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蔥郁,水系縱橫,盡顯水鄉澤國風姿。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現場,一張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的圖片,安靜地訴説著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歷史。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流域天目山東麓河網縱橫的平原地帶。這處遺址展現的是活躍在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間的良渚文化。如今,歷經滄桑的良渚古城遺址,在新時代翻開了保護與傳承的新篇章。
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標誌著我國五千多年文明史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世界遺産委員會表示,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並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
申遺成功的背後是幾代考古人80餘年的不懈努力,他們拂去時光的塵埃,再現先民的悠久歷史。1936年,施昕更發現良渚古城遺址並主持了發掘。1959年,考古學家夏鼐將以良渚遺址為代表的這片史前遺存命名為“良渚文化”。20世紀八九十年代,莫角山大型人工營建土臺和匯觀山祭壇及權貴墓地等重要遺址陸續發掘,和反山權貴墓地、瑤山祭壇及權貴墓地一起,奠定了良渚遺址在中華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2007年,規模宏大的良渚古城重現人間。2015年,在良渚古城的西北部和北部,考古工作者又確認了良渚古城週邊水利系統的存在。良渚古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一直在路上。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良渚古城遺址保護和申遺工作。2016年,著名考古學家宿白、謝辰生、黃景略、張忠培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希望促成良渚遺址早日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強古代遺址的有效保護,有重點地進行系統考古發掘,不斷加深對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和寶貴价值的認識。”
申遺成功後,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在考古研究的基礎上,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以遺址本體保護為主,深挖遺址文化內涵,大面積保留和還原了原來的濕地生態系統,復原當時的古城風貌,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完美融合,彰顯出世界遺産的獨特價值。遺址公園包括良渚古城遺址範圍內的城址區、瑤山遺址和週邊水利系統遺址。目前開放的城址區是公園的核心部分,由宮殿區、內城、外城組成,呈向心式三重佈局結構,古河道貫穿其間。
在全社會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良渚古城遺址也創新保護展示模式,全媒體、全景式構建“良渚大IP”,用新科技、新創意闡釋古老文明。人們不僅可以實地體驗全球首款集語音導覽和視頻畫面導覽于一體的AR智慧導覽系統,也能線上體驗“雲展覽”“慢直播”,立體、真實地了解良渚古城遺址的獨特風貌。良渚還嘗試推出一系列國潮文創産品,讓古老文明融入現代生活。
良渚的古城新顏,是新時代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的重要實踐。實際上,10年來,包括良渚在內,中國已有36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被批准掛牌開園。凝聚在這些珍貴文物和遺産之中的中華文明,倣若流淌于歷史、現實與未來之間的大江大河,浩浩湯湯,歷久彌新。如今,中華文明仍然是文化自信自強的不竭精神動力來源,也必將為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持續活力和生機。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