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慧琴警官心理工作室” 用溫情守護著婦女兒童的權益

發佈時間:2023-09-19 09:28:26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佚名

237人次,是青海省西寧市公安局城北分局“慧琴警官心理工作室”2021年掛牌成立以來的接訪記錄。800多天的時間,李慧琴用溫情守護著婦女兒童的權益,用深情紓解家長的心結、引導孩子重構認知,用戰友情幫助民警輔警排解不良情緒,用自己的真誠和付出為轄區穩定注入“心”動能、添加“心”活力。

李慧琴對社區康復人員小楊(化名)進行心理輔導。

打開“心鎖”的鑰匙

“你就不能聽話一點、懂事一點,你是要逼死我呀……”“你能不能不管我,我受夠你了……”“慧琴警官心理工作室”裏,一對母女情緒激動、劍拔弩張。

今年3月,上重點高中的小蓓(化名)通過不良網站認識了一名自稱某高校的“大學生”,一來二去,素未謀面的二人開始了“網戀”,甚至“裸聊”。史女士無意間發現了女兒的“離經叛道”,一怒之下將小蓓暴揍一頓。曾經溫馨的母女之情蕩然無存,直到有一天,小蓓開始了自傷自殘……工作室裏,李慧琴對母女二人進行了積極干預,通過“敘事”“沙盤”“音樂放鬆”等方法,讓二人重新定位了自己的“權責”,在“去價值條件化”的修復過程中,讓她們找到了自己的“原生動力”,明白了親情的無私、愛情的高尚、友情的真誠。

“用心用情面對每一個家庭,我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守護一個個家庭平安幸福!”李慧琴説。通過守護一個個家庭的“小平安”築牢社會“大平安”,這是李慧琴從警11年來不變的情懷。

2012年11月,李慧琴從部隊轉業到西寧市公安局城北分局。從橄欖綠到藏青藍,從副團職教員到社區民警,她一直告訴自己身份雖然變了,但為民的初心不能變。面對家長裏短的社區工作,她發現自己擁有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質是“天然”的助力。

“李警官,你能幫幫我嗎?”2016年7月的一天,剛從戒毒所期滿解除強制隔離戒毒的小楊(化名)找到了李慧琴。原來,小楊希望自己能重新回歸家庭開始新生活,但家人對她冰冷的態度讓她跌入了谷底。不知所措的她抱著最後的希望來到了派出所。了解了她的情況後,李慧琴明白要想讓她能夠重拾信心回歸社會,重點是重啟“家庭支援”系統,讓家人重建對她的信心,在理解和接納中一起幫助她戒斷“心癮”。於是,李慧琴及時疏導了小楊一家人的不良情緒,解開了彼此的心結,幫助小楊融入家庭、重構自我。

這次經歷讓李慧琴頗有感觸。於是,她主動向所領導建議,成立了由派出所牽頭,社區(村委)、學校共同參與的“愛心服務小分隊”,化解家庭教育、婚戀、家暴等各種矛盾糾紛。

2018年的一天,李慧琴與“愛心服務小分隊”成員發現轄區張女士兩口子“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當李慧琴敲開張女士的家門時,丈夫狼狽地一邊捂著腦袋一邊躲閃著,氣急的妻子手裏拿著捍麵杖滿臉怒氣,瘦小的孩子窩在沙發的一角驚恐地看著爸爸媽媽……李慧琴沒有直接詢問二人吵架的原因,而是平復了二人的情緒後,拿出了OH卡牌,讓夫妻二人翻起了字卡和圖卡。夫妻二人在循序漸進的翻牌和聽解説過程中,逐漸覺察到了自身在婚姻關係中的缺位和錯位,吵翻了天的夫妻二人開始認真反思彼此在婚姻中的責任與義務。一週後,張女士和丈夫帶著孩子來到了派出所再次擺放了OH卡牌。看著牽著爸爸媽媽的手、眉眼笑成月牙的孩子,李慧琴也開心地笑了。

