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朝華出版社成立40週年編輯手記: 想法到下印,有多遠的距離?

發佈時間:2022-11-09 14:11:0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劉莎 | 責任編輯:秦金月

編者按:今年是朝華出版社成立40週年。40年來,朝華出版社在以多語種出版宣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拉文明互鑒、開發運營IP、承擔社會責任等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和成效。為慶祝40週年社慶,朝華出版社編輯劉莎撰文《想法到下印,有多遠的距離?—— <出發去火星>編輯手記 》,分享了《出發去火星》這本書從選題到出版發行的曲折歷程。作者也期待朝華出版社能夠連結更多優質資源,出版更多高品質圖書,將知識的傳承和閱讀的樂趣帶給更多的讀者。

以下為全文。


想法到下印,有多遠的距離?

—— 《出發去火星》編輯手記

“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發射成功。”

2020年的夏天,在新華社公眾號上看到這條短訊,我立刻判斷這會是一個很有市場潛力的選題方向。火星探測,聽起來如同科幻小説的設定,竟然在中國實現了,這必定是一個里程碑的事件,背後一定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熱點事件、科技成就、蘊含故事,這些元素集合在一起,非常適合做一本兒童科普書。那麼問題來了:找誰來完成這本書呢?肯定會有很多同類書,“中國火星探測科普書”如何打出差異點呢?

我之前沒有做過科普書,也不認識知名的科普作家,只能去網上大海撈針地找作者。這雖然是很笨的方法,卻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好在如今大多數科普作者都有自己的自媒體賬號,樂於打造個人品牌,擴大影響力。之前我也在微網志上給一些作者發過私信,請求合作,不過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談成。做編輯四年,我學會了“被拒絕”也是重要的一課。編輯找到合適的作者完成選題,作者把選題交付給負責任的編輯,本身就是雙向奔赴的事,不能強求。被拒絕對編輯來説沒什麼損失,而害怕拒絕就不去嘗試,才是真正的損失。

於是我以“航太”“科普”為關鍵詞,在微網志上尋找合適的作者。我的判斷依據不是作者的粉絲數,而是賬號的活躍度和作者的專業程度。活躍度意味著作者常常登錄微網志,能收到我的私信;專業程度意味著書稿能夠有品質保證,科普書不同於文學作品,是一丁點兒差錯都不能有的。

就這樣,找來找去,“星際奇航”的賬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這個賬號只有幾千粉絲,遠遠算不上大V,但是能夠看出來它和中國航太的官方賬號關係很密切。進一步了解才知道,賬號的作者是科普作家錢航,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火箭設計師。 

找到航太的一線工作者來寫航太科普書,自然是能夠保證書稿的品質。但更重要的是,錢航不是閉門造車的航太工作者,他從研究生時期就開始在北京天文館做志願講解,讀博士的時候在中央電視臺參加了首次太空授課的直播,工作後也多次去中小學做過科普講座。

寫給孩子的科普書,不僅要確保知識的準確性,更要了解孩子、懂孩子。如果一位作者從來沒有接觸過現實中的兒童,只是以假想中的兒童為目標讀者,那麼他寫出來的文字一定沒有孩子願意讀。

錢航的講解經歷是個大大的加分點,由此我順藤摸瓜地找到了他的個人公眾號。讀了公眾號的一些科普文章,我再次確信他非常了解兒童,就是我要找的作者。

我激動地給“星際奇航”發私信,請求合作。沒想到,僅過了幾個小時,錢航就回復了,讓我加他的微信!簡單溝通之後,錢航説自己來過外文局錄製科普節目,很信任外文局下屬的朝華出版社,願意合作,完成一套關於火星的兒童科普書。

這一天是7月27日,距離“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僅僅4天。我不敢相信自己竟然這麼順利地找到作者!

