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反常行為”不一定是青春期在作怪 心理健康專家為青少年群體心理健康問題把脈

發佈時間:2023-11-30 10:14:12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劉自雙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始終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和熱點。根據《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在6歲到16歲的在校學生當中,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焦慮障礙、對立違抗障礙、抑鬱障礙、抽動障礙等,成為當下青少年群體中較為突出的心理健康問題。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如何解決?有哪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鑒?針對大家關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近日,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康寧醫院和溫醫大公共精神衛生中心合辦的青少年精神健康前沿論壇上,記者專訪了與會的兩位青少年心理健康專家——英國皇家醫學會公共衛生學院院士劉德輝、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醫學首席專家鄭毅,請他們為當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把脈。兩位專家也呼籲,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呵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英國皇家醫學會公共衛生學院院士劉德輝:

正確解讀心理篩查結果,讓孩子快樂成長

面對心理篩查,如果篩查出症狀,這些孩子會不會被“貼標簽”,受到“特殊對待”?為此,劉德輝強調,篩查是心理評估的第一步,並不是診斷結果,篩查分數高也不代表孩子就有精神問題。“這項工作的出發點是為了發現孩子的一些早期症狀,從而進行早期干預,預防精神健康問題的發生,而不是把孩子當成病人。”

除了心理篩查,劉德輝表示,家長還需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心理彈性,即應對困難時能夠保持積極心理狀態的能力。通過訓練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彈性,對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為此,他提出,家長也要學會控制情緒,不要把不良情緒宣泄在孩子身上,特別是要改變以“成績為王”的教育觀人才觀,意識到精神健康比成績更重要。面對孩子的犯錯,不要第一時間用嚴厲苛責的語氣或者行動處理,而是要在孩子的成長中給予更多的陪伴和引導,多多理解孩子,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讓孩子在快樂的家庭氛圍中成長。

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醫學首席專家鄭毅:

像關心軀體健康一樣,關注心理健康

鄭毅在臨床中發現,很多來就診的兒童、青少年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期。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長忽視了他們的情緒和行為。針對這個問題,鄭毅給出了兩種判斷信號:第一種是孩子的情緒和日常生活行為發生了與他年齡不相符的變化,比如睡眠習慣改變,包括失眠、早醒、心情特別不好、睡眠過多等;第二種是孩子的情緒和行為給他自身或周圍的人帶來了持續的麻煩和痛苦,這可能是心理障礙的一些早期表現。

鄭毅認為,若孩子出現了一些早期心理健康症狀,就需要及時進行調整和控制,採取合適的干預手段。當下,家校社醫協同模式的構建,讓越來越多的心理健康輔導走近身邊。為此,鄭毅建議家長,如果社區有這樣的心理健康諮詢指導的機構,可以優先選擇諮詢,但如果孩子發生了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比如有自殘自傷行為、攻擊行為,就需要去專科醫院的心理門診進行諮詢。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長會誤以為孩子的一些“反常行為”是青春期在作怪,由此錯過了最佳干預時間。在這個階段,學校和家長需要給孩子的心理障礙做一些檢查,不要認為孩子不聽話、行為紊亂就是孩子淘氣,要考慮到許多孩子行為和情緒的背後可能會有心理方面的障礙。鄭毅介紹道,目前除了傳統的藥物治療外,一些借助數字化手段幫助診斷孩子的微表情和注意力的數字療法,也為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帶來新的可能。(溫州日報 記者劉自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