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中國發現已知最早大規模古稻田 已形成較完善灌溉系統

發佈時間:2021-12-02 09:10:57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 崔毅飛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我國發現已知最早大規模古稻田

距今約6700年至4500年 已形成比較完善的路網和灌溉系統


本報訊(記者 崔毅飛)昨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上通報了“浙江施岙(ào)遺址古稻田”的考古發掘情況,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大規模稻田。

浙江余姚施岙遺址,是一處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稻田,初步勘探總面積約90萬平方米。2020年至2021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産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進行了考古發掘。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此次發掘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大規模稻田遺存,年代距今約6700年至4500年。河姆渡文化時期稻田因發掘面積較小,僅發現少量稻田、田埂、河溝遺存;良渚文化時期稻田結構清晰,發現了凸起田埂組成的“井”字形結構路網,以及河道、水渠、灌排水口組成的灌溉系統,確定了面積為750、700、1900、1300平方米左右的四塊田塊,並出土陶釜口沿、魚鰭形鼎足、平底罐底和石刀、石錛(bēn)、石犁殘片等器物,一條殘損的獨木舟被埋入田埂中。

經檢測,稻田堆積中含有較多水稻小穗軸、穎殼、稻田伴生雜草等遺存。植硅體分析結果顯示,稻田堆積中水稻植硅體密度遠高於一般古代稻田的認定標準。

據會上通報,施岙遺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大規模稻田。良渚文化的稻田已出現比較完善的路網和灌溉系統,這種大規模稻田起源年代可能早至距今6500年以上。此次發現表明,稻作農業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會發展的重要經濟支撐,進一步深化了對長江下游地區史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認識。

此次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進展。除施岙遺址古稻田,會上還通報了廣東英德岩山寨遺址、甘肅慶陽南佐遺址、張家川圪垯川遺址、河北張家口鄧槽溝梁遺址的考古進展,這些成果展現了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不同階段新石器文化的起源。

供圖/國家文物局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