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山東省濱州市完成全國首部社會心理服務地方立法

發佈時間:2023-11-22 08:25: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辛理

近日,經山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批准,《濱州市社會心理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作為全國首部社會心理服務地方立法在多個方面開創先例。

《條例》規定,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採取多種形式開展經常性的社會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教育活動,提升公眾對社會心理健康的認知水準。將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工作正常開展;加強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建設,鼓勵和引導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立心理門診,開展心理諮詢、疏導和診療等服務,支援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院)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加強社會心理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健全人才培育支援體系,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強社會心理服務線上平臺建設,依託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或者其他具備條件的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建立線上公益性心理援助平臺,開通心理援助熱線電話,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務。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加強對社會心態的監測和預警,提升社會風險管控能力;建立重大突發事件的社會心理服務應急預案,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及時為公眾開展心理疏導。支援社會心理服務工作者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條例》要求,市、縣(市、區)負責社會心理服務管理工作的部門應當統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組織協調、監督管理本轄區內社會心理服務工作。整合社會心理服務資源,完善社會心理服務行業組織建設,加強行業管理。鼓勵社會心理服務行業組織建立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心理諮詢室、社會工作室以及各類社會心理服務場所之間的合作機制,確保社會心理服務工作接續開展。運用大數據、網際網路、物聯網等資訊技術,整合資訊資源,構建全流程閉環管理的社會心理服務管理資訊系統,實現預警監測、危機干預、醫療協作、綜合管理高效銜接。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負責心理健康服務管理相關工作,制定行業政策和服務規範,加強對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組織、人員的指導。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社會心理服務管理相關工作。負責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的部門應當將社會心理服務作為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的內容,依託網格開展社會心理服務宣傳,排查化解心源性矛盾糾紛。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有條件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根據有關規定設立心理諮詢室或者社會工作室。

《條例》要求,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應當關心和重視工作人員的心理健康,創造有利於心理健康的工作環境。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可以設置適當的場所,聘請社會心理服務工作者,為工作人員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市、縣(市、區)各部門和單位應當明確本部門、單位負責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機構和人員,加強對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和羈押服刑人員、社區矯正對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等特殊群體的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密切關注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的心理狀態,做好服務管理工作。衛生健康、公安、民政等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精神衛生綜合管理機制,多渠道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日常發現、登記報告、隨訪管理、危險性評估、服藥指導、心理支援和疏導等服務,依法開展案(事)件處置,做好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規範管理,統籌保障居家服藥和住院醫療費用,對本市行政區域內在冊管理的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分裂情感性障礙、偏執性精神病、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等六類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免費救治。

《條例》要求,社會心理服務機構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提供相應的心理健康宣傳、篩查、干預、治療、隨訪等服務。社會心理服務行業組織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建立健全行業規範,組織開展業務培訓,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公民應當重視自身心理健康,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健康素養。家庭成員應當相互關愛,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發現家庭成員有心理健康問題的,應當及時疏導和干預。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針對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