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華安基金石雨欣:剛兌打破後的信用新時代

  • 發佈時間:2016-04-18 02:10:2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2005年短期融資券問世至2013年,信用債市場無一例違約事件發生,成為信用債投資的黃金時期。隨著信用市場的擴張以及發行主體的不斷增加,發債企業的信用資質不斷下沉,但由於國內經濟一直保持較高增速,地方政府債務也處於不斷擴張時期,政府支援的意願和能力相對較強,並且商業銀行壞賬率較低,信貸支援政策寬鬆,信用風險暴露的主客觀條件都不具備,信用評級以逐年上調為主。

  信用債市場發展初期,投資者對於信用風險的識別以企業屬性為標識,基本認為國企等於剛兌,民企由於在外部融資支援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勢,所以從利差表現來看,民企的信用利差普遍高於國企。

  2014年以後,宏觀經濟增速下臺階,産能過剩問題逐漸暴露,過剩行業企業的經營壓力凸顯,而信用評級的虛高使投資者放鬆了對信用風險的警惕。隨著商業銀行壞賬率的不斷上升,商業銀行的信貸政策有選擇地收緊,同時中央提出打破剛兌的口號,剛兌神話終於被打破。2014年3月 “11超日債”因不能按期全額支付本息,成為國內首例違約的公募債;2015年4月,"11天威MTN2"由於公司發生鉅額虧損,未能按期兌付利息,成為首例國企違約;2015年二重、英利、雨潤等陸續出現本息不能如期兌付的情況,債券市場的剛兌加速打破。

  從近兩年的違約案例來看,違約主體涉及央企、地方國企、民企,國企並不具備先天優勢,從利差分化趨勢來看,企業屬性的分化並不明顯,而行業利差的分化卻逐漸明顯,産能過剩行業的利差顯著擴大,包括股東屬性、政府支援、銀行信貸等外部支援因素均被弱化,信用利差的分化終於回歸企業基本面。

  打破剛兌,信用市場的風險由原來的權屬歧視轉化為真正基本面的考量,經營管理能力較強的企業可以享有較低的融資成本,而經營壓力大、管理水準低下的企業將被市場給予更高的風險溢價,這促使信用市場的定價趨於合理,也有利於提高債券市場的市場化程度。

  從去産能的進程來看,鋼鐵、煤炭等行業的去産能力度低於預期,這些行業面臨的産能過剩問題將長期持續,信用基本面的壓力持續,信用風險的暴露將繼續。

  年初以來,信用債走勢與利率債不斷出現較大背離,雖然利率債反覆震蕩,但信用債繼續受到投資者追捧,信用利差持續被壓縮,而過剩産能行業和低等級利差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在經濟增速下臺階、去産能的大背景下,部分企業的信用風險仍有繼續擴大的趨勢,信用違約的個體事件仍有較大概率發生,但由於債券市場目前整體杠桿水準有限,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概率較低。

  2016年對於債券投資來説,首要任務就是防範信用風險,避免“踩雷”成為重中之重。信用研究將繼續回歸基本面的分析,在外部支援不斷弱化的情況下,原有簡單的屬性劃分已經失效,地方政府支援的意願和能力不斷下降,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援更為謹慎,發債企業的各層保護傘被逐步打開,虛高的信用評級將面臨大幅下調的壓力,投資者不僅需要防範低等級信用風險的擴散,還需防範信用評級大幅調整的風險。

  華安信用四季紅、華安穩固收益債券基金經理 石雨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