結合轄區實際,李慧琴不斷摸索創新,慢慢找到了一把打開群眾“心鎖”的鑰匙。2021年4月,青海省首家以民警名字命名的“慧琴警官心理工作室”在祁連路派出所正式掛牌成立。作為一棵呵護群眾心靈的健康之樹,工作室源源不斷地汲取著服務群眾的經驗和養分,為公安基層治理賦能。

為婦女兒童掃除“心雷”

2021年4月,青海省首家“護蕾溫馨小屋”落戶城北分局,這是“慧琴警官心理工作室”更好助力轄區婦女兒童健康成長的一次嘗試。針對婦女兒童受侵害案件,避免對她們的“二次傷害”,李慧琴依託“護蕾溫馨小屋”,主動介入和跟進,積極幫助她們掃除“心雷”,開啟了對婦女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全面保護的新模式。

2022年3月,一名5歲的女童被“鄰居爺爺”侵犯,懵懂的孩子從父母親憤怒的眼神中似乎也意識到了事件的嚴重性。在接到報案後,李慧琴立刻對孩子進行了“危機干預”。在孩子用稚嫩的小手畫畫的過程中,李慧琴發現儘管整幅圖著色鮮艷,所畫物象也很清晰,但“畫作”給人的感覺卻分明少了一絲孩童該有的朝氣。很明顯,孩子幼小的心田已埋下了一顆“心雷”。於是,李慧琴每隔兩周就會帶著孩子做一次“沙盤遊戲”,在主動引導下,孩子擺放相對負面的沙具開始變得越來越少,並且在方位上開始逐漸變成了“過去式”……半年之後,孩子的“畫作”有了孩童該有的生機。

2022年10月,“城北公安分局心晴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在分局黨委的關心和支援下也正式落地。這意味著在建設平安轄區的理念指引下,“慧琴警官心理工作室”這棵大樹將會植根更深、養分更足、果實更碩。李慧琴秉持著“提高認識、教育為先”保障“平安關愛”工作的思路,對未成年人制定個性化幫教方案,對需要心理幫扶的未成年涉案當事人開展“一對一”心理諮詢、情緒疏導、危機干預等工作。

今年年初的一天,轄區多個小區的私家車被砸,一個瘦弱的身影攜卷車內的煙酒逃離。幾天后,作案人被抓獲。看到眼前剛滿15歲的小強(化名),李慧琴內心五味雜陳。經過近2個小時的溝通,李慧琴梳理了小強的成長脈絡。原來,小強還在嗷嗷待哺時,父親因盜竊鋃鐺入獄,母親丟下他不知去向。在小強的認知裏,只有嚴厲的爺爺、懦弱的奶奶。剛上初中,小強就奔赴了外面“自由的世界”,為了養活自己,本該拿起書本的小手變成了“罪惡之手”。看著他狼吞虎咽地吃著民警給他端來的飯菜,有著母親身份的李慧琴一時之間竟不知該怎樣面對他。當她問小強“你想媽媽嗎”時,小強乾脆地搖了搖頭並堅定地説道:“不想!我需要她時她不在,現在我已經不需要她了。”聽著這樣的回答,李慧琴知道眼前的小強已經嚴重缺乏“家庭動力”,要想幫扶他難度可想而知。李慧琴和辦案民警一遍又一遍地和小強的爺爺接觸,希望能讓他的支援喚醒小強的“動力”。最終,小強“不予處罰”,爺爺將他領回家。看著小強跟在爺爺身後的身影,李慧琴知道這條幫扶之路她要一直堅定地走下去,繼續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幫助他們重新認識自我、調整社會認知,早日找到自己、順利回歸社會。

三年裏,李慧琴援助受侵害婦女兒童57人次,“一對一”服務230余名來訪群眾,幫助22人次民警輔警舒緩壓力、釋放不良情緒,舉辦各類線上直播和心理講座40余場次,受眾人數達到55000余名。

“用心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用情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用愛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這是李慧琴經常説的一句話。工作室內,一面印有“疏導有方啟人生,暖心關愛伴成長”的錦旗,是李慧琴用愛打開心結、用情服務群眾的見證。(中國長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