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過去十年,中國文藝作品不斷走出國門,向全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搭建民心相通、文明互鑒的橋梁”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呈現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的生動圖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更加堅定,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提升。
十年來,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下,文藝創作持續繁榮,優秀作品層出不窮;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綜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到人民中去”“送歡樂走訪基層”“藝術為民”等文化志願服務活動火熱開展;文旅融合深度推進,文旅産業規模不斷壯大;數字文化産業快速發展,“數字故宮”“雲遊敦煌”等數字化文化新體驗、新場景持續增加,新業態加速崛起……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發展,文化惠民、文化悅民、文化富民不斷實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展現出恢弘氣象,為文化自信自強帶來強大底氣。
浙江省文化館首席專家、中國文化館協會副理事長王全吉表示:“過去十年,公共文化服務的提質增效,極大豐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作為國家級文藝院團,中國交響樂團從建團之日起就始終堅持藝術為民,常年赴老少邊窮地區及縣以下地區開展基層服務演出。中國交響樂團黨委書記周宇表示:“堅持為人民服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藝工作者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面向基層,面向群眾服務,為他們帶去寶貴的精神文化食糧,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
與此同時,一大批優秀影視作品通過不同國家的電視臺及新媒體平臺播出,向全球觀眾講述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追求夢想的故事。包含中華文化元素的網路文學、網路遊戲、網路影視、音樂、戲曲等紛紛出海,在海外圈粉無數。
“過去十年,中國文藝作品不斷走出國門,向全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搭建民心相通、文明互鑒的橋梁。”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力表示。
“文化科技成果的深度應用,助力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提升國家形象與文化自信”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表示:“過去十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在收藏、研究、展示、對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進步。”
“中國網路文學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大亮點,目前已覆蓋到全球五大洲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形成全方位傳播、大縱深推進、多元化發展的網文出海格局。”中國作家協會網路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歐陽友權表示,“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網路文學一定會激發出創新創造的新活力,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之作,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中,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表示:“十年來,網路影視平臺將鏡頭對準中華大地和人民群眾的火熱現實,推出眾多優秀作品,其中不少作品風靡海外。網路文藝作品憑藉靈活的體量、豐富的題材、創新的語態,成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今後,我們要繼續以飽滿的創作熱情,更好地記錄新時代的偉大成就,用影視語言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文化科技成果的深度應用,助力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提升國家形象與文化自信。”騰訊黨委書記奚丹表示,“超高清視頻、自由視角、虛擬現實、雲渲染、智慧創作與分發等技術快速發展,都是我國文化産業與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深度融合的文化科技成果。”
“讓新時代新征程的中華文化發展成果有更遠的傳播、更廣的影響、更多元的價值”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嶄新藍圖,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文化發展和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指明瞭方向。”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説,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考古實證,為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依據。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中國學者,在繼續深化研究的同時,要把研究成果向社會大眾和國外學術界廣泛推介,讓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更好地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為世界文明研究作出中國貢獻。
王春法表示:“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深化學術研究,創新展覽展示,推動文物活化利用,推進文明交流互鑒,以實際行動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秀成果,讓文物説話,讓歷史説話,讓文化説話,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璀璨恢弘。”
尹力説:“電影承載著塑造民族形象、弘揚民族精神、傳播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在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上,具有文化責任和發展潛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闡述,體現了一個大黨的世界胸懷與擔當。”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表示,“中國式現代化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中國智慧。我們的文化發展、文藝創作與傳播要紮根本土、做好傳承、推進創新,既要植根生活、關切現實,也要面向世界、展現中國,讓新時代新征程的中華文化發展成果有更遠的傳播、更廣的影響、更多元的價值。”
本報記者 鄭娜 鄒雅婷 張鵬禹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