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除了看“大爺跳水”“大媽跳搖擺舞”,還有這些方式能解壓

發佈時間:2023-09-22 09:43:12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王婧 劉一銳

前不久,在天津獅子林橋觀看大爺們跳水成為“年輕人的新型解壓方式”。隨著大爺們的迅速出圈,慕名前往獅子林橋打卡的人已經不僅僅是圍觀了,一些年輕人甚至帶著列印了數字的紙,自發組成了跳水打分團。

但9月6日,天津獅子林橋跳水隊宣佈退出獅子林橋跳水。這是因為大爺們發現,不少前來跳水的人並沒有“經過準備和訓練”,以至於“出現了危險和隱患”。

為了“不想看到有人受傷”,大爺們早就在獅子林橋現場勸退一些沒有經驗但是想要跳水的年輕人。在“退圈宣言”中,大爺們呼籲和倡議大家跳水應前往專業場所,也順便“安利”了一波天津的美食和文化。

給伯伯打分,增加了年輕人的社交互動和社區感

“退圈宣言”發佈前三天,來自北京的00後黃家珍才從朋友圈了解到天津獅子林橋的盛況。黃家珍説:“那天傍晚,我連刷到3條定位在天津獅子林橋的朋友圈,後來又在網上看到了一些‘baibai’(‘伯伯’的天津方言叫法)跳水的視頻。”

入水前,大爺們會先站在橋上進行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一句“生存一分鐘,快樂60秒”被年輕人津津樂道,黃家珍也把這句話變成了自己的口頭禪。黃家珍覺得,大爺們這些行為“很搖滾”。

在“有幸”看到大爺跳水的人當中,25歲的劉木蘭算是去得比較早的那一波。去天津的前一週,劉木蘭每天都能在手機裏刷到天津大爺們跳水的視頻,她覺得“特別解壓”。“尤其是對於我們‘北漂’的年輕人來説,他們自由放鬆的生活狀態是我們非常羨慕的。”劉木蘭説。

説走就走,劉木蘭從北京出發了。“我擠進‘VIP觀看區’,有志願者在跳水的臺子上維持秩序,詢問是否會跳水,只讓跳過水的上。有不會游泳的人穿著救生衣準備跳,‘baibai’都拒絕,讓他岸上待著。”站在橋上最前排的她舉著出發前隨手拿的一張草草地寫著“10”的紙,加入了跳水打分的隊伍。

那麼,為什麼觀看大爺跳水能成為年輕人的一種解壓方式?

“跳水原本就是一項充滿活力和刺激的運動,觀看者可以通過觀賞跳水技巧和感受跳水者的勇氣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有助於人們暫時把注意力從日常的煩惱和壓力中抽離出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心理學博士趙霞説。

不同於欣賞專業運動員的表演,在天津觀看民間老人跳水的過程中,年輕人與跳水大爺以及現場其他觀眾互動、分享歡樂,這更多的是一種群眾性活動。趙霞認為,參加這種活動能夠增加年輕人的社交互動和社區感,從而獲得集體興奮的情緒刺激。

天津老人的精神面貌,讓年輕人大為震撼

大爺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雖然劉木蘭已經在視頻裏領略了,但到了現場,她還是被撲面而來的熱情和活力震撼了:“他們的年齡和他們表現出來的專業度有很大的反差感,有種寶刀未老的感覺。”

其實,讓年輕人感動的不只是跳水老人。天津市的“盤頭大姨”近期也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甚至成為一個深度體驗天津市民文化的項目。這群大姨擁有一個共同的標誌——高高盤起的蓬鬆頭髮,點綴著閃閃的金粉。這樣別具一格的造型,展示了天津的風土人情和獨特的市井文化。獨特的不僅僅是髮型,還有她們身上散發出的那份板正和精氣神。

那天看完跳水後,劉木蘭沿著海河去了北安橋,她看到那附近有一些跳搖擺舞的“大爺、大媽”。劉木蘭以為只有年輕人愛跳搖擺舞,原來天津大爺大媽們的搖擺舞在舞蹈圈早已小有名氣。劉木蘭感慨道:“感覺天津每個人都身懷絕技。”在短暫的幾個小時裏,天津“baibai”們熱愛生活的態度感染了她。

由於成長于不同社會與文化環境,當代青年與中老年人之間在生活方式和觀念上存在差異和衝突。而在天津,兩代人卻實現了跨代的交流、理解與共鳴。

趙霞認為這與不同年齡層的人的生活狀態和經歷有關:老一代人已經脫離了自我實現的階段,並因此獲得解脫和自我獎賞。年輕人仍然處於追求個人成就和物質享受的成長階段。正如網上有評論説:“baibai們的精神狀態領先我們幾十年。”這樣的差異讓年輕人對老一代的生活態度産生了強烈的好奇和興趣,渴望從中獲得一些經驗和啟發。

趙霞分析,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帶來的工作壓力、生活成本,與家人和朋友的分離以及新生活環境等,都可能是年輕人焦慮和緊張的來源。特別是對於在大城市工作的外地年輕人來説,這種工作或生活處境所帶來的慢性壓力,可能會引起焦慮,甚至帶來抑鬱情緒。

“由於對事物缺乏快感,年輕人往往沉迷手機以替代滿足,但在娛樂過後,往往帶來更大的空虛和現實與虛擬割裂的落差感。而這些老人們則表現出一種自由和熱愛生活的態度,這種熱愛生活的態度正是年輕人所嚮往的,年輕人也因此産生了強烈的共鳴。”趙霞分析道,“大爺們樂觀的心態鼓舞並激發了年輕人對生活的熱情,並啟發他們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

除了跳水,還有這些解壓方式

在天津工作的00後金龍告訴筆者,天津大爺們在獅子林橋跳水已經很久了。“這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吧。”金龍説,“因為每個人都在對抗自己無聊的生活。”

這次大爺們出圈後,金龍“為了開心”也前去嘗試了幾次跳水,“跳水後的感受就是産生了多巴胺。但5-6米高的橋,跳下去真的特別疼。”由於沒有掌握正確的跳水姿勢,金龍説上岸後身體有些地方發紅,處於麻的狀態,過了幾天甚至有些發青。金龍也因此建議“大家理智地參與跳水活動”。

趙霞認為,大爺們宣佈退出跳水是一種明智且負責任的行為。他們的退出也提醒了年輕人在尋求解壓方式時需要考慮到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不要盲目模倣,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親身參與跳水能使人腎上腺素、內啡肽等激素飆升,産生心流與超越自我的快感。但年輕人還可以採用許多更加理性安全的解壓方式。”趙霞説,運動、閱讀、旅行、與好友交流等,都是可以獲得快樂的方式。

趙霞解釋説:“運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解壓方式,可以幫助釋放緊張情緒和焦慮感,同時增強身體健康,如瑜伽、冥想和深呼吸等正念療法,可以提高心理和身體的平衡與抗壓能力;閱讀可以幫助人們放鬆心情,開拓視野,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旅行可以讓人們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壓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與寧靜;與好友交流可以幫助人們排解情緒,獲得支援和安慰,緩解壓力和焦慮;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保持充足的睡眠、健康飲食和合理安排工作與休息時間,也有助於減輕壓力。”

趙霞建議,社會可以通過提供更多渠道和資源,來幫助年輕人解壓,如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心理健康教育和宣傳活動等。同時,社會需要關注年輕人的就業和生活環境,提供更好的支援和保障。此外,政府還可以建立更多的公共健身場所和休閒娛樂設施,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動和社交機會,加強對年輕人精神健康的宣傳和引導,讓大家了解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壓力。 (中國青年報 實習生王婧 劉一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