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文物和文化遺産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實證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進行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産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産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十年來,全國文物系統砥礪奮進,文物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文物保護意識持續深化,真正走進大眾生活。
文物保護意識持續深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物保護意識持續深化。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新時代文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堅持保護第一”“保護文物也是政績”“讓文物活起來”等理念深入人心,推動全黨全社會形成守護歷史文脈、傳承中華文明的強大合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文物事業改革發展納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佈局。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六中全會對加強文物保護利用作出整體謀劃。黨中央、國務院出臺6份專門政策文件、1部專項發展規劃,全國人大加強執法監督,全國政協積極建言獻策。中央有關部門強化統籌協作、政策供給,文物安全、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等部際協調機制發揮重要作用。
地方黨委政府壓實主體責任,27個省級政府將文物安全納入考核評價體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十年來分別增長58%和88%。文物保護志願者、社會組織以及非國有博物館、民間文物收藏隊伍等不斷壯大,文物宣傳廣受關注,人民群眾參與熱情持續高漲。
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取得突破
我國已完成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石窟寺等專項調查,公佈兩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數達到5058處,國保、省保、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分別增加115%、58%、88%。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共有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不可移動文物76.7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58處,備案博物館6183家。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傳統村落等重大文物保護工程相繼竣工,預防性保護、系統保護積極推進,數以萬計的館藏珍貴文物、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搶救修復。博物館標準化庫房建設基本完成,文物保存狀況持續改善。
中華文明探源研究持續深入推進,實證中華文明發展歷史脈絡。目前,中華文明探源研究項目第五階段(2020—2024)取得重大進展,二里頭等核心遺址田野考古工作取得突破,測年技術突破常規檢測方法,古環境研究、文明起源生業經濟模式研究、手工業經濟專門化研究、文明理論綜合研究取得重要收穫,深化了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宏大進程的認識。
“考古中國”18個在研重大項目統籌推進,254個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系統實施。考古新發現和研究成果不斷涌現,湖北十堰學堂梁子遺址、雲南昆明河泊所遺址、河南開封州橋與汴河遺址等項目成果對外公佈。
深海考古取得重大突破,西沙海域深海考古突破2000米,上海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項目啟動,水下考古亮點突出。
文物安全“嚴防嚴打嚴管嚴治”機制不斷完善,打擊文物犯罪、查處法人違法、整治火災隱患取得重要成果,城鄉建設中破壞文物的行為得到堅決糾正,文物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體系加快構建,文物安全形勢持續向好。
博物館融入人民生活
十年間,類型豐富、主體多元、普惠均等的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博物館文化資源得到充分的活化利用。
博物館數量十年增長60%,年度舉辦展覽數量增長144%、接待觀眾數量增長119%。免費開放不斷拓展,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參觀博物館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博物館與文化創意産業結合,推出的大量文創産品提升了公眾對文物的關注度,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博物館裏的鎮館之寶、展櫃裏的文物悄然“走入”尋常百姓家,“考古”系列盲盒,博物館節日禮盒、文創雪糕、數字藏品等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目光。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深入實施,贛南、延安等革命舊址煥發新彩,廣西湘江戰役、青海原子城等保護項目成效顯著,助力脫貧攻堅、老區振興,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等建成開放,紅色資源發揮重要教育作用。
文物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提升
法律制度日臻完善,文物保護法修改積極推進,國務院頒布《博物館條例》、新修訂《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辦理妨害文物管理刑事案件司法解釋,各地出臺實施200多部地方性文物保護法規。文物領域“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財政投入穩中有增,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文物支出持續增長,中央財政投入文物保護資金十年累計1000多億元,對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給予有力支援。
文物工作科技含量顯著提升,一批文物保護共性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實驗室考古技術廣泛應用,113項文物保護國家和行業標準發佈實施。
國家文物局增編擴崗,各地文物考古機構普遍加強,考古野外津貼有明顯提高,文博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健全。2022年,全國71家考古機構編制數增加1500余個,8個考古專業培訓班系統培訓219名一線考古人員,考古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