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武漢市18條低空試點航線獲批。武漢市提出,到2030年,全市低空經濟産業規模突破千億元,進入國內低空經濟綜合實力第一方陣。政策催化,資本追捧,除了武漢,各地也佈局火熱,競逐這條新賽道。
低空經濟是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在3000米內低空空域各類飛行活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所産生的綜合經濟形態。中國民航局發佈數據顯示,到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3.5萬億元。
低空經濟被視為新質生産力的典型代表。我國發展低空經濟,有市場需求優勢,也有産業基礎優勢,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低空經濟尚處於起步階段,要提前識別和防範産業風險。謹防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單一模式、同質化競爭。
發展低空經濟,頂層設計是關鍵。空域是戰略資源,應當加強戰略管理,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有序發展。走在前列的地區可進一步拓寬“空中市場”,爭取在科技創新、現代化産業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發展相對較慢的地區,應進一步深化對低空經濟的認識,結合本地資源稟賦錯位競爭,找到最適宜的發展方向。
發展低空經濟,設施建設是基礎。需著力完善通用機場、起降點、維修站等地面設施網,健全通信、導航、氣象、監測等低空智慧資訊網,積極爭取空域資源、擴充低空飛行航線網,打造覆蓋全域的低空飛行服務網,全力搭建低空經濟發展的空中路網。
發展低空經濟,研發製造是核心。需聚焦完善整機製造、關鍵系統研發、關鍵零部件生産、新型材料供應等全産業鏈,加強技術創新和項目招引,培育頭部企業、打造産業集群,做大做強做優低空經濟産業。
發展低空經濟,拓展應用是抓手。需加快發展應急救援、交通物流、農業生産、文化旅遊等“低空+”多業態應用場景,持續推動低空經濟走進千家萬戶、賦能千行百業。
同時,加快構建空中交通管理規範,為未來産業發展打下基礎。我國目前面臨著低空開放與空中安防的矛盾,低空開放應在保障飛行安全、資訊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制度協同,創新運作機制,構建規範高效的空中交通運作保障體系。
低空經濟是條新賽道,不能“炒概念”“趕時髦”,更不能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只有統籌佈局,立足已有優勢,激發市場活力,提供政策保障,加強技術支撐,才能讓低空經濟飛得更久更遠。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柳 潔)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