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29日訊 昨日,OCAT(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研究中心“2021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在北京開幕。該展覽公開展示了中心“2021研究型展覽策展計劃”徵集中獲選的五份入圍方案,主題囊括虛擬現實、人工智慧、媒介與網路、藝術與科技、城市與居所等。
“研究型展覽策展計劃”是由OCAT研究中心發起的一項持續性年度計劃,旨在推動展覽策劃和學術研究的結合,首次舉辦于2018年。該計劃在鼓勵策展人深化展覽項目理論維度的同時,也鼓勵美術史研究者和批評家將展覽作為拓展學術研究的方式。執行館長、著名美術史學者巫鴻在展覽前言中提到,“(該計劃)所針對的是美術史和當代藝術中‘實踐’與‘學術’相互分離的狀況。這個狀況來源於一個傳統的分野:美術館和策展人處理作品、展場、設計、裝備等實際事務;美術史研究者和藝評家則專注于史學和美學層面的思考和著述”。
據主辦方介紹,今年投稿的入圍方案在完整度、研究深度和廣度上皆有新的呈現。評委將方案的研究性作為評審的最重要標準,最終共選出五份入圍方案:“碎鏡的流動:界限感知中重寫‘現代性’”(策展人:金佐寧);“為何一切尚未消失”(策展人:盧俊彥、薛雨竹);“樂觀主義的脆危之域——失敗的再定義與再生産”(策展人:黃羽婷、李利、孫佳翎、徐智博);“圍棋,一個當代藝術的研究實驗——從吳清源到AlphaGo”(策展人:楊之彥、陳嘉藝);“演算法:展覽知識生産的魔術師”(策展人:張天鋼)。
其中,“碎鏡的流動:界限感知中重寫‘現代性’”聚焦于如今依賴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試圖擁抱“現代”與“進步”的中國傳統表演藝術形式,拷問它們是否在與其地方性和當代生活的脫節中,走向不可逆的“遺産化”;“為何一切尚未消失”從對智慧技術的反思切入,通過展覽作品中的微妙隱喻,開放式地探討真實缺席的未來社會新秩序;“樂觀主義的脆危之域——失敗的再定義與再生産”思索建築實踐和城市空間營造中,“失敗”如何作為一種生産力重塑既有的空間形態;“圍棋,一個當代藝術的研究實驗——從吳清源到AlphaGo”瞄準作為“四藝”之一的圍棋,探尋在當代語境下,作為“舊媒體”的圍棋如何超越其本身作為遊戲的屬性,在與文化實踐及藝術創作交融的過程中産生更多元的可能;“演算法:展覽知識生産的魔術師”則探索人工智慧的技術邊界,在對演算法策展的研究和實踐進行梳理的同時,以演算法作為工具探索未來展覽的可能性。五組策展人都敏銳地捕捉到了當代社會與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下的暗涌,顯現出了對自身研究議題的深刻思考。
據悉,本次方案展將持續至2022年2月20日,其後將參照特邀評委意見及觀眾對入圍方案的反饋,選出一份優勝方案,在方案展結束後通過OCAT研究中心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公佈,並於2022年舉辦。
OCAT創立於2005年,2012年4月正式登記獨立為非營利性美術館,並構建了佈局全國的當代藝術館群,是由中央企業華僑城集團贊助的新型藝術機構。其中,OCAT研究中心是OCAT在北京設立的非營利性、獨立的民間學術研究機構,以研究出版、圖書文獻和展覽交流為主要功能。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