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當前,我國醫療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以個性化醫療、基因組學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基礎的精準醫療正在成為未來醫療的主要形態和目標。
在此背景下,中國網財經醫藥頻道推出“中國好醫生——三甲醫院科室精英系列訪談”報道,通過專訪一線醫務工作人員的創新成果,推動國家加大對醫學科研的支援力度。此為系列報道第六期。
中國網財經6月26日訊(記者杜丁)中國乳腺癌發病率在全世界來説相對偏低,但增長速度非常快,目前已經躍居到中國女性腫瘤第一位。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方儀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由於城市女性工作壓力比較大,適當的緩解工作和生活壓力,注意飲食,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乳腺癌的發病率。
乳腺癌已經躍居中國女性腫瘤首位
方儀錶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乳腺外科獨立的成立時間不長,但從手術量來看,目前已經躍居北京首位,年手術量達到2600余3000台左右。
目前中國每年新發有將近2200萬乳腺癌患者約28萬人,相對歐美國家,中國女性的發病時間提前了十年,主要在45歲—55歲之間。歐洲和美國的發病時間則是在55歲—65歲之間。
據介紹,中國女性大部分或者是一半以上的病人是在絕經前發病的,而歐美的患者大部分是在絕經後發病。另外,雖然中國的乳腺癌發病率在全世界來説相對偏低,但增長速度非常快,目前已經躍居到中國女性腫瘤第一位。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有28萬女性得乳腺癌的,絕對值已經超過了美國。
而另一方面,農村和城市乳腺癌發病率也呈現了完全不一樣的情況,方儀錶示,在城市尤其是北上廣等大城市,女性乳腺癌發病率已經高到十萬分之六七十,而在農村也就是十萬分之十幾。“存在這些區別,有一些生活方式上的問題,還有城市女性結婚相對比較晚,”方儀稱,由於城市女性單胎比較多一些,農村婦女多胎、多次哺乳等對乳腺保護的行為比較多一些,目前來説,城市女性與農村女性的發病比例是完全不同的。
“目前從國內的數據來看,多次生育、多次哺乳對乳腺是一個保護,但並不是鼓勵大家多生孩子,量力而行。”他建議女性要保持輕鬆的心情,適當的緩解工作和生活壓力,飲食上不要吃高脂的食品,儘量不要讓體重指數過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乳腺的發病率。“乳腺癌是一個多因素的産物,並不是靠個別因素病源就不得乳腺癌,只是降低乳腺癌的發病率。”方儀錶示。
中國患者選擇乳腺重建比例只有1%左右
除了在發病率上與國外有所區別外,目前來説,中國的乳腺外科發展現狀相對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從一些數據我們可以了解到,國外乳腺重建的比例遠遠高於中國。”方儀錶示,在歐美國家,乳腺重建的比例將近30%,而中國重建比例在大的三甲醫院只有5%左右,在全國範圍之內,只有1%左右。
方儀所在的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是全國最早開展乳腺癌保乳手術的單位之一。他舉例,在腫瘤醫院有30%左右的患者接受了保乳手術,70%的患者做的是乳腺全切的治療。“中國女性對於乳房重建有畏懼的心理,首先考慮的是保命,對外觀不是很在意。”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保乳手術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技術。在歐美國家,50%的患者進行了保乳,東南亞和日本保乳的比例更高,而中國的保乳率卻不到10%。方儀錶示,首先大家在心理上沒有完全接受保乳手術,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一些醫生的觀念都沒有轉變過來,“我去過很多基層醫院,他們還沒有掌握保乳的技術或者保乳病人相對少,沒有機會把技術磨練起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另外一方面,保乳手術之後要進行放療,放療的價格比較昂貴,大約在六七萬左右,所以好多患者最終選擇了相對簡單的全切手術。
方儀説,他們也做過一些調查,中國女性有將近50%的乳腺癌患者做了全切之後,可能婚姻會出現離異、不幸福等狀態;有70%的女性做了全切手術後,有心理障礙。“我們做這個工作,其實意義非常深遠的,他對保護家庭幸福、保護家庭的完整性等方面都是功不可沒的。”
針對惡性腫瘤正在探索微創手術方式
目前,乳腺微創性功能理念影響國內治療,手術微創、功能保留等人性化,個體化治療,成為乳腺外科治療未來的一個選擇。方儀稱,對於微創手術,該科室分幾個範疇進行,首先是門診患者,有些良性腫瘤的患者,如果做開放手術的話,可能在患者體表出現一個2到3釐米的切口。很多女性不願意在乳房留疤,可以選擇這種微創手術,只在體表留一個3毫米的小眼,這3毫米的小眼在癒合之後幾乎不留疤。對惡性腫瘤來説,方儀稱,目前也在做嘗試和探索,在微創下做腋窩淋巴結清掃,不在腋窩留刀口,只是打幾個眼,然後在腔鏡輔助下,把腋窩淋巴結做了一個清掃,保留了患者腋窩的功能以及腋窩的外觀。
而對於微創手術,目前患者的接受程度如何?方儀錶示,目前病人的資訊量跟醫生不對稱,“如果我們能更好的給患者做一個科學、權威的解釋,去打消他們一些負面的想法,或者是一些不太理解的質疑,這需要我們整個乳腺界的大夫去做的努力,我們也一直在做這件事情。”方儀稱,目前該科室已經形成一些文字材料、科普漫畫,去更好的宣傳這些知識。
據悉,在美國,一個乳腺癌手術在制定手術方案的時候,後期的康復師已經介入到治療中,包括心理康復師以及物理康復師將介入到治療全過程中,而中國這塊目前還是短板。方儀説,到目前為止,中國尚沒有專門的乳腺方面的心理康復、物理康復的專業人員,需要外科大夫兼職做這些事情,“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承擔了一部分心理康復、物理康復的角色。”
而對於“精準醫療在乳腺外科的發展是否已經成熟”的問題,方儀認為,他們是抱著一個開放的心態去迎接新技術、新科學,比如乳腺癌愈後的工具,這些工具都是不同國家,不同企業開發的,他們已在臨床中大量的使用,對於判斷病人是否需要化療、愈後是怎樣的、有什麼藥物對患者是敏感的,在臨床上給他們帶來很多的幫助。方儀稱,精準醫療目前為止還是一個商業行為,作為醫生,他不會給患者太多的建議。只告訴他們有這種選擇,看病人自己的選擇,“我們也希望這些新的技術,新的科學進展能夠推動臨床的進步。”方儀錶示。
出場人物:方儀,2003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畢業。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國家公共衛生重大專項“中國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乳腺癌組負責人,中國醫促會乳腺疾病分會常委兼副秘書長,北京醫學會乳腺疾病分會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學會乳腺外科醫師分會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腫瘤分會委員,北京乳腺病防治協會國際醫療與合作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委。
【第一期】協和醫院陳偉:全國30%—50%住院患者存在營養風險或營養不良
【第二期】宣武醫院張毅:未來微創手術將替代開胸手術
【第三期】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北京中醫醫院正在著力攻克其復發難題
【第四期】銀屑病發病率逐年增高 清華長庚趙邑:我國正在研發前沿藥物
【第五期】專家:耳鼻喉腫瘤大可不必“談癌色變” 及時就診能夠治愈
(責任編輯:杜丁)