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雷佳、廖昌永領銜唱響 國家大劇院版《黨的女兒》將在“七一”歸來

發佈時間:2022-06-17 14:31:3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中國網北京6月17日訊 (記者 秦金月)6月28日至7月2日,國家大劇院版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將與觀眾在舞臺重聚。

該劇于2021年7月重磅推出,從演員表演到舞臺呈現引人矚目眾口皆碑,場場座無虛席、演出空前轟動,成為了“現象級”的紅色爆款。在本輪演出中,指揮家呂嘉將傾情加盟,女高音歌唱家雷佳、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將攜眾多藝術家,以信仰之光、理想之炬再現英雄往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唱團、中央民族樂團的藝術家們也將以更高的藝術水準,讓經典煥發不滅的生命力。

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國家大劇院供圖)


杜鵑坡上後來人 “守正”精神“創新”舞臺

國家大劇院版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于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之際重磅推出,已被列入文化和旅遊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項目;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項目。早在1991年,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70週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劇團(現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工團)創排了民族歌劇《黨的女兒》,該劇改編自林杉創作的同名電影文學劇本,由閻肅(執筆)、王儉、賀東久、王受遠編劇,王祖皆、張卓婭、印青、王錫仁、季承、方天行作曲,由彭麗媛、楊洪基、孫麗英等藝術家完成首輪創演,凝結了當時頂級藝術家的心血和智慧。

三十年後,國家大劇院秉持“守正創新”的創排理念,既保留神韻向紅色經典致敬,同時也以新的舞臺呈現和視聽效果煥新經典。在導演汪俊看來,“《黨的女兒》是一部經過時間檢驗的作品,‘守正’是根本,每一個人物都有血有肉,也正是因此,他們的犧牲才真正打動了觀眾,我們必須保留下來。”

在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裏,田玉梅揪出黨內叛徒、為遊擊隊籌鹽送信的故事扣人心弦,七叔公、馬家輝、桂英、娟妹子等眾多形象栩栩如生、極為立體。在宏大的時代主題下,每個人物的行為動機和心理脈絡都描畫地合理清晰。“巍巍青山七座碑,蕭蕭草木暗傷悲”“柔弱一生壯烈死,青山黃土有誰知”等歌詞經過歌唱家們的藝術處理,爆發出震撼人心的力量,真正做到了讓英雄形象在舞臺上延續強大生命力,鑄就信仰之魂,挺立信念脊梁。在舞臺呈現上,主創團隊靈活運用光影技術,啟用升降臺打造了杜鵑坡、馬家輝家、草屋、竹林等“實景”,青石板、馬頭墻、木板青瓦,贛南建築風貌在舞臺上平地而起。整部劇以優異的藝術品質忠實傳承積極實踐了“守正創新”的原則,不負眾望地在“巨人的肩膀上”再攀高峰。

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國家大劇院供圖)


滿天星聚為一團火 雷佳、廖昌永領銜唱響“七一”

6月28日至7月2日,國家大劇院版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第三輪演出將拉開序幕。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將再次演繹英雄形象田玉梅,帶來四場滌蕩人心的藝術享受。在此前的演出中,雷佳塑造的田玉梅細膩動人,以柔克剛地表現出一個普通共産黨員從刑場脫險、智鬥叛徒到英勇就義的堅定信仰和強大力量。“不猶豫,不悲嘆!”雷佳以充滿藝術感染力的歌聲,演繹了一個共産黨員同時也是一位母親,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對孩子的殷切囑託、對家園的感恩不捨。當田玉梅的精神化為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時,盪氣迴腸的信仰之力伴隨著雷佳的歌聲將劇中的藝術力量推至最高潮,無人不為之動容。

“《黨的女兒》為什麼會獲得成功?因為它運用了中國化的語言,中國人能夠接受的表達方式,傳遞出中國人認可的精神價值。我在演繹女主角‘田玉梅’的時候,就在思考,是什麼樣的精神力量讓她在九死一生,遭遇同志的背叛與不信任後,還堅持追尋信仰之光、理想之炬?當順著故事的發展和情感脈絡不斷深入去探尋她的內心世界的時候,我就懂得了她,也想把她篤信前行的精神信仰傳遞給當代觀眾。”雷佳説。

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將再度飾演採藥人七叔公,他的詮釋溫厚質樸、催人淚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廖昌永所飾演的七叔公一上來,他的人物形象就立住了,男中音這種渾厚的嗓音代表了一種忠誠。田玉梅、馬書記遇到蹊蹺之事的時候都來找他,這説明不管對哪一方來説,他都值得信賴,是資訊的集散地。廖昌永把這種忠誠、堅定演繹得非常好,把七叔公從猶疑到相信玉梅的轉變非常細膩地詮釋出來了。”

同時,藝術家王璟、王鶴翔、薛皓垠、王澤南、扣京、黃訓國、梁羽豐等原班人馬都將再度與觀眾見面。

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國家大劇院供圖)


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國家大劇院供圖)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