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手機還輕的無線掌上超聲,集顯示、攝像、光源三合一功能為一體的4K內窺鏡攝像光源一體機,國內首個獲批“導航+自動執行”骨科智慧手術系統,可同時覆蓋髖關節與膝關節的骨科關節手術機器人……在日前舉行的第90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身懷“十八般武藝”的各類醫療裝備讓人耳目一新。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醫療裝備産業在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落後到追趕的階段後,現已進入跟跑、並跑以及領跑並存的新階段,前述産品的亮相正是我國醫療裝備産業邁向中高端進程中的縮影。
面向未來,來自全球醫療裝備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的競爭力幾何?如何進一步向産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在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發展提速的背景下,高端醫療裝備産業又將如何發展?我國高端醫療裝備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産品推廣、市場認可等方面還存在哪些弱項或短板?
強大的製造基礎
醫療裝備是指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開發應用的相關硬體、軟體和整合系統的總和,主要包括診斷檢驗裝備、治療裝備、監護與生命支援裝備等。
摩根大通大中華區醫療健康行業研究主管黃旸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內完備的製造産業鏈有力支撐了醫療裝備産業的發展,“醫療裝備産業説到底是工業製造。我國在産業鏈的供應能力、製造成本以及工程師人才供給上都具有極大優勢。”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擁有全球産業門類最齊全、産業體系最完整的製造業,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我國有超過四成産品産量位居世界第一。
強大的製造基礎正賦能醫療裝備製造。記者在聯影醫療常州生産工廠內看到,物料遞送、生産焊接、品質檢測等一系列生産已經實現了自動化。工廠負責人嚴全良表示,醫療影像設備的生産涉及上百種零部件、幾十家供應商,“現在,我們一個工廠就能全部搞定,而能做到這一點的生産工廠,全球範圍內屈指可數。”
同時,完備的製造産業鏈基礎也吸引了海外醫療裝備企業來華發展。例如,John R.Adler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神經外科和放射腫瘤學榮譽教授,由他發明的頭頸部放療系統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手術機器人可實現無創腦外科,技術實力全球領先。
“這一複雜的設備需要先進的製造技術才能實現。在考察中國的製造工廠後,我看到了它産業化的可能性。”John R.Adler表示。目前該設備及相關配件已確定將由百洋醫藥進行本地化生産,並將供應全球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醫療裝備産業在提升製造能力的同時,也加快了向高端産品邁進的步伐,並取得了纍纍碩果。數據顯示,近10年來,250余種具備全球領先技術水準、中國製造的創新器械獲批上市。同時,産業進入創新全面提速階段。例如,光纖譜儀、雙能梯度系統、梯度放大器、PET數字光導探測器、MR超導磁體等多項核心技術已攻關成功;重離子放射治療系統、質子放射治療系統、“人工肺”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等國産高端産品實現零的突破並進入臨床應用。
“過去,高端醫療裝備都是從國外進口,價格昂貴。如今,這一刻板印象已經被打破,國産醫療裝備已經撕掉了‘廉價低端’的標簽,國産高端醫療裝備進入大型三甲醫院已經不是稀罕事。”一位長期從事醫療設備銷售的人士介紹。
此外,隨著競爭力持續提升,越來越多的國産醫療裝備産品已經進入海外市場,企業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2023年,包括聯影醫療、邁瑞醫療、威高骨科、新華醫療等在內的11家中國企業,躋身全球醫療器械企業100強。
借力人工智慧
無論是在2024中國醫學裝備展覽會,還是在第90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智造”已經成為高端醫療裝備産業的新亮點。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新技術,正在加速推動醫療裝備智慧化、精準化、網路化發展。
黃旸表示,高端醫療裝備將從硬體競爭逐步走向硬體與軟體的雙競爭,“在這方面,我國有豐富的臨床大數據,這或可進一步轉化為醫療大模型優勢,構建産業新競爭力。”
據悉,這一産業新趨勢,為國産醫療裝備打開了進入新賽道的想像空間。例如,一工作就會“咆哮”的磁共振在被植入AI演算法後,可降低約98%的磁共振掃描噪聲;由“鋼筋鐵骨”構成的醫療機械臂經過AI改造,擁有了“智慧”頭腦,可以在手術過程中智慧導航、預判“路況”併發出警報;5G、虛擬現實等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讓遠端手術成為可能,醫生只需動動手指,即可遠端調控顯示屏成像,手術室中的人機交互已成為可能……
事實上,國內企業正在推進加強軟體能力的建設。例如,聯影智慧已基於全球領先規模的醫療參數,訓練出“uAI+影智大模型”,率先打造了垂直醫療領域的大模型基座;海信醫療已基於AI開發了一系列智慧化醫療設備,比如海信超聲HD80、海信消化內鏡智慧屏、電腦輔助手術系統等;海爾醫療則推出了創新智慧疫苗全場景解決方案,可將疫苗接種智慧化從廠家運輸環節推進到疾控冷庫、接種門診、預約接種,再到異常反應監測等的全鏈條,實現精準取苗零差錯、問題疫苗秒凍結、接種全程可追溯等。
黃旸坦言,在中國,大多數醫療設備的使用頻率要遠高於海外國家,這也意味著這些設備的醫療使用數據更“大”、更“厚”,“有了大量醫療數據作為基礎,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大數據開發、推進AI應用,都會有先發優勢。從中長期來看,在醫療設備硬體基礎上的軟實力,將會成為全産業的新競爭力。”
激活創新力
據了解,儘管我國醫療裝備産業發展持續向好,但面向未來以及全球舞臺競爭,仍需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研轉化、創新産品推廣應用等方面尋求突破。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我國醫療裝備産業上下游在現有製造業基礎上,正不斷開展延鏈補鏈強鏈工作,持續衍生出新應用、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醫療器械的創新一定要基於臨床需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醫療器械的創新歷史,始終圍繞著尊重患者最基本的需求,聯合各個專業,是科研與臨床相互印證、醫學與工程交相融合的歷程。
“過去,我國的器械創新以模倣為主,醫工融合做得不夠。面向未來,促進醫工深度交叉融合,構建醫療器械創新過程完整的知識體系刻不容緩。”葛均波説。
同時,投資並購事件在我國醫療裝備産業內時有發生。例如,2024年,邁瑞醫療通過對惠泰醫療控制權的收購,得以切入高耗能領域並提高耗材研發能力;康眾醫療完成了對英國高端X射線平板探測器和CMOS感測器研發製造企業ISDI LIMITED 30%股權的收購,進一步增強康眾醫療為客戶提供全面X射線核心部件解決方案的能力。
華創證券投資銀行部保薦代表人陳妺向記者表示,對於醫療裝備企業而言,並購是快速獲取新的技術來彌補企業短板,增強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途徑之一。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