(和錢航確定合作的聊天記錄,作者供圖)


事實證明,好事多磨,我確實高興得有點兒太早了。7月我和錢航反覆溝通了書稿的讀者定位、字數、風格,也和領導、同事多次碰頭討論,眼瞅著事情差不多要定下來,錢航那邊卻因為事務繁忙,抱歉地告訴我沒有時間寫書了。

航太工作者都是以發射任務為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只能靠後,這是他們職業的特殊性,也正是這一點,中國航太才能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於是,“火星科普書”的選題只能停留在設想階段,雖然我也嘗試尋找其他的作者,但始終沒有找到更合適的。

就這樣,2021年的春節前,沉寂許久的錢航微信突然亮起了一個小紅點。他説因為疫情防控提倡就地過年,他的團隊在春節期間可以寫稿,問我怎麼策劃火星科普書。

我立刻約時間和錢航語音溝通,了解他的想法後,又和領導、同事開會溝通。因為這本書變成了他的團隊集體創作,所以之前的“給孩子聊聊火星”的方案很難實現。錢航作為統稿人,會把專家的稿件統一整理,但很難保證做到和他的公號文章一樣輕鬆有趣。於是,我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做一本嚴肅的科普書,不局限于兒童讀者,但是內容淺顯,只要是對火星探測感興趣的人都能讀懂,都願意讀。

將這個方案形成選題論證資料,討論出具體的開本、裝幀風格後,我們立刻將選題上論證會,社領導、行銷部門給予了我們很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當時,我們只知道“天問一號”會在5月抵達火星,具體的登錄時間不清楚,因此所有工作只能緊鑼密鼓往前趕,為此我們成立了專門的策劃小組。

簽合同、出大綱、聯繫專家寫序、找配圖、聯繫排版、三審三校......一個選題想法落地的過程,牽涉到很多瑣碎的環節,也要處理很多意料之外的拉扯。首先,我要説服組稿專家放棄用科幻故事講火星知識的方案,之後又要督促他們的寫稿進度,處理圖片不夠清晰等問題。

但沒有想到的是,書稿三校完畢、音頻也製作完成,錢航突然提出要找外審。這時是5月底,“天問一號”已經成功在火星著陸,錯過這個熱點,對行銷宣傳非常不利。但是他的態度很堅決,認為一定要確保書稿無瑕疵的品質,可外審結束的時間卻不能夠保證。

就這樣,書稿提交外審,又根據外審的意見修改了三遍,竟然耗費了4個月!因為保密的要求,書稿被迫刪掉了一些航太工作者的具體事跡,但是增補了火星探測的最新數據和獨家的視頻資料。

從一個想法到書真正下印,經歷了15個月。這對於一本原創的科普書來説,並不算太長。回顧做書的過程,我深感編輯工作的不容易和責任。如果沒有編輯對選題的執著,再好的想法只能停留在空想;如果沒有編輯在作者、排版、審稿人之間的協調,再完善的方案只會完成得磕磕絆絆。

當然,一本書能夠走到需要它的讀者面前,離不開出版社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和通力合作。印製部為《出發去火星》選擇了品質上乘的紙張,還為噹噹定製版設計了圖冊;行銷部協調各方新媒體資源,並做了多場圖書直播活動。最終,《出發去火星》入選了《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1年度優秀暢銷書排行榜”和2022年農家書屋的書目,還在今年的“中國航太日”重慶站的科普活動中被用作科普講解書。而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合作,錢航也願意繼續和朝華出版社合作新的科普書。

(噹噹定製版宣傳圖,作者供圖)


(2022年“中國航太日”重慶站,講解老師手上拿的就是《出發去火星》。作者供圖)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正是一本又一本好書的問世,才能打造出一個好的出版品牌;正是一代又一代編輯的努力,才能讓出版社持續發揮積極的社會影響力。值此社慶四十週年,期待朝華出版社能夠連結更多優質資源,出版更多高品質圖書,將知識的傳承和閱讀的樂趣帶給更多的讀者!

(作者:朝華出版社編輯 劉莎)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