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1時30分,為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運輸設計建造的專用打撈工程船“奮力輪”裝載著古船平穩進入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內。經過近兩個小時工作,古船弧形梁沉箱精準地落座至預先澆築的馬鞍座上,這標誌著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整體打撈階段任務圓滿完成。
長江口二號古船順利入塢
據介紹,2022年3月2日,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整體打撈階段工作正式啟動。11月21日淩晨0時40分,長江口二號古船成功整體打撈出水。今日古船入塢落座、標誌古船整體打撈工作圓滿結束,進入統籌開展保護艙建設、古船考古發掘、船體和船載文物保護、博物館規劃建設等方面新階段。
為世界水下考古提供中國理念、中國經驗
長江口二號古船位於長江口航道上,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遺存,2015年在開展上海水下考古重點調查時發現。因水流長期沖刷導致船體逐漸露出海底,難以原址保護,長江口渾濁水域也無法實施全面系統的水下考古發掘,為確保古船安全,國家文物局組織多方論證,2021年確定採用整體打撈發掘方式進行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和保護工作,並列入《“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
出水文物特別是海洋木質文物整體保護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為了確保古船船體和船載文物安全,國家文物局指導上海市文物局,組織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等單位,研究制訂了古船分階段保護工作方案。11月21日古船出水後,現場保護工作立即啟動,文物保護專業人員現場對桅桿和桅夾捆綁固定,對暴露船體進行保濕處理、整體覆罩保護。同時,分別對文物所處區域的海水及淤泥取樣分析,及時獲取古船文物保存環境的原始資訊。
長江口二號古船打撈現場
在古船進入船塢落座後,將對1號船塢現場區域增加圍擋封閉,建立區域安防系統,提升安全防護等級。同時,文物保護團隊將進一步採集各類樣品進行檢測分析,及時開展離散暴露船體構件臨時加固保護、船體保濕處理。在古船博物館建設過程中,將在1號船塢區域建設一座覆蓋整個古船沉箱的臨時考古站,搭建鋼結構棚架保護艙,搭載照明、安防和文物保護等系統,開展保護艙環境狀況實時監測和調控,確保艙內各項環境參數穩定,確保船體及文物安全。預計2023年10月前,臨時考古站建設可以完成,古船將進入實驗室考古發掘與文物整體保護階段。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指出,長江口二號古船水下考古調查以及整體打撈階段的成功出水、平安運輸、順利入塢,充分展現了中國水下考古技術的突破和創新,凸顯了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高端製造實力,體現了我國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遺産保護能力的顯著提升。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成功,是科技賦能考古與文物保護的優秀案例,是中國三十多年水下考古事業不斷砥礪奮進、不斷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為世界水下考古提供了中國理念、中國經驗。
講好古船整體打撈保護的時代價值、世界意義
長江口二號古船保存完整、船載文物豐富,是非常珍貴的“時空膠囊”。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和保護工作,不僅要全面獲取古船承載的歷史資訊,更要關注考古成果轉化和內涵價值傳播,依託豐富多樣的出水文物和規模龐大的船體,打造高品質的水下文物精品展覽,講好古船的前世今生,講好古船整體打撈保護的創新突破和時代意義,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發展歷程。
清同治景德鎮窯粉彩翠竹紋墨彩詩文杯
李群強調,要深化考古和中國文明歷史研究,進一步完善後續考古和保護方案,最大限度獲取古船承載的豐富歷史資訊,主動凝練重大課題,加強海上絲綢之路與文明交流互鑒研究。要提高文物保護管理水準,高水準建設保護艙、考古站和博物館,細化重要遺跡現場保護、船體監測、微環境控制等措施,全面提升古船體和有機質文物保護能力。要讓文物“活”起來,依託豐富多樣的出水文物,講好古船整體打撈保護的時代價值、世界意義,為國際水下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貢獻中國智慧、上海方案。
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和推動下,上海市委市政府已決定在首批創建的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核心區域楊浦上海船廠舊址,利用兩個老船塢和保留的歷史建築籌建長江口二號古船博物館,未來,將依託豐富多樣的出水文物打造精品展覽,讓更多的人欣賞到文物工作的魅力神韻,認識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韋衍行)
(本文圖片均由國家文物局提供)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