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雲端”文藝美麗綻放(金臺隨筆)

發佈時間:2022-06-20 09:18: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作者:管璇悅 | 責任編輯:鄭偉

前段時間,迎來70週年院慶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線上推送“經典劇目放送及導賞”活動,讓戲劇愛好者們通過網路平臺欣賞到《茶館》《雷雨》《蔡文姬》等經典大戲。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越來越多的文藝演出選擇走上“雲端”,越來越多觀眾習慣“隔屏”觀賞,“雲演出”進入更多人的視野。

不久前印發的《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提出,創新文化表達方式,鼓勵各種藝術樣式運用數字化手段創新表現形態、豐富數字內容。一根網線、一方螢幕,為觀眾打開了更豐富的藝術欣賞空間。輕觸手機,隨時隨地觀賞一線城市劇場上演的經典劇目;高清鏡頭下,輕盈靈動的舞姿盡收眼底;直播間裏,不但可以一睹戲曲藝術家的精彩表演,還能實時互動……可以説,“雲端”舞臺突破了時空的限制,讓文藝演出被更多人看到,推動更多觀眾與藝術“雙向奔赴”。

對於演員和劇場來説,線上“相遇”的驚喜不僅在於覓得新知音,還在於探尋藝術的多種可能性。“雲演出”不只是把舞臺搬到線上、用錄影機拍下來那麼簡單,背後是內容、形式和受眾群體需求等各方面的複雜轉變。有舞團推出網路公開課,吸引許多網友,首次授課的舞者感慨,沒想到大家特別喜歡,演員也很踴躍;有劇團嘗試實地直播,揭秘戲曲表演的臺前幕後,觀眾紛紛留言“戲曲太美了”“被傳統文化圈粉”;有演員在“雲練功房”展示基本功訓練,在和觀眾的直接交流中激發創作靈感。不同的藝術門類、個性化的展現形式,共同培厚了“雲演出”的成長土壤,豐富了藝術的時代表達。

有人説,舞臺的生命力在現場,但如今,線上還是線下早已不是一道單選題。一些劇目會選擇線上上首演,根據觀眾反饋打磨內容後再反哺線下;不少劇場的觀眾成了“雲演出”的“鐵粉”,線上吸引的潛在受眾轉化為線下觀演的增量。同時,借助日新月異的高科技,網友的線上體驗不斷刷新。線上“智慧劇場”裏,觀眾能通過拖動螢幕,從任意角度觀看表演、欣賞細節;5G和超高清視頻技術的運用,讓交響樂團的悠揚旋律近在耳畔;虛擬現實和全息技術,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沉浸感……線上線下的加速融合,為舞臺藝術創作和傳播打開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爆款頻出的同時,“雲演出”也要努力探索怎樣行穩致遠。如何注入創新思維,避免同質化和盲目跟風?如何做好版權保護,解決盜版侵權頑疾?線上觀演付費習慣尚未養成,怎樣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線上和線下又該如何更好共生,合力助推優質演出拔節生長?回答好這些問題,“雲端”舞臺才能燈光長明、人氣常在,為演出市場持續健康繁榮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文化産業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載體。以“雲演出”等新業態發展為契機,主動擁抱新變化、抓住新機遇、謀求新發展,優化內容供給、助推文化産業轉型升級,定能不斷築牢文化強國建設的“數字基石”,滿足觀眾更多美好期待。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0日 第05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