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地方展區,“全球漢籍合璧工程”相關成果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從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發現的系統總結16世紀初中國冶鐵技術的《鐵冶志》孤本,到英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清代舟山詩人陳慶槐所著《借樹山房詩草》稿本,這些分佈在全球各地的古籍,屬於中國大陸著錄未見或缺藏的珍貴版本和品種,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與文獻價值。把全球漢籍整理好、利用好,意義重大而深遠。
中國古代典籍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大量漢籍流佈海外。文化和旅遊部會同教育部實施“全球漢籍合璧工程”,以山東大學為實施責任主體單位,目前已對95個國家的1988家藏書機構進行漢籍存藏調查,初步完成30萬部境外漢籍的編目工作,從中遴選並複製回歸稀缺漢籍1600余種。蒐集整理中華古籍的“海外半璧”,不斷完善中華古文獻存藏體系,有利於加深人們對中華文明史的認知和理解,為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提供助力。
推進古籍工作,搶救保護是前提。從記錄歷史資訊的帛書簡冊、線裝書冊,到包含豐富知識的經史子集、數術方技,從彰顯深邃智慧的四書五經、六韜三略,到印刻世風人情的唐詩宋詞、明清小説,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然而,古籍較為脆弱,容易因為戰爭、自然災害等亡佚。加大古籍搶救保護力度,更加重視海外古籍、簡帛文獻、石刻文獻的重新發現,才能為我們更好挖掘整理、綜合利用古代文獻夯實根基。
盛世修文,丹青著史。我國歷來將文籍“粲然大備”視為文教興盛的標誌,將文獻整理作為一項基礎性文化工程。“全球漢籍合璧工程”、《儒藏》等取得重大成果,《中華醫藏》《中華續道藏》等,一批典籍編纂工程有序開展;評選並公佈6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累計收錄古籍13026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古籍事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不久前印發的《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就實施《永樂大典》、敦煌文獻系統性保護整理出版工程等進行部署,必將推動新時代古籍工作加快實現高品質發展。
古籍不能束之高閣,保護的目的在於合理利用,要在“好用”與“用好”上下功夫。一方面,應進一步推進古籍數字化工作,將更多原始書影轉化為便於借閱的微縮膠捲、便於檢索的電子數據庫、便於理解的知識圖譜,讓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續生命、煥發光彩。另一方面,應推動活化利用,不斷從古籍典藏中汲取文化財富、精神給養。以“全球漢籍合璧工程”為例,它不僅聚焦文獻整理工作,也包括全球漢學研究的深入互動。海外學者對中國文獻的研究成果、方法創新,為我們理解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中國的成果與各國分享,又能推動中國故事不斷走向世界。這啟發我們,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必須提高古籍整理研究、普及推廣水準,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書籍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致力於古代服飾的考證和復原,彰顯東方美學魅力;以古籍版刻為母版,設計4萬餘個藝術字;收集家譜,講述代代傳承的家國文化……紀錄片《穿越時空的古籍》,讓人們看到古籍活化利用的不同方式。“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讓書齋裏的研究被更多人看見,古老典籍必將更好走近大眾、滋養心靈,為民族復興提供更強大的精神力量。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