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原創

藍皮書總報告 |2022年國民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現狀、影響因素與服務狀況

發佈時間:2023-08-09 08:52:17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陳祉妍等

       原標題:藍皮書總報告 |《2022年國民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現狀、影響因素與服務狀況》:意識增強,表現樂觀,需求多重,但職業和年齡差異明顯

2023年2月,2022版“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正式發佈,本書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團隊完成,全書由總報告、分報告與專題報告三個部分組成。

本書總報告《2022年國民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現狀、影響因素與服務狀況》(以下簡稱《總報告》)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評估發展中心陳祉妍教授率團隊撰寫完成。《總報告》對2022年國民心理健康現狀與趨勢、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狀況進行了調查與分析, 提出了維護和促進國民心理健康水準的對策和建議。

2021至2022年,國民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共採集包括青少年和成年人在內的總樣本逾19萬份,《總報告》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成年人樣本6859份,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東部地區佔47.0%,中部地區佔24.4%,西部地區佔23.9%,東北地區佔4.7%。男性佔42.5%,女性佔57.5%;平均年齡36.0歲;城鎮戶口占66.6%,農村戶口占33.4%。

本次調查使用的工具,首先是歷年“心理健康藍皮書”的核心監測工具《中國心理健康量表(簡版)》、《流調中心抑鬱量表(簡版)》,同時使用了《廣泛性焦慮障礙量表》、《心理健康服務問卷》等。

一、2022年國民心理健康情況

1. 心理健康風險隨年齡增長、收入增加而減低

結果發現,抑鬱風險檢出率為10.6%,焦慮風險檢出率為15.8%,本次調查的抑鬱風險檢出率略低於2020年調查的數據。抑鬱和焦慮水準的影響因素高度相似,其中首要的影響因素是年齡與收入

本次研究發現在成年人群中,青年為抑鬱的高風險群體,18~24歲年齡組的抑鬱風險檢出率高達24.1%,顯著高於其他年齡組。25~34歲年齡組的抑鬱風險檢出率為12.3%,顯著低於18~24歲年齡組,顯著高於35歲及以上各年齡組。焦慮風險檢出率的年齡差異呈現類似趨勢。

本次研究發現,隨著月收入的增加,抑鬱風險檢出率呈曲線變化。月收入2000元以下組的抑鬱風險檢出率最高,顯著高於其他月收入組。

2. 各類職業群體呈現不同的心理健康特徵,差異突出

以抑鬱為例,抑鬱風險檢出率最高的是無業/失業人員高達31.0%,遠遠高於其他職業群體的抑鬱風險檢出率。抑鬱風險檢出率最低的是管理人員,為3.2%。


不同職業人群在《中國心理健康量表》上也展現出不同的剖圖特徵。


二、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

1.工作狀態異常影響心理健康

分析工作狀態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發現:無工作崗位/失業/待業人群的抑鬱風險檢出率最高,當前雖有工作崗位但基本沒進行工作的群體,抑鬱風險檢出率次高,與無工作崗位/失業/待業人群非常接近。抑鬱風險檢出率最低的群體是每天工作時間與平時相似的這組人群,也就是説,他們的工作狀態是較為穩定的。相比之下,工作時間變動,無論是更少或更多的工作時間都會顯著增加抑鬱的風險。

 

工作倦怠對抑鬱風險的影響更為突出。可以看到,嚴重工作倦怠的組別中,抑鬱風險檢出率超過40%。存在工作倦怠但程度不嚴重的組別中,抑鬱風險檢出率為14.4%,略高於平均水準。不存在工作倦怠的組別中,抑鬱風險檢出率則很低。這一結果顯示,需要關注嚴重工作倦怠者的抑鬱風險。

2.家庭與社會支援保護心理健康

來自家庭之外和家庭之內的支援都對人們的心理健康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朋友支援是家庭之外支援的重要來源,調查分析發現,抑鬱風險檢出率隨著朋友支援的增多而遞減。當缺乏朋友支援的時候,抑鬱風險檢出率(32.3%)遠高於平均水準(10.6%)。

婚戀狀態的分析同樣顯示了家庭內外支援的重要性。在各類不同婚戀狀態群體中,已婚群體的抑鬱風險最低,未婚無對象群體的抑鬱風險最高,抑鬱風險檢出率(23.6%)遠高於已婚群體(5.7%)。雖然其中也疊加了一些年齡因素的影響,但仍顯示了擁有親密關係的支援對於心理健康的保護作用。從這一角度來説,促進青年人擁有穩定和諧的婚戀關係、促進婚姻家庭和諧,對人們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價值。


3.運動與睡眠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運動與睡眠對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本次調查重點關注了運動頻率,單次運動時長,午睡時長對於抑鬱風險的影響,分析發現,每週運動頻率為0次的組別,抑鬱風險檢出率遠高於其他組別,事實上這也是基本不運動與通常規律運動的人群之間的差異,隨著每週運動頻率的增加,抑鬱風險檢出率逐漸降低。

分析單次運動時長和抑鬱的關係,發現從心理健康的收益來説,單次運動為20分鐘及以上即有意義

分析午睡與抑鬱風險檢出率的關係可以發現,適度午睡對於心理健康具有保護作用。不午睡組別的抑鬱風險檢出率最高,而午睡時長為30~60分鐘組別的抑鬱風險檢出率最低。這與通常提倡的午睡在30分鐘左右的健康建議基本吻合。

三、國民心理健康服務狀況

調查發現,在獲得服務的便利性上,調查對象對於心理課程的獲得便利性感知略高於心理諮詢,對於獲得心理諮詢服務感到“很便利”和“比較便利”的人佔55%,對於獲得心理課程感到“很便利” 和“比較便利” 的人佔71%。比起2020 年調查的結果,調查對象感知獲得心理健康服務的便利性顯著上升

對於心理諮詢和心理課程這兩類心理健康服務,總體上滿意的人數居多。對心理諮詢傾向於滿意的(包括“很滿意”和“比較滿意”)人數佔78%,而對心理課程感到滿意(句括“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人數佔89%。與2020 年調查相比,對兩類服務的滿意度均顯著上升

對策與建議

第一,繼續提高心理健康服務的可及性和規範性。

第二,推動心理體檢普遍開展。

第三,關注低收入群體與失業無業群體。

第四,關注與支援青年群體。

第五,關注工作倦怠,加強職業指導,提供心理服務。

第六,加強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與支援。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獨家授權刊發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