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綜述:上海出版人何以多次“捕獲”諾獎得主?

發佈時間:2022-10-09 10:04:19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王笈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中新網上海10月8日電 (王笈)每年的“諾獎季”都像是一次“詩性的召喚”,總能掀起出版與閱讀的熱潮。兩天前,瑞典文學院宣佈將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令人驚喜的是,中國讀者並不用等待太久就可以領略到這位諾獎作家的文學精彩。

據透露,安妮·埃爾諾的3部代表作《一個女人的故事》《一個男人的位置》和《一個女孩的記憶》中文版近期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這已是上海出版人連續第四次“押中”諾獎得主,此前還有2019年的彼得·漢德克(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的格呂克(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的古爾納(上海譯文出版社)。

多次“捕獲”諾獎得主的“秘訣”何在?為揭開謎底,中新網記者採訪了多位上海出版人。

為何是安妮·埃爾諾?

安妮·埃爾諾是法國當代著名女作家。瑞典文學院在當天發佈的新聞公報中表示,埃爾諾堅信寫作的力量,她的作品毫不妥協,用樸素的語言寫就,一塵不染。她以巨大的勇氣和敏銳揭示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約束。

上海人民出版社文化讀物編輯中心主任趙偉是埃爾諾3部代表作中文版的責任編輯。在他看來,埃爾諾的語言純粹、簡單、克制、極簡,卻有著巨大的張力,對詞語的使用如手術刀般精準。“她的大多數作品雖然都是與作家可見的個人經驗相關,但給我的感覺卻總是在不斷地表達另一種不可見的真實。”

據趙偉回憶,最初決定引進埃爾諾的作品,主要基於3點考量:“首先,她的作品打動了我,我從她的作品裏獲得了共鳴。其次,我發現埃爾諾本人及其作品在歐洲家喻戶曉,但在國內卻從未獲得相匹配的地位,這或許是一次機會。最後,她的文學作品中有著社會學的一面,與當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社會問題都有潛在的呼應。”

當埃爾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來,有網友在社交平臺大呼“冷門”,趙偉卻是“喜”勝過“驚”。“從決定填報選題的那時起,我就想過或許有一天她能獲諾獎。這一切歸於埃爾諾文學作品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她的文學觀打動了諾獎評委,我相信也能打動國內讀者。”

為何是“上海出品”?

中國作家莫言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仿佛是“打開了一扇窗”,讓中國讀者與出版人對每年諾獎的揭曉時刻傾注了更多的關注與期待。2017年上海譯文出版社攬下當年諾獎得主石黑一雄的作品版權;2019年起連續4屆諾獎得主的作品都有“上海出品”。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溫澤遠認為,出版社此次能夠“押中”諾獎,一方面與責任編輯的學養和眼光有關,責編在法國留學時就關注過埃爾諾的作品,也注意到諾獎近些年的獲獎狀況,好編輯是出版社最大的資源;另一方面,也與該社長期堅持的出書結構有關。“哲學、社會學一直以來都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重點出書領域,特別是法國哲學,我們引進出版過福柯、布爾迪厄、鮑德里亞等法國哲學家的系列作品,還一直在出版《法國哲學研究叢書》,在學術界很有影響。埃爾諾本人對哲學也是蠻關注的,這次能夠‘押中’,偶然中也有必然因素。”

為何上海出版的諾獎得主作品較多?在溫澤遠看來,主要與上海出版社有比較開放的文化視野、專業的學術眼光有關。“大家都説這幾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總是‘爆冷’,其實‘冷’的背後總有一定的社會因素和學術思潮在其獲獎中起作用。出版社的專業性就體現在要從‘冷’中找到‘熱’的點,同時要對某個出版領域深入持續地關注,不要過於短視。我覺得這既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出書特點,也是大多數上海出版社的風格。”

此次上海人民出版社即將推出的3部作品,分別可以看成埃爾諾的成名作(《一個男人的位置》1983年初版)、代表作(《一個女人的故事》1986年初版)和新作(《一個女孩的記憶》2016年初版)。趙偉透露,“這3部作品分別書寫作家的父親、母親和作家自己,也能反映出從古代的‘認識自己’,到福柯的‘關心自己’,再到埃爾諾的‘書寫自己’,這樣一條法國文化的脈絡。”(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