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註定是ETF發展的“超級大年”。《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截至10月17日,全市場已經成立53隻ETF,總規模超過1100億元,創歷史新高。指數化産品出現巨大的發展空間,新老基金公司紛紛佈局ETF,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華安基金總經理助理、華安滬深300ETF擬任基金經理許之彥表示:“ETF的發展並不是一個線性的、連續的過程,而是具有從量變到質變的特性,具有裂變的可能。在所有ETF産品中,滬深300ETF的競爭優勢尤為突出,華安基金也將致力於把旗下即將的華安滬深300ETF打造成跟蹤滬深300指數的旗艦ETF産品之一。”
非貨幣ETF規模超5000億元
ETF産品的發展機遇,已不再是過去簡單的歷史重復。過去15年,國內ETF從無到有,到目前已經有200多只ETF,非貨幣ETF有5000億的規模。規模增長的背後,投資者發現對ETF的認識和理解,基金公司對ETF的發展和應用,都開始出現了一些新的跡象。
許之彥對比表示表示:“ETF産品的發展並不是一個線性的、連續的過程,而是具有從量變到質變的特性,具有裂變的可能。我們看到,2012年前整個市場也就是500億元左右,而今天已經突破5000億元,而其中的3000億元是過去三年增長的,因此ETF的發展不是線性的,而是隨著市場的變化(包括制度變化、機構投資者崛起、市場有效性提升等)發生了質的變化。”
面對未來ETF的發展,許之彥認為空間還很大,“第一個15年,可能是5000億;第二個10年,可能就是3萬億;第三個10年,可能就是5萬億到10萬億的市場。”
滬深300ETF競爭優勢凸顯
面對如此大的發展空間,各基金公司應該如何應對?許之彥介紹稱,華安基金在之前的發展中比較注重創新,創業板50、黃金ETF、德國ETF、日本ETF等産品,都是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差異化的,而面對今天ETF大的發展趨勢的到來,華安基金的産品策略需要與時俱進,需要更深入的思考。
許之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發展的空間,從全球來看,特別美國市場,一線寬基指數産品基本佔指數化産品的50%以上,而國內一線寬基就是三隻股指期貨的標的,即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其中滬深300我們認為是最有競爭力的。”
他也具體談到了看好該類産品的原因:首先,滬深300佔有整個A股流通市值接近60%,它是國內最為旗艦的寬基指數之一,是能夠代表A股市場的核心指數;其次,從收益的角度來看,在過去的一年三年五年,大概有80%的主動基金經理沒有戰勝滬深300;再次,滬深300指數還具有較強的投資特徵和投資價值。其估值目前12倍,股息率2.5%,其行業的分散度和寬度基本覆蓋了A股最核心的部分。
對於即將發行的華安滬深300ETF,許之彥直言,將努力把該産品打造成跟蹤滬深300指數的旗艦ETF産品之一。他表示,華安基金在滬深300ETF上的佈局,是看好未來ETF市場更大的發展,更看好滬深300這個核心資産,他會盡最大努力把滬深300做成市場中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費率最低、投資人最受歡迎的産品之一。
許之彥表示:“我堅信,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市場成熟度的提升,ETF必將迎來飛躍式的發展,成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投資和資産配置的重要工具。為此,華安基金也一直在努力,每年舉辦大量的專業化會議,覆蓋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幫助投資者了解和使用ETF。”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