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潘魯生:全面推進傳統工藝服務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2022-10-15 08:00:05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作者:張傑 張清俐 | 責任編輯:姜一平

原標題:全面推進傳統工藝服務鄉村振興

——訪中國文聯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

2022年10月14日 5版記者:張傑張清俐

傳統工藝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推動傳統工藝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傳統工藝服務鄉村振興必須關注的重要問題。圍繞傳統工藝高品質發展與鄉村振興等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文聯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

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視察尼山國際論壇“中華手造·山東手造”精品展

正確認識傳統工藝與鄉村振興的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報》:傳統工藝賦能鄉村振興已成為焦點話題之一。在您看來,為何需要重點關注傳統工藝?

潘魯生:基於山東省泰山學者藝術學崗位團隊、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團隊對“手藝農村”持續調研的成果和結論,我們認為,傳統工藝與鄉村振興之間理應是一種互為依存、互相提振的有機統一關係。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主辦的首屆“振興傳統工藝•魯班杯”大賽展覽現場

首先,中國傳統鄉村擁有一套獨特的文化系統。鄉土中國的民間文化生態,既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艱辛,亦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棲居。在鄉土中國的圖景裏,人們遵天時、守地氣,無論是漁樵耕讀,還是衣食住行,都與四時節慶聯結,都與禮俗互動呼應,形成一套生動而典型的東方倫理式生活方式和生産方式。其次,傳統工藝是一種綜合生産、生活和審美的活態文化。傳統工藝生産作為農耕生産的副業和鄉民的兼業,通常發揮著引導作用。這一引導作用時隱時現,尤其在農耕時代的鄉土圖景中更是長期處於隱性位置。

漆器 《孔雀屏深扇影開》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22屆畢業作品

考察鄉土中國的傳統工藝,我們會發現如下事實:幾乎每個鄉村都存在鐵匠、木匠等職業(兼業),打制農耕生産必需的工具。因為宅居營建、傢具打制、餐飲廚炊、家什製作,都離不開各類工匠;四時節慶的剪紙、年畫,婚嫁的嫁粧、禮服,祭祀的紙扎、神像,社火、戲曲演出的戲服、面具,同樣離不開工匠藝人。

可以説,在鄉土中國的民間文化生態系統中,傳統工藝生産和工匠藝人確實發揮了紐帶聯動作用。然而,因為傳統工藝生産的生活化、工匠藝人的兼業性等原因,傳統工藝生産之於鄉土社會的重要價值長期被忽視。

在系列社會轉型中,鄉土文化發生了重要的變化。新中國成立以來,傳統工藝在服務國計民生和出口創匯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且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傳統工藝生産歷經合作化運動、集體化及國營化階段,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傳統工藝企業的股份制改革,傳統工藝産業生産要素重回民間(鄉鎮和鄉村)。其間,傳統工藝生産與中國鄉土社會可謂幾經“失聯”。尤其在現代企業生産組織模式的規約下,産業鏈條不斷延展,協作分工不斷細化,傳統工藝生産主體的職業化身份不斷被強化。

這一系列變化使得我們在新時代思考鄉村振興問題時,會不自覺地把傳統工藝從鄉土生態系統中獨立出來,忽視傳統工藝與鄉村振興的同頻共振關係。只有從鄉土中國的民間文化生態出發,才能真正把握傳統工藝在鄉村振興系統中的重要作用。

陶瓷藝術設計,《蛻變》,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生設計作品

科學構建傳統工藝服務鄉村振興策略

《中國社會科學報》:傳統工藝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傳統。對於如何讓傳統工藝適應新時代,探索恰當的振興模式,您有何思考?

