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青少年抑鬱高風險背後 這些問題亟待關注解決

發佈時間:2023-10-09 10:16:45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任彎灣

2023年10月10日是第32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促進兒童心理健康,共同守護美好未來”。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官方網站顯示,2023年2月23日,2022版“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發佈。全書基於近20萬人次的調查,綜合分析呈現了當前我國多個人群的心理健康基本特徵。結果顯示,青少年群體抑鬱風險高於成年群體。參加調查的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半數心理障礙始於14歲或之前,但大多數都不會被發現和獲得治療。可見青少年情緒問題備受忽視。

10月8日,在由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共青團湖南省委聯合主辦,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12355青少年服務台共同承辦的第32個世界精神衛生日系列活動現場,湖南省腦科醫院副院長袁寧詳細介紹了我國精神衛生相關現狀,並著重講述了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種種因素。在青少年抑鬱高風險背後,還有不少問題亟待關注與解決。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袁寧在精神科工作已有十餘年時間。“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那就是患者越來越多,精神衛生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大。”

據推測,目前全球近10億人患有心理障礙。也就是説,幾乎每8人當中就有一位患有心理障礙的患者。近年來全球抑鬱症、焦慮症患者激增,其中抑鬱症患者約增加5300萬,增幅高達27.6%;焦慮症患者增加了6200萬,增幅高達20.8%。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佈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介紹,不同年齡、不同收入下心理健康狀況差異突出。本次調查中,抑鬱風險檢出率為10.6%,焦慮風險檢出率為15.8%,抑鬱和焦慮水準的影響因素高度相似。

在成年人群中,18~24歲年齡組的抑鬱風險檢出率達24.1%,顯著高於其他年齡組,25~34歲年齡組的抑鬱風險檢出率為12.3%,也顯著高於35歲及以上各年齡組。焦慮風險檢出率的年齡差異呈現類似趨勢。可以發現,在成年人群中,青年群體的抑鬱風險較高。

藍皮書對全國範圍內超過3萬名青少年的調查分析顯示,參加調查的青少年中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風險,相比2020年有所下降。女生相對男生有更高的抑鬱、孤獨得分;總體上,抑鬱、孤獨、手機成癮得分有隨著年紀增長而升高的趨勢。

總體上,抑鬱、孤獨、手機成癮得分有隨著年級增長而升高的趨勢;住校或父母外出工作的青少年有更多抑鬱、孤獨、手機成癮問題。袁寧特別提到,大約有一半的心理障礙症狀首次發生在14歲以前。

如何認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袁寧介紹,關於心理健康的標準有許多版本,目前為止最經典的是由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的10條標準: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適當的評價;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與現實的環境保持接觸;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條件下,對個人的基本需要做恰當的滿足;在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心理健康的最高水準和最高標準。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可能會受到社會變革、生活環境和方式、親子同伴關係、環境污染、早期教育、自身行為、家庭管教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我們的處理原則就是增強保護的因素,消除危險的因素。”袁寧介紹,近年來社會高速發展、轉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迅速,在發展過程當中出現了例如人口密度大、交通擁堵、住房、上學、就業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從很多方面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兒童精神醫學發展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參與

我國目前約有4.2億兒童,佔全世界總數的五分之一,且大部分生活在欠發達地區。“目前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精神衛生資源的不均衡。也許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經達到了先進的水準,但大部分偏遠地區缺乏專門的兒童精神服務。”

袁寧回憶,湖南省腦科醫院約從2017年起獨立開設兒少病房,從睡眠科獨立出來,作為獨立的亞專科。而我國第一家成立兒少專科病房的醫院在南京,約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七十年的發展歷程,放眼全國,此類病房發展了還不到20家,整體速度較慢。

另外,關於兒童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依然不足。在許多人的刻板印象中,“精神疾病”等同於“瘋子”,這加重了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和家長的病恥感,阻礙患者得到有效的干預和治療。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吃喝拉撒睡”中都有可能存在精神心理問題的症狀,需要得到及時關注。

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決策和管理缺乏兒童精神醫學專家參與,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在中小城市為孩子看心理健康相關疾病,基本上按成人的模式處理。我國目前也缺乏兒童精神專科醫生的認證、培訓和管理。”相對成人心理健康問題,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學會、網站、雜誌等交流平臺也有限。

關於我國兒童精神醫學發展,袁寧提出了幾點展望。首先,兒童與成人的人為界限將被打破。第二,希望將來兒童神經、精神發育等基因診斷和分類能成為現實,早期診療和干預將有新的突破,不再重身體、輕心理;重知識、輕能力。另外,兒童心理健康的多學科和多部門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全社會共同關注青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瀟湘晨報 記者任彎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