因素,但其無疑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方向。在參與建構元宇宙過程中,博物館的形態、關聯關係都將得到革命性提升甚至發生顛覆性重構,最根本的變化可能是,博物館將由一個物質“機構”變為一個存在“空間”。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