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該項目包括了福建省的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鐵觀音製作技藝、福鼎白茶製作技藝、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坦洋工夫茶製作技藝、漳平水仙茶製作技藝等6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消息傳來,在福建茶鄉,人們歡呼雀躍。福建茶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中國最重要的産茶省和茶類最齊全的省份,也是中華茶文化發源地之一。
寧德師範學院黨委書記、茶文化知名研究學者夏良玉30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申遺成功有助於中國茶文化守正創新,在技藝精髓的傳承保護和工藝流程的合理利用中,推動茶産業高品質發展。
弘揚與傳承中國茶文化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樹和製作茶葉的國家,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國人生活,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夏良玉指出,中國傳統制茶技藝是在長期制茶實踐探索形成的,無論從歷史上或現今來看對茶産業發展、擺脫貧困、鄉村振興及茶文明傳播都産生積極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申遺成功充分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文化遺産保護成果的世界共用,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一個重要例證。
福建農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福建省現代茶葉産業技術體系經濟資訊崗位專家管曦認為,申遺成功有助於深度挖掘不同地域茶葉內在文化的獨特性,提煉手工制茶的一般傳統性技藝,有機結合不同茶葉的區域獨特文化和傳統手工技藝,實現茶文化內涵的深層次發展和表現形式的立體化提升,通過文化賦能茶産業,助推茶産業鏈的延伸和拓展,進一步弘揚傳播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
近年來,福建省不斷加強與茶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建立了與茶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體系,推動建設一批茶文化展示館、傳承基地、傳習所等設施;組織創作編排如《請茶》《喊山》等一批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歌舞、曲藝、戲劇等文藝節目,宣傳、推廣茶文化,持續舉辦安溪茶文化旅遊節、武夷山茶文化節、福鼎白茶開茶節等活動,開發文化創意産品、旅遊體驗項目,推動茶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瑞泉茶文化研究博覽園11月28日動工建設。福建武夷岩茶製作技藝傳承人、武夷山瑞泉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聖輝指出,該博覽園將用於茶文化、茶科技、茶産業等的研究,打造一個集推廣製作技藝傳承、茶科技種子圃、傳統工具文物收藏、現代化車間、旅遊為一體的交流中心。
武夷山青年茶人毛忠文表示,將繼續傳承制茶技藝,用匠心做一杯好茶。
助力福建茶産業全産業鏈再突破
2021年,福建茶葉産量達48.79萬噸,同比增長5.7%,全産業鏈産值超1400億元人民幣,茶葉産量、單産、茶樹良種普及率、出口額增速等多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但機械裝備不夠先進、茶葉深加工有待開發、龍頭企業競爭力不強、茶文化內涵挖掘尚不充分、茶科技成果轉換應用偏低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夏良玉表示,申遺成功進一步鞏固福建茶産業集群發展,實現福建茶産業全産業鏈的再突破。
管曦認為,有助於整合茶産業優勢資源,做強茶産業鏈的生産加工環節,充分展示茶産業的産品類別多樣性和區域互補性特點,進一步鞏固強化茶産業的優勢地位;有助於在保護的基礎上進一步傳承傳統制茶技藝,通過為傳統制茶技藝插上科技的翅膀,寓傳統制茶技藝的保護於現代化的科技發展中,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發展。
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福建將重點打造一批閩茶文化新亮點,到2025年實現全省茶葉全産業鏈總産值超2000億元人民幣目標。
申遺成功將推動茶産業“出海”。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福建省,近年來以茶為媒,持續開展“閩茶海絲行”活動,在海外設立12個閩茶文化推廣中心和1個閩茶文化展示中心,搭建更多茶文化展示窗口和經貿合作橋梁。統計顯示,2021年,福建省茶葉出口額達5.1億美元,位居全國首位。
夏良玉還介紹,將助力中國茶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傳播,推動茶産業“走出去”。(完)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