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觀影、逛展、看演出 文化盛宴添彩國慶假期

發佈時間:2021-10-04 13:20:18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劉穎穎 郭冠華 韋衍行 | 責任編輯:秦金月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伴隨著中華兒女對祖國的美好祝願,國慶“黃金周”也就此拉開序幕。

充實的假期,離不開豐富的文化生活。無論是到影院感受革命先烈的赤子之心,還是在博物館體會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抑或是去劇場裏聆聽婉轉悠揚的優美唱腔……今年國慶假期,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深厚底蘊、注入家國情懷的文化消費項目成為國慶假期文化生活的最大亮點,傳遞著振奮人心、團結奮進的力量。

精彩紛呈在大銀幕上書寫時代精神

“《長津湖》太燃了,向志願軍老戰士致敬”“和家人一起看《我和我的父輩》,好想回到爸媽年輕的時候看一看”……9月30日,《長津湖》正式上映後票房先聲奪人,《我和我的父輩》緊隨其後。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從10月1日開始,截至10月3日11時,“國慶檔”電影票房已破15億元,迎來開門紅。

“‘國慶檔’特點鮮明,展現家國情懷的電影更能引起觀眾共鳴和共情,新主流電影佔據了檔期重要位置。”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剛剛過去的‘中秋檔’為‘國慶檔’提前預熱,兩個檔期形成聯動效果。今年‘國慶檔’觀影氛圍比較熱烈,票房成績令人期待。”

除了《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還有動畫片《大耳朵圖圖之霸王龍在行動》《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青春片《五個撲水的少年》加盟“國慶檔”,多部類型佳作各具亮點,掀起全民觀影熱潮。

《長津湖》帶領觀眾重回抗美援朝戰場,展現了志願軍戰士在極端艱苦條件下的堅守與奮戰,人物刻畫、鏡頭語言精雕細琢,顯示了中國電影工業化水準以及發展潛力;繼《我和我的祖國》以新中國的發展歷程為軸,《我和我的家鄉》以不同區域為序後,此次《我和我的父輩》以代際為章,通過“我和父輩”的故事,演繹了優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譜係的傳承;《大耳朵圖圖之霸王龍在行動》《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五個撲水的少年》等多類型影片,依託知名IP,觀眾基礎深厚,充分滿足了觀眾個性化的觀影需求。

“國慶檔”期間,不僅有新片上映,還有經典影片供影迷重溫——我國首部黑白轉彩色4K修復故事片《永不消逝的電波》將於10月6日起登陸全國院線,屆時廣大影迷可在大銀幕上體會“紅色經典+數字科技”的獨特魅力。

“正因為有新中國第一代電影人堅韌不拔、不畏挑戰、勇於開創的精神,才誕生了《永不消逝的電波》。”導演王蘋的女兒宋昭動情地説,“從黑白到彩色,修復的不只是一部老電影,更是內心深處珍藏的記憶。”

不同體量影片的“百花齊放”,體現了中國電影的優化與升級。無論是敘事方面的精妙講述,還是技術層面的嫺熟使用,都可見此次“國慶檔”影片對本土化創意和中國故事的深耕,為邁向電影強國夯實基礎。

追古惜今在博物館裏凝望浩瀚歷史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韆鞦偉業,前景光明。10月1日一早,就有許多遊客在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入口處排起長隊,等待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微微泛黃的《共産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一座名為《信仰》的巨型浮雕……一座紅色場館,一段濃縮歷史,一份精神傳承。

據介紹,展覽開幕以來,參觀人數已近50萬人次。“請黨放心,強國有我”“了解歷史越深入,越能感受到力量”“中國共産黨是主心骨,一定要永遠跟黨走”……館內的留言本上,記錄著大家在觀展結束後,發自內心的自豪與感動。

國慶假期,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走進“家門口”的博物館、展覽館為自己“充電”,各文博場所也使出“渾身解數”,紛紛“上新”吸引遊客。

絲路重華,描繪飛天佛國;一眼千年,刻畫萬象人間。故宮午門的“敦行故遠:故宮敦煌特展”成為文博愛好者假期“打卡”的熱門去處。西馬道下搭建的臨時展廳,將莫高窟的第285窟、220窟和320窟復原,再現了絲綢之路的千年華章。

無限枝頭好顏色,芙蓉國裏盡朝暉。10月1日,“百花齊放——北京畫院創作與典藏精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拉開帷幕。與之同期的展覽還有“長城內外皆故鄉——內蒙古文物菁華展”和“承先啟新——中央文史研究館建館70週年書畫展”,可滿足不同觀眾的觀展需求。

2021年,也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週年。隨著社會對考古事業的關注持續上升,各大遺址公園的熱度也越來越高。杭州良渚古城遺址瑤山遺址公園于“十一”前向全國遊客開放,公園核心遺址點為5300年前的瑤山祭壇,比良渚古城營建時間更早;南昌的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開展了“賞秦俑雄風,品海昏漢韻”為主題的漢服展示、漢樂漢舞、漢風美食和趣味遊藝等一系列各具特色、內容豐富的漢文化活動,讓遊客感受秦風漢韻的交相輝映。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十三五”期間,博物館年度參觀人數由7億人次增長至12億人次,未成年人觀眾數量由每年2.2億人次增長至2.9億人次。博物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持續顯現,已經成為人民嚮往的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聲情並茂在聚光燈下展現文化傳承

“用電波記錄歷史,見證一個國家的誕生!”10月1日晚,由國家大劇院委約創作,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原創話劇《直播開國大典》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首演。該劇講述了一群可愛可敬的廣播人不捨晝夜,克服重重困難,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時刻,圓滿完成開國大典實況直播任務的故事。

導演田沁鑫表示,創作之初,最打動她的是廣播人的精神和“直播開國大典”這六個字,“謹以此劇獻給為新中國廣播事業做出貢獻的人,向正在為新時代中國發展做著不懈努力的中國人民,致以最誠摯的敬意。”

這廂話劇引人入勝,那廂戲曲餘音繞梁。國慶假期的演出市場,又怎能少得了傳統戲曲?國家京劇院2021“秋之韻”演出季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啟幕,于魁智、李勝素、李海燕、張建國等京劇表演藝術家匯聚一堂,為戲迷觀眾獻上5場傳統大戲和4台經典摺子戲專場,行當齊全、流派紛呈。

上海京劇院、上海昆劇團則首次聯合推出演出季——“京昆群英會”,除了《龍鳳呈祥》《爛柯山》《牡丹亭》等經典名劇之外,京昆合演版《白蛇傳》集結兩大院團的名家新秀聯袂登臺,是此次演出季的一次“京昆大融合”。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要將傳統的“戲”唱好,更要尋找其中跨越時空、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的文化寶藏,並在創新表達形式上下功夫。

10月1日起,由故宮博物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域上和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一連三天在蘇州灣大劇院上演,為當地觀眾奉上了一場宋代美學盛宴。

“《只此青綠》是用舞蹈語匯創造性轉化《千里江山圖》。”本劇總編導韓真、周莉亞表示,這是她們獻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者、傳承者的讚歌,“我們希望不斷突破自己,面向更廣大的觀眾,把握作品的文化立意和定位,用舞蹈表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今年國慶,無論是感人至深的電影,還是豐富多彩的展覽、演出,主題都離不開“家國”二字。在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同時,更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深沉的家國情懷,凝聚起繼續前進的磅薄力量。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