潘魯生:傳統工藝服務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保護、傳承、創新、衍生等內容,關聯政府、企業、工匠、教育、文化等問題。基於“手藝農村”的結論和認識,科學構建傳統工藝服務鄉村振興的策略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中華手造·山東手造”精品展“精匠絕造”手造體驗展區

科學構建傳統工藝服務鄉村振興的策略,首先要正確認識植入、賦能是鄉村振興的外在加持,其著力點在於鄉村內部。大到民俗文化、傳統工藝,小到土特産等都是資源要素。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在保持鄉土文化生態的前提下發掘深耕,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其次,要尊重並維護傳統工藝服務鄉村振興的場域。要用適宜的政策、制度來保障傳統工藝生産全面發展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不能出現傳統工藝生産與生産主體(農民藝人)的分離,甚至引發傳統工藝與生活的脫節。

再次,要有生態文明策略,把“天時地氣材美工巧”的古老智慧傳承下來。將就地取材、量材為用、因材施藝作為傳統工藝生産的基本原則,與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高度融合。

最後,要把傳統工藝振興切實融入鄉村振興,而非只談“傳統工藝賦能”或“工藝振興”。從歷史和當下來看,傳統工藝生産與鄉村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同位一體的,二者實為同頻共振的關係。2005年以來,持續近二十年的“手藝農村”調研,讓我們切實感受到,從縣域經濟的支柱産業到居家生産的農民藝人,從民間生活器具的生産製作到現代生活的産品創新,從鄉村集市的鍋碗筐籃,到出口創匯的“中國手造”,都是傳統工藝生産與鄉村發展同頻共振的明證。

漆藝設計,《紫藤漆盒》,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生設計作品

把握服務鄉村振興新趨勢

《中國社會科學報》:當前傳統工藝服務鄉村振興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從您及團隊的調研來看,傳統工藝發展的實踐為振興傳統工藝提供了哪些啟示?

潘魯生:當前,一個顯著的變化趨勢在於,隨著“返鄉下鄉”“引才回鄉”逐漸變為現實,鄉村中現有的新型職業農民、傳承人、留守婦女以及鄉村發展急需的城市精英、實用人才、大學生村官和“三支一扶”人員等,逐漸匯整合紮根鄉村的人才隊伍,成為鄉村文化和傳統工藝得以傳承的重要載體。

首飾《葉生》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22屆畢業作品

同時,城鄉文化、資本和工藝、技術要素之間的相互吸引流動,勢必引發鄉村創新創業熱潮,推動鄉村文明復興,讓中華五千年文明在城鄉雙向流動中走向現代化。在這一雙向流動的浪潮中,鄉村婦女與青年群體迅速崛起,成為傳統手工藝傳承與創新不可忽視的生力軍。

與此同時,鄉村傳統工藝經濟興起,鄉村文化産業已然成型。現階段,中國社會已進入文化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結構不斷升級、拉動經濟作用明顯增強的新時代,個性化、原真性、品質化的消費成為趨勢。尤其是網際網路化生産與電商IP經營模式的大規模普及,從根本上拓展了傳統工藝傳承、傳播的空間範圍,加速消費由消費數量向消費品質與生活品質協同關係的方向發展。

網際網路進一步助推鄉村成為城鄉經濟一體化架構下傳統工藝的“原創生産中心”。一系列電商平臺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手工藝品的産銷模式,拓寬了傳統手工藝人的思維模式,打通了生産價值鏈和消費價值鏈,不斷優化用戶與良品美器及品牌之間的良性互動。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對鄉村文化的傳承與重塑、鄉村産業的發展與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手藝農村”諸多生動鮮活的案例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第一,增強鄉村的文化凝聚力和發展潛力。鄉村是一個有內涵、有故事、有人情的共同體,它不僅是血緣、地緣、宗族等要素相互聯繫後的匯總,而且是本土的、有機的、渾然的、持久地生長在一起的文化整體,表現出共同居住、共同生活、共同勞動和共同關愛的共有價值,反映出“價值共同體”自然天成的穩固意志。鄉村振興的核心是鄉村文化、鄉村共有價值的振興。

第二,充分發揮傳統工藝的當代價值。傳統工藝是參與中華傳統文化孕育、生成、發展、傳播最為廣泛的文化形態之一,其傳承的不僅是中國傳統技藝和造物思想,還體現了日常生産與生活的智慧,以及由此交織、凝練而成的鄉土社會價值體系。其“物性”與“心性”交織重疊的特點,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國民集體鄉愁記憶的主要載體。

應通過最廣泛的手工造物行為將人與人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強化“慢經濟”“鄉愁經濟”與“價值共同體”的疊加效應,同時防止出現片面追求文化旅遊增值、開發性破壞等情形。這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實踐課題。

裝扮設計,《瑤臺·玉》,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生設計作品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