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歷經千年的國寶泰順廊橋如何“延年益壽”?

發佈時間:2022-09-19 09:15:50 | 來源:中新網 | 作者:王題題 | 責任編輯:蘇向東

浙江文化觀察:國寶泰順廊橋如何“延年益壽”?

  泰順廊橋——北澗橋 季海波 攝

中新網溫州9月18日電 題:浙江文化觀察:國寶泰順廊橋如何“延年益壽”?

記者 王題題

從家門口的大橋,到浙江溫州泰順的廊橋,季海波對國寶級廊橋薛宅橋稱呼的變化,反映出了他對廊橋保護意識的轉變,也成為眾人對歷史遺産保護意識增強的一個縮影。

泰順是“中國廊橋之鄉”,泰順域內現存古廊橋32座,其中15座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千年的泰順廊橋,以其“河上架橋,橋上建廊,以廊護橋,橋廊一體”的古老獨特橋梁樣式,被譽為世界橋梁史上的“活化石”。

季海波是溫州博物館副館長,曾多次參與泰順廊橋修葺工作。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泰順人,他告訴記者,廊橋是後來才有的稱呼。在他小時候,薛宅橋只是家邊上的大橋,是他和小夥伴去玩耍、納涼、躲雨的地方。他也是在參加工作後,逐漸增強了對薛宅橋等泰順廊橋的保護意識。

據悉,從二十世紀90年代到2016年8月,季海波的鏡頭曾無數次記錄下各種距離、角度下的廊橋。只是他沒想到的是,這些出於興致拍下的照片,之後竟能派上用場。

2016年中秋節,颱風“莫蘭蒂”來襲,溪流暴漲,薛宅橋、文重橋、文興橋3座國寶級廊橋被洪水衝垮。那一刻,身為泰順縣非遺保護中心主任的季海波哭了。“也是在那個時候,大家對廊橋的保護意識井噴式增長。”季海波説。

救橋如救人,一場萬人尋找廊橋木構件的行動,在他的倡導下迅速展開。慶倖的是,在全民救橋的熱潮中,災後第10天,三座被毀廊橋90%以上的大中構件都奇跡般地找了回來。

“當我看著打撈回來的構件,腦海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就是‘甄別、歸位’,心想著要快點翻出多年拍攝過的紀實廊橋攝影作品,為修復與歸位提供大量的詳實的圖片資料。”季海波看著廊橋的照片,一遍遍回憶當時的情景。

廊橋修復工作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儘量恢復文物本體的肌理。有時為了契合照片中橋上的一塊黑色石頭,季海波和文物工作者們甚至會在一堆石頭裏仔細挑揀比對。

“為了盡可能達到和照片上的橋臺樣子一致,薛宅橋的橋臺返工了3次,文重橋返了5次,橋臺修砌工人都被我‘氣’走了幾批。”季海波坦言。

那一年,季海波每天都要往返于三座橋的施工現場,與施工隊、傳承人商量、核對各種各樣的修橋細節。“一邊甄別一邊修復,橋臺修復只花了3個月,而甄別卻整整用了6個月。”季海波説。

不僅是季海波和文物工作者們對廊橋的修復有苛求,廊橋周圍的民眾也是如此。

“我們的村民對廊橋修復工作的幫助很大。”季海波説,在修復現場,廊橋周邊的村民也會過來看看修復工作進展如何,看到哪個構件放不對了,也會積極指出並幫忙找到正確的構件。

正是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細節“苛求”中,2017年10月,泰順三座國寶級廊橋重新屹立在溪水兩畔。

值得一提的是,泰順廊橋成功修復的經驗,也成為2021年全球文化遺産恢復和重建案例大會中唯一入選的中國案例。

關於廊橋的保護,季海波説,實際上,浙江省內被列為文保單位的廊橋都建設了系統性的保護措施,包括視頻監控、熱敏感應器、消防滅火設備等,而且還是實時監控的,但凡監控視頻發現異常或者感應器被觸發,系統就會自動通知到工作人員,以及時做出反應。

“但設備措施再完備,也離不開人防措施。”他説,“可能工作人員剛剛轉身離開,火災就發生了,比安裝智慧設備和密集巡查更為重要的,應該是文保意識的提高,要靠全社會的參與。”

為了增強民眾的文保意識,近年來,泰順為廊橋立法,出臺《溫州市泰順廊橋保護條例》,上線文化遺産監管平臺,不僅護“橋”也護“藝”,條例還鼓勵聘請傳承人參與廊橋的修繕、遷移、重建。

沒有保護就沒有文物。為溫州通過立法等多措並舉保護廊橋,讓其“延年益壽”的做法點讚。(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