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吹動國風舞臺裙裾飄飄的是文化自信

發佈時間:2022-10-13 09:19:40 | 來源:工人日報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鄭偉

期待浸潤著中國文化、演繹著中國美學、承載著中國價值的優秀國風節目不斷涌現,讓先賢的胸襟學問、人格精神、審美趣味,以及對自然萬物和人間社會的賞愛和關懷,得以生生不息。

今年“九九”重陽節與“十一”假期“喜相逢”,河南衛視2022“中國節日”系列節目收官之作《重陽奇妙遊》如約而至,節目延續“中國節日”系列的表達方式,提取極具重陽節文化符號的元素進行藝術加工,帶領觀眾走入秋日山高水長的廣闊畫卷,感受重陽獨有的醇厚情感。這場古今碰撞的視聽盛宴,毫無意外地又一次“出圈”。

近年來,國風國潮成為重要流行元素,多家電視臺和視頻網站都有國風節目綻放華彩,這背後值得關注的是人們尤其是年輕一代內心深處的文化自信的提升。


無論昨天、今天還是明天,我們都需要從傳統文化和精神故鄉中找尋內心的安寧與滋養。近年來,隨著國力的強盛,年輕人的文化自信不斷增強。正如美學大師宗白華所言,“作為中國的欣賞者,不能沒有民族文化的根基。外頭的東西再好,總有點隔膜”。可以説,當下的國風熱潮是中國傳統文化穿越千年曆史長河,遇見了今日的文化繁榮年代,實現了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的同頻共振。

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記憶和情感認同的傳統文化,如何通過大眾傳媒展現全新的魅力,讓傳統文化在當代既保持其美學精神,又能與時俱進、別開生面,這並不容易。

越來越多的創作者漸漸掌握了開啟這一寶庫的密鑰,通過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架構起跨越時空的橋梁,讓古老文明對接現實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河南衛視的“奇妙遊”系列正是通過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將中國節日串珠成鏈,橫縱延展,探尋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賡續傳承,實現了傳統文化的時尚表達、時代表達,這也是其“出圈”的基礎。

一批優秀的國風國潮節目爭奇鬥艷,讓人們充分領略到優秀傳統文化之美。不過,類似國風節目雖屢掀收視熱潮,但還未到蔚為大觀的程度。一方面,由於對傳統文化的挖掘不夠深入,節目種類不夠豐富;另一方面,一些節目盲目跟風,內容重復、形式雷同,讓觀眾在一定程度上産生了審美疲勞。傳統文化是一座富礦,國風節目如何避免套路化、同質化,考驗著創作者的創新能力。

優秀傳統文化類節目不僅要給公眾帶來視覺上的享受,更要引起受眾精神層面的感動。精妙的藝術創意、創新的表達方式固然重要,而更能打動人心的還是在視野、格局、理念上的引領。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此類節目在文化厚度、思想深度、內容豐富性等方面都有著極大的拓展空間。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經典咏流傳》《國家寶藏》《舞千年》等綜藝的走紅,《典籍裏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寶檔案》等紀錄片的熱播,都是得益於深耕優秀傳統文化某一領域,滿足受眾多層次的精神需求以及審美趣味,讓公眾能夠充分欣賞節目內在的文化表達。

傳統文化類作品的迭代傳播,變化的是節目內容與敘事、表現形式,不變的是其都在努力喚起國人的文化共鳴和文化記憶。節目熱度可能有起伏,但其傳播屬性具備了超越文化時空,超越受眾年齡、階層的能力,它們所引起的對傳統文化的共鳴共識與感知追尋,豐富而持久。

期待浸潤著中國文化、演繹著中國美學、承載著中國價值的優秀國風節目不斷涌現,讓先賢的胸襟學問、人格精神、審美趣味,以及對自然萬物和人間社會的賞愛和關懷,得以生生不息。當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鮮活的生活相結合,當高雅藝術飛入尋常百姓家時,我們會更深切地體會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自信與自豪。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