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和合的世界意義

發佈時間:2022-11-29 08:58:55 | 來源:浙江宣傳 | 作者: | 責任編輯:姜一平

“貴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載物、和而不同”。自古以來,和合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文化追求。

今天,2022和合文化全球論壇將在天臺召開,多國專家、學者心懷以和合文化推動全球共識、促進共同發展的美好願望,相聚“和合之源”天台山。

昨天,我們向大家介紹過何謂“和合”。今天,我們借論壇之機,再來探討和合文化的世界意義。

“貴和尚中”的和合文化源遠流長,不僅滋養了中華民族,也借助絲綢之路、海上絲路等途徑傳播到世界各地。

中國歷史上,從“和合二聖”到“協和萬邦”,和合思想始終貫穿著“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理念。

兩漢時期形成的絲綢之路,打通了橫貫東西兩半球的交往通道,幫助沿線國家發展經濟文化。明朝鄭和下西洋,由於崇尚和合理念,中國使者所到之處廣受歡迎。至今,很多國家都還保留著鄭和們帶去的禮物和文物遺跡,以紀念東方文明的使者。

説到和合文化對世界的影響,離不開佛教天臺宗的海外傳播。作為和合文化發展的高峰之一,儒釋道“三教圓融”的思想隨著佛教天臺宗等文化遠播日韓等國家,成為中國和合文化對外交流的重要構成。

和合文化的象徵人物之一寒山,所寫之詩兼收並蓄,其和合精神超越了國界,直接影響了日本的短歌、戲劇、繪畫的藝術風格,並形成了廣泛的民眾基礎。與寒山文化相關的文史資料被日本民間人士大量珍藏,《寒山集》在海外一版再版。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寒山詩傳入美國,詩中反映的獨特的人生哲學撫慰了美國青年充滿動蕩感、空虛感的心靈,因而受到推崇和認同,形成了一股“寒山熱”。

和合文化的標誌性人物濟公,在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乃至東南亞的信徒眾多,其“眾生平等、急公救難、除惡揚善、扶危濟貧”的精神在當地深受認同。

從古至今,和合的精神一脈相承,並經由這些具象的人和物帶到世界各地,開枝散葉。

和合文化為什麼能夠走向世界?其中所蘊含的愛好和平、兼收並蓄、開放創新的文化基因,或許就是秘訣之一。

比如,和合的思想尊重文明的多樣性。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從本質上説就是一部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文明的多樣性,好比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

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提出“文明衝突論”,聲言中國文明將成為西方文明最大的挑戰,認為西方文明是唯一優越的文明。

縱觀人類歷史,不同文明之間差異固然存在,但數千年來多元文明共生並進,崇尚和平、倡導寬容,一直是大多數文明的追求和共識。例如,拉美國家歷史上民族結構複雜,不同文化經過交流、碰撞、融合,構建起獨特的文化認同,最終形成了極具活力和創造力的拉美文明。

以和合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明,一直以來都在努力扮演世界多元文化調和的使者。如果要説“挑戰”,中華文明“挑戰”的從來就不是西方文明或其他任何具體的文明形態,而是站在人類歷史和未來對立面的文化霸權。

又如,和合的理念在傳承中不斷創新。

中華文明是綿延五千年的活的文明,貫穿其中的和合文化,也是不斷生長的活的文化。

“君子和而不同”“協和萬邦”“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用和合闡釋人與人、國與國、人與自然的關係。

同樣,在長期傳承發展中,國際交往的經驗、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等,又為和合文化不斷注入新的思想內涵。

走到今天,現代文明發展,呼籲更深層次的文化交流合作。

和合的精神,是承認且尊重;和合的特質,是包容和共生;和合的途徑,則是對話與合作。

可以説,從古絲綢之路上傳來第一聲駝鈴開始,世界各大文明之間的交流就從未停止,並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而今,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就表明瞭摒棄文明征服爭鬥、加強文化交流合作的態度。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世界各國面臨疫情反覆、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公平赤字等共性問題。人類向何處去?未來走什麼樣的路?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每個人都在追問。

這個時候,我們倡導“和合”,就是希望為世界難題提供一種行之有效的中國式解題思路。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曾精闢總結和合文化:“‘和’指的是和諧、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匯合、融合、聯合等。這種‘貴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的寬容品格,是我們民族所追求的一種文化理念。自然與社會的和諧,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和諧,我們民族的理想正在於此,我們民族的凝聚力、創造力也正基於此。”

當前,基於全球化背景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環境,求同存異、和諧共生的和合文化,正致力於幫助世界各國消弭隔閡、積累共識。

2021年首屆和合文化全球論壇上,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説,“和合外交意味著,雙方觀點不同也不能全盤否定對方,而是必須努力與對方和解,這樣才能建立雙贏的局面”。馬爾他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韓彌敦表示,“進入後疫情時代,推動世界實現可持續、公平的復蘇是共同的目標,而和諧與合作可以達成這一點”。

這些世界聲音融匯一堂,反映了“和合之道”對於協調國際關係、促進世界和平所具有的指導和推動作用。浙江舉辦和合文化全球論壇、建立和合文化海外驛站,正是以實際行動推動多元文明共存和包容發展的創新實踐。

以和合之道凝聚全球共識,以和合之力匯聚全球智慧,是讓世界重歸和平安定、推動共同繁榮的重要基礎。

不久前剛剛落幕的G20巴厘島峰會和APEC會議,分別把主題定為“共同復蘇、強勁復蘇”和“開放、聯通、平衡”,反映了國際社會在當前形勢背景下的最深期盼、最大期待。可見,對立、對抗越來越不得人心,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心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國際場合多次提到“和合思想”,主張國際社會要和而不同、平等相待、合作共贏。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蘊含豐富和合內涵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理念。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週年紀念會議上指出,人類應該和衷共濟、和合共生。

英國哲學家羅素曾在《中國問題》一書中寫道:“中國至高無上的倫理品質中的一些東西,現代世界極為需要。這些品質中我認為‘和氣’是第一位的。”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更作出預言,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前景是多元共存,而這一前景的希望在中國。

如今,實踐已經證明,無論是全面小康的傲人成績,還是共同富裕的積極實踐,秉持和合理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了一條充滿智慧和希望的東方之路。

“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等和合思想,也成為擘畫人類美好願景的重要底色。

什麼樣的未來是我們期望的未來?

唯有各國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超越東西方傳統意識形態,共同應對全球性的問題與挑戰,促進全世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方能迎來一個公平和美、自由發展、長久繁榮的“和合”世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